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VOC治理现状及对环境管理的影响

2022-11-19袁秀莹刘美玲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污染物管控污染

彭 爽,袁秀莹,刘美玲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 400013)

据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VOC污染排放总量已达1 017.45万吨,占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约20%,已成为当前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关注VOC污染的发展情况,全面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优化,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更充分的贡献和支持。

1 VOC污染概述及其主要来源

1.1 VOC污染概述

VOC又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涵盖烃类物质、卤代烃类物质、苯系物质、有机氯化物等能够参与到大气光化学反应中的一种污染类型,VOC物质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影响,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是目前大气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关键性目标。

1.2 VOC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长期的环境治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VOC污染物质的来源包括了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其中天然来源是指植物呼吸作用形成的VOC化合物,而人为来源则是指人们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VOC的排放现象。这些污染物还会在大气环境中受到阳光直射而产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VOC二次污染[1]。据有关数据统计,VOC的排放量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白昼阶段与夜晚阶段产生的VOC污染排量具有明显差异,因此相关环境保护与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按照VOC污染的来源和主要类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以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当前我国VOC治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发展道路,针对VOC污染的治理工作确立了一系列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给VOC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关键性的方向引领和指导。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对大气环境中产生的VOC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且明确了VOC污染治理在大气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后续的VOC治理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推动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国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VOC污染排放进行了监测和治理,全面关注VOC污染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并于2013年明确了我国VOC污染治理的最终目标。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VOC排放的总量为610.2万吨,相较于2017年下降了约40%,我国VOC治理工作显示出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受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某些行业领域的VOC污染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企业未进行VOC排放治理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因而导致VOC污染排放指标的落实工作不到位,这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企业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环境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3 治理VOC污染的主要措施

3.1 关注源头减排的全面落实

为充分落实VOC污染排放治理目标,构建良好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需要各地环境监管部门与生产企业共同关注源头减排工作的全面落实,使VOC治理工作能够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有效提升VOC污染排放治理效果提供关键性动力[2]。在传统的VOC污染排放治理模式中,大多企业采用的是末端治理手段,即往往是在产业生产流程的末端采取技术手段对VOC的排放进行管控,这种环境治理模式成本较高,效果不够显著,因此需要环境管理和监督人员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思路,使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更加完善,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减排,逐步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原材料,并在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源头有效控制VOC的排放,从而确保VOC排放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实现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的相关目标提供支持和帮助。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

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污染排放物类型,VOC污染具有威胁性强、排放量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只有在生产前结合实际情况及大气环境治理要求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业生产标准,才能够进一步确保VOC污染防治水平,为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基石。相关环境管理部门与监测单位应结合行业及污染物类型,遵循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整体性规划,明确各生产领域的VOC污染排放限额,从而为我国工业制造业提供关键性的发展动向。2020年,我国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了包括木器涂料、建筑用墙面涂料、工业防护涂料、胶粘剂、油墨等一系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VOC排放标准,从而使整个产业领域的生产企业能够自行按照VOC排放治理标准的要求与其当前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比对,发现有排放超标的可立即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调控,从而为推动生产部门的长效化发展、降低生产部门生产成本提供了重要动力。

3.3 引进先进的VOC治理技术

3.3.1 活性炭吸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VOC污染的治理与防护手段也更加丰富,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督促工业生产企业进一步分析和控制VOC污染排放,全面提升生产过程中VOC污染的治理效果。在当前的VOC治理技术中,应用最普遍、成本最低的即为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常用于电子制造业及冶金化工领域。生产企业利用表面具有丰富空隙的活性炭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有机废气,有效吸附废气中的VOC污染物质,从而确保VOC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活性炭吸附技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净化效率较低。由于我国尚未针对VOC治理工作中应用的活性炭类型、性能及相关设备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向引领。市场上的活性炭性能参差不齐,同样也很难保障VOC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其次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其吸附物可能会与环境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吸附装置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情况,这对VOC的治理工作造成一定威胁。最后是吸附装置的清理存在一定难度,同样也不利于VOC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3]。

3.3.2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VOC治理过程中的另一项关键性技术类型,按照VOC污染治理要求,可分别采用微孔膜、无孔膜、中空纤维膜等多种类型的膜元件将有机蒸汽和空气进行有效分离,其污染治理效果较为良好,废气回收率较高,是未来VOC治理技术重要发展趋势。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可经过压缩和冷凝后进入膜分离装置,并通过分压差对VOC污染物以及空气进行分离处理,最终形成有机废气处理的良性循环。但在应用膜分离技术过程中,相关企业技术部门也应注意到,受膜分离技术特性和技术短板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大多应用于VOC污染的预处理流程中,并与其他类型的污染治理技术进行全面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VOC污染治理成效,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3.3.3 溶剂吸收技术

