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教育的初中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2022-11-19展宝红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展宝红 (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一、开展运动损伤预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生理上的紊乱或解剖上的破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教学或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初中学生体质,增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在体育教学或运动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就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轻者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妨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重者可造成心理的影响或身体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学校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并对学校进行体育课教学或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深刻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就能提高预防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忽视体育课安全教育;二是对体育教学或运动场地、器材器械的完善、配备标准不高,使用要求不严,维修不及时;三是对初中体育教学或运动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考虑不周、研究不实,缺乏必要安全保障措施。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一是介绍器材或器械的使用方法不透彻。体育教学活动或运动训练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利用体育器材或运动器械来进行辅助教学。而不同的体育器材或运动器械一般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所起作用也不同。为此,使用这些体育器材或运动器械,就要清楚把握功能构造,严格遵循使用要求。但是,由于教学或运动时间紧张,大多情况下教师对于这些器材或器械的功能介绍、使用方法只是简单的一句带过,导致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体育器材或运动器械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一旦出现不能正确使用或不当操作的情况,就会在使用器械的过程中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
二是对运动量的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学或运动讲求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如果运动量安排不当,忽多忽少,忽强忽弱,在运动量大或强的时候,就会在局部造成负担过大情形,导致体育教学或专项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例如,田径训练课,在简单地将技术要领和规则规范介绍给学生之后就一下子增大运动量,让学生进行运动。这种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的教学或训练,就十分容易给学生的机体带来损伤。
三是忽视了运动保健等“软知识”。体育教学或运动不能只重视实践教学,而忽视运动保健等“软知识”的学习。初中体育教师大多数时候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运动实践教学之中,而忽视了对体育运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保健等的知识学习,致使学生自我保护弱,造成了运动损伤。
四是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或习惯的纠正不透彻。由于学生多,时间紧,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发现了学生动作要领不到位或出现错误的情况,教师也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或习惯,导致出现运动损伤。以羽毛球教学为例,其技术要领是手上动作和脚下步伐要高度协调,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对一、手把手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在发球、接球时手上动作和脚下步伐不能有效协调的问题没有进行彻底纠正,学生只知道在发、接球时一味地使大力、迈大步,就很容易造成手部肌肉的拉伤、脚踝扭伤以及关节错位。
(三)学生层面的原因
一是不按教师的要求充分、合理做好准备活动;二是对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没有认识到位,运动出现技术性错误;三是自身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未能及时告知教师;四是对自身管理、要求不高,注意力不集中,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等;不按教师的要求做好训练后的肌肉放松活动。
三、避免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一是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管理与完善、维修工作。学校体育教学或运动场地、器材等的合规和完备、完善,是保障体育教学或运动安全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要由专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例如,单杠、双杆、爬杆等室外体育器材,要检查它是否因日晒雨淋、天长日久而发生断裂。再如,教学或运动场地,看是否平整、是否有小石块等,以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因出现绊脚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二是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身体机理。根据体检结果,看学生能否参加体育课学习或运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一些损伤事故的发生。例如,患心脏、肾脏病的学生不宜参加比赛、快跑等剧烈体育锻炼。再如,处于疾病发作期的学生,像因感冒或扁桃体炎仍发热的病人不宜参与体育运动或锻炼。
三是加强对师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定期召开全校师生体育安全教育大会,在思想认识上加强教育,强化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遵守运动训练规则,排除学生在体育教学或运动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慌乱不知所措,增强心理素质,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二)从教师教学过程中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
一是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的时候,面对年龄比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初中生,教师一定要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人身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意外、简单的受伤,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或运动中保障学生安全,是教师第一位的责任。教师一定要负起这一责任,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二是课前要细致检查学生穿着和精神状态。学生上体育课一定要着装轻便、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必须穿球鞋或一般胶布鞋。对穿着不合适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提醒,在能够换装的情况下要求换装;对精神状态不良的学生要通过巧妙的方式单独问清楚原因,如有疾病要妥善安排;对自身要求不严、不听话的学生要盯紧、盯严,不让他们逞能,不留任何空子;对“吃不饱”的特长生或“吃不了”的技术差、技能差的同学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扎实做好体育教学或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活动的状态。但是,准备活动要根据天气状况、学生特点、锻炼项目等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天气寒冷、项目运动时间短、兴奋性一般较低、锻炼者水平较高等情况下,准备活动的强度可以稍放大一些,时间稍拉长一些;相反,在天气炎热、项目运动时间长、锻炼者年龄小或基础差等情况下,准备活动的强度应该小一些,时间应该短一些。
三是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办法。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办法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极为重要。例如,对运动器械的讲解要细致。运用器械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学生只有清楚了器械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才能在使用过程中准确使用。为此,教师需要对运动器械进行细致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器材器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再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合理安排运动量,使每一节课的运动量能够做到循序渐进,为每一个学生量身打造运动“食谱”,以此有效杜绝因为运动量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发生。还如在训练后进行合理的肌肉放松,让身体逐步恢复到“平静”状态,以避免一下子“刹车”而造成的损伤。
(三)学生层面
一是耐心听讲、认真观察,时刻留心老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即使教师全方位做到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如果学生上课不留心,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难免会出现运动中的损伤。为此,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耐心听讲、认真观察,时刻留心老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即使遇到不清楚或者对于某个技术动作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也不要不懂装懂,或者满不在乎,而要虚心请教,通过询问老师和向同学学习,把不清楚的技术动作和不理解的技术要领搞清楚、弄明白。
二是要掌握机理功能、弄清规则规定、不断熟练技术动作。借助运动机械训练或活动时,一定要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弄清楚教学或活动项目的规则规定、技术要领,通过持续性的练习熟练掌握一项运动,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对于技术要领不清楚、动作不熟悉而紧张,以致造成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