APP下载

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2022-11-19邝艳红寻乌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寻乌3422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住院依从性急性

邝艳红(寻乌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寻乌 342200)

小儿上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即侵犯鼻、咽、口等部位的急性感染,该病多发于春冬季节,大多由流感病毒、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等入侵患儿上呼吸道所致,也有部分患儿的发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容易反复发作,病原物浸染过程较长,因儿童多存在好动、骄纵的特点,治疗依从性较低,不愿配合临床治疗,从而影响正常的康复治疗进程[2-3],故需通过适当的护理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欧洲奥地利管理学家Peter F.Drucker于1954年提出目标策略理论,其内容主要为通过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方案,来调动被护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详细分化责任,从而提高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理论[4]。本研究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施加目标策略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减少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1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0~3(1.86±0.31)岁;疾病类型:急性扁桃体炎11例、病毒性咽喉炎8例、疱疹性咽峡炎11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0~3(1.84±0.29)岁;疾病类型:急性扁桃体炎12例、病毒性咽喉炎9例、疱疹性咽峡炎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两组患儿均符合《儿科学》[5]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应症状:严重咳嗽、流鼻涕或持续高热,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升高,细菌或病毒检测呈阳性。(2)无精神或智力障碍。(3)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儿;(2)合并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3)合并严重贫血的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患儿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待患儿入院后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让家长遵守医嘱督促患儿服用药物,如抗病毒口服液、干扰素等药物,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及时观察疾病发展情况,并给予高热的患儿物理降温。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1)定制总体护理干预目标:结合患儿的病因以及临床症状,多方位诊断患儿的病情发展程度,以提升患儿在护理与诊疗中的依从性为目标,制定相关护理人员的考核、奖励政策及详细护理干预措施。(2)具体护理措施①加强观察患儿病情:定时测量患儿的心率及体温,并预防出现高温抽搐现象;定时检查患儿皮肤及口腔黏膜变化,并观察患儿咽部与扁桃体是否出现水肿以及患儿神志变化等,一旦出现以上异常或病情加重的情况,需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处理。②病房环境控制:将病房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患儿闷热,尿液排出增多,还需避免湿度过低使患儿口咽干燥,不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温度保持在18℃~22℃,避免温度太高使患儿神经、呼吸及消化功能受到干扰,温度太低刺激患儿肌肉,导致受凉和感冒。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并定期将病房地面及病房内设施消毒,以此减少刺激患儿呼吸道。同时保持病房光线适宜,避免光线太亮对患儿眼部产生刺激。③呼吸道及口腔护理:定期清理患儿咽喉、口腔以及鼻腔适量的分泌物,促进其排痰,从而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咽部严重不适患儿可使用咽喉喷雾剂或润喉含片缓解症状。④体温护理干预: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若患儿体温≤38.5℃,嘱咐患儿多喝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即可,可暂时不使用退烧药。若患儿体温>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如布洛芬等,并使用温水擦拭婴儿全身或使用温水给婴儿洗澡。若患儿四肢冰冷,需以药物降温为主,停止物理降温,并防止患儿着凉。⑤饮食干预:需为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患儿患病期间的饮食结构并多加重视,保持患儿饮食清淡,避免进食油腻、油炸、坚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喂食,如无法进食的患儿则进行输液补充营养。⑥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患儿的心理状态,通过语言安抚、阅读故事及观看短片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患儿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患儿依从性。(3)护理效果评估:在患儿出院前对定制护理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质量进行评估与考核,并调查患儿家属与相关护理人员的建议,选取合理的建议进行改进与完善。住院期间对患儿进行护理,每天护理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护理时常为15 min。

1.4 临床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从患儿入院开始记录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2)依从性。利用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定[6]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分为主动配合、参与配合、抗拒、强烈抗拒四项标准,从患儿的安慰效果、哭闹程度、四肢活动、体位及面部表情5个项目来评价患儿依从性。主动配合:患儿未出现哭闹现象,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参与配合: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患儿在进行目标策略护理前出现过哭闹,但经过护士或家属安慰后开始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抗拒:患儿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坐立不安、出现哭闹、表情痛苦等,经过安慰后没有改善。强烈抗拒:患儿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坐立不安、出现哭闹、表情痛苦,需要多名护士协助才能限制其反抗。(3)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长填写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格并进行统计,表格主要包括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家属认识度,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4)生活质量。在护理前与护理后,使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7]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QLSCA量表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满意度4个方面,涵盖自我满意度、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等13个维度,采用四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s,d)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s,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1 30退热时间2.21±0.44 2.55±0.62 2.476 0.016咳嗽改善时间3.34±1.08 4.92±1.15 5.533<0.01气喘消失时间3.42±1.06 4.64±1.12 4.371<0.01住院时间5.43±1.03 6.20±1.25 2.629 0.011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儿总配合率为87.1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情况比较[n(%)]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家属认知度及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1 30操作技能89.18±5.27 80.73±4.46 8.026<0.01服务态度91.38±5.18 82.58±5.92 7.336<0.01家属认知度85.27±6.59 76.10±5.15 7.190<0.01总分265.83±5.68 239.41±5.18 22.537<0.01

2.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1 30心理功能护理前9.25±1.59 9.16±1.41 0.255 0.800护理后17.34±2.45 12.89±2.41 7.814<0.01生理功能护理前6.34±1.40 6.27±1.37 0.216 0.830护理后12.67±3.23 8.72±1.52 6.591<0.01生活环境护理前6.04±1.16 6.13±1.25 0.319 0.751护理后10.33±2.24 9.02±2.02 2.616 0.011生活质量满意度护理前9.74±2.85 9.48±2.76 0.395 0.694护理后18.20±5.35 12.99±3.78 4.767<0.01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多为急性发病,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缺氧性脑病、高热抽搐等并发症,对患儿的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8]。通常儿童的自我表述能力与自控能力较差,导致患儿在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依从性差,所以应对其进行针对性、多方面的护理措施。

目标策略理论是以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发展提出的一套管理激励制度,即为在管理过程中着重让更多人参与工作中,并把目标细分到个人,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9]。目前,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10-11]。本研究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施加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研究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对患儿施加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和缩短康复时间。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的优势体现于:相关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程度和疾病特点,优化护理资源的配置情况、工作分工以及责任分化,从而使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患儿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患儿的依从性较差。该护理方法重视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的了解,全程密切监察患儿病情发展,并从改善住院环境以及安慰患儿方面出发,为患儿提供舒适及轻松的护理环境,增强与患儿的情感交流,拉近患儿、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距离,以求家属的合作与患儿的配合,因此可提高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并减少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QLSCA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了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本次研究针对患儿的各种方面提供护理,从病房环境、呼吸道、体温、饮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旨在以优秀的服务质量打开患儿内心。首先通过把控病房内温度、湿度与光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其减少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后通过交谈与慰问,在家属的帮助下使其接纳医护人员的陪伴,以便于更进一步为患儿测量体温、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如患儿出现不良情绪,还可针对性对其进行疏导,改变其心理状态,促进亲子交流,因此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施加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并减少患儿的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住院依从性急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