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委中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1-19王显亮赣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西赣州341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委中活动度腰部

王显亮(赣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发生于椎间盘各部分的退行性病变,在外力因素影响下可导致髓核组织突出、纤维环破裂,从而对脊神经根造成压迫及刺激,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将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对于LDH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干预尤为重要。西医在LDH的治疗主要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时患者需长时间服用药物,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远期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长时间卧床易产生褥疮等并发症,治疗费用高[2-3]。近年来,中医学在LDH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肾气虚损、跌扑闪挫、筋骨失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在治疗中可采用针刺等方法。委中穴是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对其进行针刺可达活血通络之效,利于改善腰部疼痛等症状[4-5]。鉴于此,本研究纳入90例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采用委中穴针刺运动疗法治疗LDH,旨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LD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32~65(48.05±3.11)岁;病 程6~30(18.67±2.59)个月;体质量指数21.53~27.86(24.46±1.27)kg/m2。对照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31~65(47.92±3.86)岁;病程5~30(19.02±2.10)个月;体质量指数21.60~27.88(24.50±1.31)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实用外科学》[6]中LDH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生理曲度改变,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疼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血瘀证诊断标准,表现如下:痛定有处、腰腿疼痛、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腰部如板,舌质暗紫,苔黄,脉弦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参与本研究前4周停止服用所有药物;(3)存在腰部外伤劳损等相关病史;(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2)既往存在腰椎手术史;(3)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症;(4)精神疾病,无法耐受针刺治疗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1片/次,1次/d。对照组采用单纯委中穴针刺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位,选择委中穴后对该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1.5寸华佗牌针灸针,直刺0.5~1寸,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6次/周,连续针刺2周。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时使患者保持站位或坐位,双手自然半握拳,在留针期间叮嘱患者将腰部挺直,双手自然放置于腰部两侧,并将双肘关节屈曲90°,抬头阔步向前走,随着走路双上肢前后摆动,针刺结束后拔出针灸针,用棉签按压各穴位5 min,避免出血。30 min/次,6次/周,连续治疗2周。

1.5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腰部功能评分: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标准对患者的腰部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满分29分,腰部功能越好,评分越高。(3)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该量表满分10分,腰腿疼痛越明显,评分越高。(4)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腰椎活动度:使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腰椎后伸、前屈方向的最大活动度,同时采用腰椎神经肌肉功能检测系统测定前屈及后伸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5)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应用多功能肌电图仪进行测定,包括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胫神经MCV、腓浅神经SCV。(6)复发率:随访6个月,观察疾病复发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腰椎可自由活动,肢体麻木、下腰痛等症状全部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超过80°为治愈;治疗后腰椎活动受限症状改善,肢体麻木、下腰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角度超过70°为显效;下腰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好转,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直腿抬高角度超过30°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JOA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5 45 tP 14.38±2.51 14.40±2.56 0.037 0.970 24.88±1.68 19.84±1.73 14.020 0.000 7.65±0.82 7.66±0.85 0.057 0.955 2.10±0.43 4.61±0.48 26.128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腰椎最大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前屈、后伸的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s)

腰椎最大活动度(°) 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前屈 后伸 前屈 后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45 45 t P 18.43±6.35 18.37±6.29 0.045 0.964 71.58±6.05 49.25±8.69 14.147 0.000 9.30±0.64 9.28±0.58 0.155 0.877 25.30±4.82 16.42±4.37 9.156 0.000 25.21±2.12 25.19±2.08 0.045 0.964 74.92±9.86 47.58±8.63 13.997 0.000 34.02±3.35 34.05±3.40 0.042 0.967 38.05±1.89 36.47±1.20 4.734 0.000

2.5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下肢神经传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各指标水平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功能比较(±s,m/s)

表4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功能比较(±s,m/s)

腓总神经MCV 腓肠神经SCV 胫神经MCV 腓浅神经SC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45 45 tP 43.05±5.26 42.94±5.79 0.094 0.925 49.58±4.83 46.22±5.04 3.229 0.002 41.11±3.14 41.15±3.20 0.060 0.952 47.31±3.47 43.18±3.21 5.861 0.000 40.03±3.86 40.05±3.90 0.025 0.981 46.13±3.24 42.51±4.53 4.360 0.000 46.77±5.26 46.78±5.30 0.009 0.993 52.59±4.41 49.36±5.02 3.243 0.002

2.6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2.22%;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依据LDH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痹症”、“腰痛病”等范畴,古籍记载:“……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所谓实也……为风寒之所浸……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由此可见,LDH的发生与发展与“不荣”、“不通”等存在密切联系,且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经络气血瘀阻,久病成瘀,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而痛[8-9]。故中医治疗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针刺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也是治疗LDH常用方法。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位于膝后区,针刺委中穴可治疗腰背痛,具有疏通经络,达到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同时有助于促进患者腰部疼痛感的缓解,加快局部血液循环[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JOA评分、前屈、后伸腰椎最大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前屈、后伸的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浅神经S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委中穴针刺运动疗法在LDH治疗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同时改善前屈及后伸等症状,增强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可知 对委中穴行针刺治疗时加以运动疗法有助于缓解腰腿疼痛,并可减轻沉重感,改善腰椎活动度[13]。现代研究表明,行针刺治疗时体内分泌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助于改善腰部神经根周围循环状况,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另针刺还可有效缓解局部痉挛肌肉,恢复腰部肌肉关节的力学平衡,增强腰椎稳定性[14]。此外,因委中穴生理结构的特殊性,经动脉、静脉的中心血管和脊柱间接相连于背部后可投影至腰部肌肉神经及神经节段,有助于刺激该穴位后发挥作用。在针刺治疗的同时结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加快腰背部及下肢经脉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对筋膜功能及神经传导速度均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腰椎活动度,加快受损神经修复,利于预后恢复[15]。

综上所述,LDH患者采用委中穴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可维持腰椎稳定性,改善前屈及后伸等症状,有助于加快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委中活动度腰部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