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早熟早籼稻品种中组18在江山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19李韵李诚永陈建江邵晓伟徐南昌王宏航
李韵 李诚永 陈建江 邵晓伟 徐南昌 王宏航*
(1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3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江山 324100;*通讯作者:807099788@qq.com)
中组18(中早25×浙农13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高产早籼新品种,202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20005),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浙江省江山市于2018年引入试种,2019年参加早稻展示,2020年开始示范,并进行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和百亩示范方高产创建与攻关工作。4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中早39、中组143相比,中组18除穗子偏小外,具有熟期早、矮秆抗倒性强、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抗恶苗病等优点。因此,栽培上应插足基本苗,以争取穗数为主,兼顾增加穗粒数和粒质量。现将中组18在江山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熟期早
2018—2019年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2 d,比对照中早39短2.3 d。其中,江山试点全生育期112.0 d,比中早39短1.5 d。2020年受气候影响,示范生育期119.0 d,比中早39短1.0 d。2021年展示生育期111.0 d,比中早39短1.0 d。
1.2 丰产稳产性好
1.2.1 区试表现
2018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江山试点平均产量8.80 t/hm2,比中早39增产3.4%;2019年续试,江山试点平均产量9.11 t/hm2,比中早39增产10.1%;2019年参加浙江省早稻生产试验,江山点平均产量8.11 t/hm2,比中早39增产10.8%。
1.2.2 展示表现
2019年参加浙江省早稻新品种展示,江山点平均产量9.19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10.7%;2020年展示,江山点平均产量8.27 t/hm2,比中早39增产5.5%;2021年展示,江山点平均产量9.42 t/hm2,比中早39增产9.4%。
1.2.3 示范表现
2020年在江山市长台镇远畈采用手插秧栽培建立高产示范方6.80 hm2。该示范方3月16日播种,4月23日移栽,6月8日始穗,6月11日齐穗,栽插丛数36.0万/hm2,有效穗378.0万/hm2,每穗总粒数113.5粒,每穗实粒数101.6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6.2 g,机收实割测产,平均产量8.53 t/hm2,比该户种植的中组39增产8.70%;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8.82 t/hm2。
2021年在江山市清湖街道和睦村采用手插秧栽培建立高产示范方8.67 hm2。该示范方3月20日播种,4月15日移栽,6月10日始穗,6月13日齐穗,栽插丛数30.0万/hm2,有效穗396.0万/hm2,每穗总粒数115.5粒,每穗实粒数100.5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6.2 g,机收实割测产,平均产量9.91 t/hm2,比中早39增产15.9%;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10.13 t/hm2。
1.3 抗病性强,抗倒性好
在江山市4年试种示范中,田间生长清秀,未发现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018—2019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3.2级、穗瘟7.0级、穗瘟损失率4.5级,综合指数为5.4;白叶枯病5.0级。该品种株型较矮,株高仅90.9 cm,茎秆粗壮,剑叶挺直,青秆黄熟,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112.3粒,每穗实粒数95.4粒,结实率84.95%,谷粒较大,千粒重高,抗倒伏能力好[1]。
1.4 分蘖力强,有效穗多
4年试验示范平均有效穗数375.0万/hm2,比中早39增15.9%。
1.5 加工品质好
据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2018—2019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4.6%,长宽比2.3,垩白粒率76.5%,垩白度13.3%,透明度4级,胶稠度73 mm,直链淀粉含量25.5%,适合米粉加工。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精选种子,严格消毒
一是播前先晒种、选种,提高种子发芽率。二是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可用80%乙蒜素抗菌剂1 500倍液间歇浸种48~72 h,防止恶苗病发生;浸种后再用35%丁硫克百威拌种剂8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 g拌种1.0 kg,减轻稻蓟马、灰飞虱危害。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手插、抛秧和机插栽培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采用叠盘出苗育秧技术。直播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手插、机插栽培播种量75.0 kg/hm2左右;抛栽播种量90.0 kg/hm2左右。秧苗移栽前2~3 d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g/hm2+75%三环唑粉剂450 g/hm2+10%吡虫啉450 g/hm2对水450 kg均匀喷雾,实现带药下田,预防稻瘟病,减轻二化螟、灰飞虱的发生。
2.3 合理密植,适龄移栽
秧龄控制在30 d内,移栽叶龄4~5叶。手插栽培行株距20.0 cm×(15.0~16.7)cm,机插栽培30.0 cm×12.0 cm,栽插基本苗控制在150.0万/hm2左右,抛秧栽培密度确保37.5万/hm2以上。
2.4 科学施肥,合理灌水
中组18生育期短,需肥量中等偏上,施肥应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配施磷、钾肥,以达到前期促蘖争大穗,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确保青秆黄熟。基肥:46%复合肥(N-P2O5-K2O=24-6-16)525 kg/hm2;分蘖肥:尿素150~180 kg/hm2、氯化钾105 kg/hm2;穗肥:根据苗情施尿素45~75 kg/hm2、氯化钾30 kg/hm2。水分管理应遵循“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原则,后期忌断水过早。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做好水稻“三虫三病”的防治,即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一般防治3次:第1次于分蘖期(5月上旬)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50 mL/hm2+10%蚍虫啉150 g/hm2+3.5%阿维菌素600 mL/hm2,主治早稻一代二化螟;第2次于孕穗期(5月下旬)喷施10%爱苗300 mL/hm2+75%三环唑粉剂300 g/hm2+50%吡蚜酮300 g/hm2+3.5%阿维菌素600 mL/hm2,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第3次于破口抽穗期(6月中旬)喷施10%爱苗300 mL/hm2+75%三环唑粉剂300 g/hm2+50%吡蚜酮300 g/hm2+3.5%阿维菌素600 mL/hm2+30%稻瘟灵750 mL/hm2,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