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材线虫病入侵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分析

2022-11-19江国强王毅霖胡晓健谭世才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蓄积量松材线虫病

江国强,晏 阳,王毅霖,胡晓健#,谭世才

1.都昌县林业局,江西都昌 332800;2.九江市林业局,江西九江 332000

九江市是江西省第二个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地级市,2005年首次发生,涉及彭泽县、湖口县、濂溪区(原庐山区)和浔阳区4县(区),当年发生面积约30.9 km2,病死树2.07万株,次年侵入都昌县。经过17年的防治,拔除了浔阳区、彭泽县、湖口县3个县级疫区[1]。为研究松材线虫病入侵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根据2005年以来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彭泽县、湖口县和都昌县3个老疫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控建议[2]。

1 研究地的概况

研究地为彭泽、湖口和都昌3县,该区域位于九江市东面,北倚长江,西南靠鄱阳湖,东临安徽东至和鄱阳,三面环水,地域相连,116°02′E~116°54′E,28°50′N~30°06′N。是九江市松材线虫病疫情最早发生、危害最严重的老疫区。

2005年彭泽县发生面积约25.5 km2,病(濒)死松树117 147株,分布在杨梓、黄乐、定山、天红、芙蓉、太平6个乡镇;湖口县当年发生面积约3.7 km2,病(濒)死松树36 304株,分布在付垅、大垅、流泗3个乡镇。2006年都昌县发生面积约0.8 km2,病(濒)死松树516株,分布在大港镇。3个县历年的发生疫点数和发生面积详见图1、图2。

图1 研究地历年疫点乡镇

图2 研究地历年发生面积

2 研究方法

引用彭泽县、湖口县和都昌县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比了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乔木林及优势树种面积,以及林分蓄积量与林龄变化因子,展现老疫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资源变化规律。

3 松材线虫病疫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3.1 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双增长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森林资源和林地占有的实际水平的重要指标。林木绿化率是衡量一个行政区域林木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它是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包括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林木的覆盖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表1显示,2005—2020年,彭泽、湖口和都昌3个疫区县的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总体均呈增长趋势,未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

表1 2005—2020年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概况/%

3.2 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

松树是九江天然乔木林分重要组成树种之一,分布广泛。表2显示:2005—2020年,彭泽、湖口和都昌3个疫区县的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总体均呈增长趋势,未造成疫区县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下降。

表2 2005—2020年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概况

3.3 优势树种出现分化

从表3可看出,由于疫情除治,虽然马尾松面积和蓄积量逐年下降,但是混交林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国外松稳中有升,杉木波动较大,硬阔类总体上升、软阔类总体下降,整体情况表现为各优势树种的长势出现不同分化(图3、图4)。

表3 2005—2020年优势树种面积和蓄积量概况

图3 优势树种的面积动态变化

图4 优势树种蓄积分动态变化

3.4 乔木林低龄化

从表4可看出,林龄结构分化显著,低龄化现象严重。乔木林以中幼林为主,特别是马尾松幼林面积占71.0%、中龄占28.5%、近熟林占0.5%(图5);幼林蓄积占65.8%、中 龄占33.0%、近熟林占1.2%(图6)[3]。国外松幼林面积占27.6%、中龄占67.0%、近熟林占4.1%、成熟林占1.2%、过熟林占0.1%(图7);幼林蓄积占18.6%、中龄占73.3%、近熟林占6.3%、成熟林占1.7%、过熟林占0.1%(图8)。国外松以湿地松为主,因其对松材线虫病感病致死率比马尾松低,因此保持了国外松类中龄林较大比重。

表4 2020年乔木林各林龄面积和蓄积量概况

图5 马尾松各龄组面积占比

图6 马尾松各龄组蓄积占比

图7 国外松各龄组面积占比

图8 国外松各龄组蓄积占比

3.5 马尾松占比减少

以彭泽县天红镇为例,对2010—2020年的10年间的各类树种占比数据进行分析(表5),发现优势树种为马尾松的乔木林逐渐演替为杉类、硬阔类、软阔类。演替后的主要乔木树种为杉木、栎类、樟树、枫香等,形成针阔混或阔叶混,生物群落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4]。

表5 天红镇乔木林优势树种占比变化

4 生态保护建议

彭泽、湖口、都昌3个老疫区县地处亚热带,立地条件好,森林天然更新能力强,结果表明,未因松材线虫病疫情而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和乔木林减少,森林蓄积量还出现了增长态势,仅乔木林优势树种结构发生分化,林龄低龄化,松树占比减少,马尾松林演替为混交林。主要原因是松材线虫病除治过程中曾采取大面积皆伐和强度择伐,导致马尾松林面积递减。马尾松群落演退为针阔混或阔叶混,演替后的主要乔木树种为杉木、栎类、樟树、枫香等乡土树种,生物群落更趋稳定,从而证实了当前松材线虫病以疫木清理为主的防控政策和有序实施不会对发生区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等生态问题造成严重影响。

生态保护和防控建议: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采取有序的疫木清理措施,对于立地条件好、松树占比低、非重点区域的混交林来说,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可不予太多人为干预,利用天然更新即可恢复林相,可以长期坚持。对于风景名胜区、纯林分布区、生态脆弱区域和其他重点区域,应对病死松树采取单株清理方式,原则上不采取皆伐方式,避免造成大面积松林资源减少而影响生态功能的发挥。对于松占比大,疫情严重的区域,可采取疫木清理和补植补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增加阔叶树比例,提高森林自控能力,保持森林生态群落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符合我国当前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控的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理念[5],是确保在松材线虫病普遍发生的背景下,开展大范围疫木除治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资源和经济稳定的科学之道。

猜你喜欢

蓄积量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山药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