由于我国工业生产部门较为多元,涉及到的VOC污染治理环节也较多,因此溶剂吸收治理技术同样也能够在VOC污染治理工作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在某些企业和部门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其VOC污染排放浓度较低,产生的有机废气成分较为单一,这时技术人员就可以考虑采用溶剂吸收技术对VOC污染进行治理,从而减少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影响。常用的VOC处理溶剂包括煤油、柴油等,这种污染处理方式对治理设备具有一定的需求,且治理成本较高,治理流程也较为复杂,因此溶剂吸收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较为狭窄。

3.3.4 催化燃烧技术

在一定的物质催化下,VOC污染物可能会出现无焰燃烧现象,并快速分解,有效降低了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这种污染物处理方式的处理成本较低,能源消耗量较小,适用于浓度较低、回收难度大的VOC污染排放治理工作。常见的VOC污染物燃烧催化剂包括Pt、Pd、Ru等贵金属以及钙钛矿、尖晶石等非贵金属氧化物等[4]。技术人员可按照VOC污染治理的要求及催化剂性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选择,从而确保VOC污染物的燃烧与分解效率,为进一步降低VOC污染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相应的贡献。

3.3.5 微生物治理技术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结合VOC污染的特点开发出了微生物治理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培养与复配流程生产出适应VOC物质并以其为生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处理,使工业废气当中的污染物得到更加有效地分解,充分减少VOC污染中的刺激性因素,使工业废气得到有效净化,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治理手段以及治理方式对VOC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和特性具有特殊要求,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是微生物治理技术广泛应用面临的重要困境。

3.4 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对VOC治理工作的配合及适应程度,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基于线上和线下相应渠道与措施对VOC污染的主要危害及来源向社会进行广泛普及与引导,使社会群众同样也能够认识到治理VOC污染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氛围,为工业及制造业领域的VOC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环境保障。另外,通过必要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还能够使企业更加坚定地强化VOC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组织相应技术力量按照国家排放标准积极攻克VOC治理工作的技术难点,并采取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VOC治理工作,使我国环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从而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 VOC治理工作对环境管理的主要影响

4.1 有效缓解环境发展压力

缓解环境发展压力是VOC治理工作对当前环保管理工作带来的首要影响。由于VOC污染来源较为广泛,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给大气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也较为严重,因此对大气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充分强化VOC污染治理工作的决心和动力,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针对VOC的排放管控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示。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行动计划》当中的治理目标,并且还为其他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积累了相关经验,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VOC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划和标准所明确的方向,进一步保护VOC污染治理成果,通过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VOC污染排放的巡查和整治,更加积极地控制污染排放量,使VOC污染逐渐脱离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进一步为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的终极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实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中,由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以及技术手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较为粗放,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管控的手段也较为僵化和单一,这一方面不利于环境治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给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为了更加便捷地治理工业制造业领域中常见的VOC污染,进一步实现预期的治理目标,我国环境管理部门对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对重点领域企业建立相应的“黑名单”和“白名单”,对VOC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进行跟踪式治理与管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原有的VOC治理技术手段以及措施进行了更新和开发,使VOC的治理工作更趋近于精细化、标准化,这同样也给其他类型的污染治理工作以及环境管控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5]。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积极吸收VOC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经验,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并按照相关治理名单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置,使污染治理措施更加细致全面,进一步落实治理与管控效果。另外,各地方政府还应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VOC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经验,针对各行业领域的污染排放标准进行细化、明确,并进行跟踪式管控,使排放工作存在问题的行业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构建起完备的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网络,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4.3 实现源头治理工作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仍以末端治理为主,这种治理方式在效果和成本两方面均有一定的短板和限制,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体的环境管理水平与质量。通过VOC污染治理工作,能够使各级环境管理部门以及生产企业认识到源头治理在环境管控以及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效鼓励企业加大在源头防治工作中的资源投入,使各企业能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清洁生产体系以及清洁生产流程,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的源头排放。此外,各级环境管理与防治部门还应当加强对环境检测体系的建设工作,积极防止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污染排放,使源头治理工作能够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价值和作用,为实现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动力。

4.4 环境监管手段更加丰富高效

单一的环境监管手段不仅难以充分提升环境污染管控效果,同时还可能会引起一定的风险和隐患,阻碍环境污染管控和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VOC污染治理工作的全方位落实,能够使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层次更加丰富、应用效果更加显著的环境监管措施体系,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按照大气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全面、有效地治理环境,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措施的可靠性与灵活性,为环境监管目标的落实做出相应贡献。此外,环境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使监管部门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为管控措施的制订提供针对性依据。

5 结论

总之,在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VOC污染物的防治是关键性环节。相关环境监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对VOC污染物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力求降低工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管理质量和效果,为构建和谐绿色清洁的人居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污染物管控污染
水暖工程造价管控的要点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监理管控探究
室内污染物苯系物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