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探究
2022-11-19王艺璇
王艺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专业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当前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超过百所。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等,本身拥有比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在设计行业从事设计、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强调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是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专业类型的工作并不能只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从业经验,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要提前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就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1 校企合作的概念及积极意义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因而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1]。
1.1 有利于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面,人才需求的改变,所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调整。但是因为部分学校师资力量并不充足,教学环境相对有限,所以导致其在实际进行教育工作时,所讲解的课程没有创新,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整体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要求[2]。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提供企业导师、实训场地、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能够使高校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企业也可以培养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所以企业愿意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之中,对于企业的实际建设与发展来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2 有利于建立双师教师团队
在实际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之中,首先是可以使学校教师进入到企业,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共同合作,帮助学生获得全面进步。而且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行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掌握更多新型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本身的发展,使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逐渐向双师型专业教师进行转变,对于促进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来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其次是学校可以通过在企业中寻找并聘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入到学校之内,兼职成为教师,借助这部分人员促进校内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能够积极有效的融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优化整体教育水平。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进一步落实教学要求,实现产教融合,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沟通,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创建出良好的知识转化平台,为其提供锻炼机会[4]。学校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项目的进行融合,能够使学生再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之中进行锻炼,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可以使教学全面优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建设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就业环境,也能够吸收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5]。
2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教学模式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上,各高校、高职院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包括工学交替、订单合作、企业进校、校企互动等模式[6]。校企互动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适用性与灵活性的特点。这一模式指的是服装企业在内部为学生开设实训基地,并借助服装企业自身设备和材料与学校共同进行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之中,服装企业与学校的负责人员需要进行人才教育工作。学生在学校期间,服装企业可以让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工作。校企互动模式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人才,使学校得到长远发展,学生学习技能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提高[7]。所以这一模式相对来讲较为合理,也是最适合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
《女装单品设计》《女装系列设计》等课程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校企互动”这一模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进入服装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并聘请了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服装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优化教学工作建议,借助专业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也能为服装企业储备适合的人才,促进服装企业的实际建设,能够使服装企业有效实现教育和收益的共同进步。
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策略
3.1 加强合作 扩大校企融合半径
首先是为了满足服装企业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之间的过程之中,需要从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岗位分析,保证学生能够满足岗位要求,使其基础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注重应用技能培养效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发展要求,实现区域企业需求对接,形成产教结合的培育方案,借此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其次是需要与服装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形成融合性的教学体系。高校需要与服装企业达成有效合作,拓展专业课程建设,按照本地行业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进而使其能够满足具体要求[8]。最后是需要按照服装企业的需求,在课程上分为核心课程和就业方向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方面,要保持稳定,体现服装专业特征。而就业方向课程,则可以按照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满足当地服装企业的实际要求,加强融合效果,促进企业的实际发展。
3.2 提升校企融合效率
首先是与服装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校外服装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分析,了解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服装企业对于毕业生能力需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聘请行业中的专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9]。其次是邀请服装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工作之中,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服装企业需要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工作之中,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取就业能力,服装企业也能够获得更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而学生则可以获得全面有效的锻炼,可以进一步缩短毕业生在工作之后与企业之间的适应时间,能够使学生的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3 利用服装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是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实际进行校企合作工作之中,需要合理规划实训课程环节,提高实践课程比例,使其占比能够得到有效优化,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的整体水平,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入到工作实践环境之中,由服装企业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内容,让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其次是由一线的设计人员参与到课程案例制定中,促进实际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利用真实任务和真实案例,优化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实践发展之中,使学校教育和企业要求能够有效进行对接。而且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服装设计比赛。最后是结合企业资源开发具有创新教育意义的课程,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全面融合,调整课程设置,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在课程教育工作之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10]。学校在打造专业课程的过程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点是向全体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第二点是结合服装专业和企业实际开发这一课程,第三点是增加服装专业综合训练等实践课程,借助这些课程,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3.4 利用奖学金制度完善融合方式
首先是校企合作灵活学分制,在参与校企合作实践工作之中,增加计入学分的部分,例如将能获得社会企业认可的设计项目纳入到学分之中,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比赛之后,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得到社会专家的认可,经过相关部门确认之后,纳入学分,同时可以转换为选修课或创新创业综合课的学分[11]。其次是利用校企合作,形成多种奖励机制,借助引入服装企业进校园,设置实践中心,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项目案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企业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创新获得经济收益,与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将这部分收益作为奖学金,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使其拥有更强的积极性。最后是毕业生的毕业作品演示,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这一活动纳入企业考察工作当中,借此获得企业赞助。企业人员可以作为评委进行评选,直接购买优秀作品的专利,进行产品生产,而且还可以选择优秀毕业生,去往企业就业,引导企业设置专项资金,鼓励优秀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学生创业之中,为其提供各个部分的支持。
4 结论
通过校企双方进行合作,能够有效解决双方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优势,发挥出自身的整体水平;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优秀的教育,进一步适应服装市场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当前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服装行业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企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要求企业必须与高校进行紧密合作,寻找更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保证自身的实际发展。所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培养创新人才,改革教学体系,借此为设计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这一产业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也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建设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