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的探析

2022-11-19王芳梅

小学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趣味实验教学

⦿王芳梅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里,课本上的知识普遍都是文字或者静态图片,这些内容在一开始还能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持续的课堂学习中,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很难提升[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大多数小学的科学教师非科班出身,由其他专业教师任教,自身的科学教学专业素质普遍不高[2]。由于科学教师的需求量较少,使得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很少,科学教育专业的知名度也不高。许多小学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不利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中,科学课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调,由于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老师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探索更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也就导致学生感受不到科学课程的趣味,学习起来也不够主动[3]。另外,老师没有向学生透彻地讲解清楚某些知识,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结合生动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的参与度整体不高,这样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着较大的副作用。

(三)实验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多媒体的普及化,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但同时也使科学实验教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便捷化,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的亲身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加快讲课速度,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来不及思考,影响对知识的理解,限制学生的思维[4]。通过观看科学实验视频学习知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容易使学生失去进行探究实验的兴趣。

二、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趣味实验教学方法,综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趣味实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内容和科学知识综合融入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趣味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科学教学提供服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教学需求及课堂情况来进行实验设计,这样的趣味实验内容才是真正有作用的,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科学教学工作应当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实践求证,从而验证知识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讨,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是否占据着空间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顿时陷入思考,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空的塑料袋,拿着塑料袋去他们自己觉得有空气的地方收集空气,将空气装进塑料袋中。同时,教师再准备一个扁扁的塑料袋,让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思考空气是否存在,都占据了哪些空间。学生兴高采烈地去收集空气,随后,教师问学生:“你们都去哪里收集空气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操场、花池、教室、走廊。”甚至还有学生说:“桌兜里、饮料瓶里。”这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在深入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空气的认识,最后总结出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占据了整个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合理设计实验内容

首先,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与之联系密切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过程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科学内容,并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情境当中。同时,要对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工具进行合理运用,并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并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趣味实验教学的情境当中逐步提升各方面能力,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另外,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积极的创新,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三)在做中学,实现手脑并用,注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实验不是教师的实验,而是学生的实验。教师应该转变在科学实验中的角色,将自己定位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注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的:科学是通过脑和手认识世界,技术是用脑和手改造世界。科学与技术是分不开的,手脑并用是科学技术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手脑协作,引导他们在做中学,促进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5]。在科学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是提高学生演绎推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推演,而这一过程需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实验作品。例如,在“桥梁”这部分教学中,围绕科学理论让学生用纸造一座桥。如何设计并实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考虑。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演绎设计,才能造好一座桥。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实验,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纸的特性是什么?”“怎样才能增强桥面的抗弯曲能力?”“选择什么样桥面形状或结构?”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在桥面力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能够使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更强”这一理论知识,在造桥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实际演绎,实现了手脑并用。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也需要响应课程标准的号召,探索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并开展引导。实践发现,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综合教学内容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趣味探究实验,继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大自然,并借助放大镜、糖、海绵、樟脑球等器材探索蚂蚁的信息传递方式。研究完毕后,可以先将小蚂蚁送回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趣味竞赛。在竞赛中,每一个小组都需要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探究实验的情况抢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模式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探究小学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最后教师总结得出蚂蚁是靠气味和触角传递信息的结论,并布置课后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思考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体现,这将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每一步教学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需求开展,保证学生在实验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科学实验教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对科学实验进行分析、探究,分享学习成果,提升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趣味实验教学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午睡的趣味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