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干预模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及心身舒适度的影响观察
2022-11-19董娜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02
董娜(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02)
子宫肌瘤多发于中年妇女,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较小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肌瘤增大,则可能出现压迫子宫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白带增多、下腹不适等,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继发贫血,影响患者妊娠情况,需尽早进行治疗[1-2]。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手术方法,可有效切除病灶组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缺乏了解及正确认知,担忧术后无法生育,术前容易出现焦虑、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手术正常进行,需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3]。常规护理干预仅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但无法有效改变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与行为,干预效果欠佳。知识-态度-行为(KAP)干预模式从知识、态度、行为3个方面出发,通过提高患者知识水平,改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态度来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有利于患者自身行为的改善,促进疾病转归[4]。本研究将KAP干预模式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旨在探讨该模式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及心身舒适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1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年龄27~60(43.14±4.6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以上36例。肌瘤位置:浆膜下8例、黏膜下6例、肌壁间31例。病程1~6(3.14±1.04)年;病灶数目:多发27例、单发18例。观察组年龄29~61(43.21±4.3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34例。肌瘤位置:浆膜下9例、黏膜下5例、肌壁间32例。病程2~6(3.25±1.13)年;病灶数目:多发25例、单发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子宫肌瘤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2)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有手术指征,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且治疗成功;(4)神志清晰,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身体或其他原因无法手术者;(2)合并免疫缺陷及急性感染;(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血凝障碍;(4)患精神疾病;(5)有卵巢囊肿、子宫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⑤从事与医疗相关职业。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健康教育,主要为患者讲述手术要点,注意事项及子宫肌瘤相关知识;术后做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测,协助患者术后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KAP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知识:以宣教形式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并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采取面对面、集体教育及同伴教育等方式为患者讲解子宫肌瘤预防知识,解释子宫肌瘤发病原因,告知患者手术治疗优点、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告知患者手术不会破坏患者阴道完整结构,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且手术不会破坏卵巢功能,患者术后可正常进行生育;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尽量安抚患者,并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焦虑及恐惧,提高患者治疗信心。(2)态度:培养正确的健康态度。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视频宣传等方式强化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制定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指引患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每日记录患者行为情况,由护士长评价宣教效果,对未形成正确健康态度的患者重复教育;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保证护理的延续,能及时纠正患者不良态度。(3)行为:建立科学健康行为。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准备工作,如患者禁食禁水、做好会阴部和腹部的备皮准备等。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活动下肢,双手轻揉小腿,自跟腱部进行,双腿交替。护理人员在患者下肢恢复知觉后指导其自主运动,从脚趾开始,之后依次活动踝关节、屈伸膝关节、抬高小腿等,重复10次左右,每天锻炼2 h。指导病人自我护理方法,如局部按摩、翻身技巧、引流管护理等,指导患者每天通过提肛收缩阴道训练锻炼盆底肌肉,促进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
1.4 评价指标 (1)健康知识知晓度:使用医院自制的子宫肌瘤健康知识调查表对患者护理前、护理3周后的健康知识知晓度进行评估,包括25个问题,每个问题1~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越高,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2,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心身舒适度:护理3周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对护理环境、术后疼痛、体位等方面自评舒适度,每个方面满分10分,0分为不舒适,10分为非常舒适。(3)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4)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及焦虑自评量表(SAS)[6]对患者护理前、护理3周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DS分界值53分,SAS分界值5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轻。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周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对照组46 45 51.983 32.499<0.01<0.01 t P 42.14±5.21 43.05±5.35 0.822 0.413 94.21±4.36 80.46±5.63 13.043<0.01
2.2 两组心身舒适度比较 护理3周后,观察组护理环境、术后疼痛、心理功能等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身舒适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身舒适度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环境 术后疼痛 心理功能 体位观察组对照组46 45 t P 8.35±1.23 6.14±1.17 8.779<0.01 7.45±1.36 4.53±1.25 10.657<0.01 8.42±0.69 4.94±0.78 22.555<0.01 7.72±1.43 6.25±1.36 5.023<0.01
2.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周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SDS SAS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46 45 55.38±3.42 54.82±3.51 0.771 0.443 40.98±3.15*43.22±3.27*3.328 0.01 t P护理3周观察组对照组46 45 t P 58.45±3.12 57.79±3.20 0.996 0.322 41.23±3.46*45.39±3.18*5.968<0.01
2.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肛门排气时间(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46 45 t P 29.75±3.28 33.15±3.21 4.996<0.01 2.05±0.32 2.57±0.41 6.753<0.01 7.85±1.15 9.23±1.07 5.923<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发于生育期女性,常伴有月经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目前,该病发病机制暂未明确,但临床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性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7]。多数子宫肌瘤患者症状较轻,无需进行治疗,但若肌瘤直径较大,且有腹部疼痛、子宫出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以防导致不孕或流产的发生[8]。现阶段,子宫肌瘤剥除手术已较为成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创伤会造成患者术后较大疼痛,使其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容易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影响疾病转归,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围术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干预,以便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身体恢复[9]。
KAP干预模式不同于常规护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播,还注重患者的掌握情况及回馈效果,能让患者深入了解子宫肌瘤及手术相关知识,并据此建立正确的健康态度,进而改变患者健康行为,缩短患者恢复时间[10]。本研究显示,护理3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更高,护理环境、术后疼痛、心理功能等舒适度评分更高,SDS、SAS评分更低,肛门排气、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更短,表明KAP干预模式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改善其心身舒适度,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体恢复。分析其原因:KAP干预模式包括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知识是强化患者疾病知识的学习,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分析子宫肌瘤发病原因,告知其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注意事项及简单术后护理方法,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子宫肌瘤及手术的了解程度,减轻因未知产生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11]。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可减轻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恐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治疗信心[12]。积极健康态度的建立需要患者有足够高的健康知识水平。因此,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会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指导患者积极学习,使其由被动接受治疗变为主动治疗,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减轻对治疗的抵触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身舒适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13]。行为改变是KAP护理干预的最终目标,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活动下肢,可减少静脉血栓风险;在其下肢恢复知觉后指导其自主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胃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可使其掌握自我护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其恢复,缩短住院时间[14]。
综上所述,KAP干预模式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改善心身舒适度,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体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