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信息化下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信息化

吴 薇

(泉州市丰泽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福建 泉州 362011)

1.背景

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信息化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在线教学来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号召,在此环境下教师线上教学及学生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得到了实践[1]。中职学校肩负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敬业和工匠精神,促进就业创业的教育培养责任,更应该和时代接轨,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的贸易方式由线下销售转为线上销售,跨境电商崛起。为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学上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的传授以及新时代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很难培养出适合这个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又是一项实施不久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授手段上要更多的表现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怎么深入进行,我们还在逐步尝试中。

以我校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学为例。本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货物交易磋商,货物运输,保险,报关报检,支付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且涉及到进出口业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教学信息化相结合的当今环境下,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我们也使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PPT课件,还有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和资源和线下教育结合进行教学,如在校期间我们通过学习通进行课堂教学,疫情期间我们使用了钉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在具体实施和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我们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2.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理论化以及涉及英语词汇量大。《国际贸易实务》是比较专业化,理论化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属于非外贸专业,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理解停留在和本专业相关性似乎不大,且无先导性课程,觉得学习起来会较为突兀,如一些相关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责任和义务,发盘和接受的有效性等,会感觉到枯燥和被动,培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较为不易。另外就是理解上,概念性的陈述和概念,学生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概念化理论比较抽象,所以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有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课程理论化体现还是相对明显。

同时,中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因为涉及到外语的使用,因而在课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英语词汇例如L/C,B/L,D/P AT SIGHT,T/T等,以及英语的相关信息如审核信用证条款,填写投保单,缮制发票等。学生原本就对外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加上对课程本身不够理解,使得专业的词汇理解和记忆够不能够达到要求。即使是反复地用机械性的背诵记下,也容易很快遗忘。

2.2 实践接触少,软件使用不能替代实战。中职学生虽然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更偏重于职业方向的培养,但是毕竟还是在校学生,和外界的接触较少。即使有校企合作,但是也是仅限于培养某一个阶段的学生实践和技能,不能对所有课程和所有的流程进行实训。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实训的内容也是偏重于电商。而对于国际贸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接触更少,仅用案例来说明,例如用案例解释FOB贸易术语,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FOB的买卖双方责任义务,但是相较于理论会具体一些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仍然是抽象的纸上谈兵。

很多学校购买了国际贸易教学模拟操作软件,但不能完全体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Simtrade,虽然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进入系统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整个国际贸易操作的流程,但是实际操作中比较程序化,而且缮制单据格式固定化,不能像实际工作中接触到那样灵活变通,填制单据需要较为完整填入系统要求的内容才能够进入下一步操作,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也是不能代替理论指导,面面俱到。更何况涉及到学校经费,对于非外贸的学生也是优先本专业的操作软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条件。

2.3 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慢,质量良莠不齐。随着时代的更迭,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手段有了更新的发展,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新,但是实际上还是理论教学为主,大部分的教材更新速度慢,如已经有了《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但是在教材上内容还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虽然两个惯例的更新并不代表旧的惯例不能使用,但是教材中没有显示一些新的内容和解释,学生接受的是较为陈旧的知识。在学习通平台资源库中可以找到课程相关的材料用于教学,但是除了内容更新慢跟不上时代的更迭以外,课程中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没有专业的特色融入,例如教材中通常也没有加入和本专业相关的如跨境电商部分的知识,给学生作为练习的题库题目也较少,有的教材虽然也有加入一些跨境电商的内容但是内容很多也都是概括性的,内容并不具体,加上电商知识原本就是日新月异,所以更不用说快速有效的更新了。

同时,虽然大多数的数字化课程都包含有多种媒体类型,但是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学校或者教师提供的相关素材质量优秀,但是毕竟数量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文字资源质量较高,但是PPT的制作手段单一,版面不够美观。而微课,视频类较为粗糙,比如制作技术不够多样,画面配色和整体不协调等,还有制作的课程不能够体现教学目标,简单以上课的录像来进行。而且资源种类虽然多,但是没有系统性,有部分资源是限制公开使用的。所以资源建设多处于点、线碎片化状态,层次不丰富,立体化效果较差[2],在教学使用上还是不能够完全依靠于平台的数字资源去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理想效果。

2.4 教师专业素养不同和教学手段局限性。中职教师有培养职业化,专业化学生的任务,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工作,其本身具备的专业素养中实战经验不足,比较难以把握和国际贸易行业相关的前沿信息,理论和实践脱离,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以及同时能有效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型人才,加上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原来通过传统课堂或者较为局限手段单向性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及时进行互动和双向交流,例如《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运输条款,保险条款,结算方式等知识。这些概念传输用传统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从中也无法得到学生的正面反馈,以及实现自身的教学成就感。

2.5 中职学生本身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容易对周遭事物产生依赖性,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激励,在线学习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运用学习通平台结合教学的时,由于网上教学缺乏严厉的监督管理,且学习环境的自由性及网络开放性,学生容易被其他环境因素所影响。考勤虽然在相关设置中都有存在,但是实际应用上,不能够如同传统面对面教育保证学生的完成度。

3.对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3.1 加强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和信息化技术的补足关系。除了原有的信息化手段,需要多扩展多种教学手段和内容,增加实训实践,把有限和枯燥的理论内容应用到实训环节中去。针对学生特点,运用视频教学,信息化相关项目建设教学来进行教学上的多种呈现方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在实训环节里发现学生专业所需要具备的英文知识储备的不足,把重点和难点设置成学生影像化的教学视频和动画、微课可以多种渠道吸引学生注意力。制作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体验感和满足感,优化记忆性知识的检验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完成问卷、作业,提交后有一定的线上奖励措施如积分等,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2 加强校企合作的开发,寻求与国际贸易企业的合作。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尝试是否可以和外贸企业合作开展远程实景互动教学平台,建立远程实景互动实训室,开辟线上教学新路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提供符合企业当前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企业提供学校所需要的教学实战支持,以及行业专家,为相关师生作培训。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工单这种培养模式,通过网上下达企业实际所需要的工单,让学生通过完成工单的方式来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把企业教学,国内外展会,企业工作实景,相关实际操作的视频等资料,在不泄露企业机密的原则下上传到学校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下载观看和学习,自主选择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实践上的局限性,方便了学校和企业,企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既体现传统课堂的优势,又把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融入到教学中去,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职业化教育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相呼应的培养目的。

3.3 结合本校本专业本课程和学生具体情况,开展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如本校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适合本校专业学生适合的精品课程,优化PPT、微课、校企合作资源,资源的合理化多样化,结合本校专业组老师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设计,配合专业制作数字资源的校外的企业和专家,制作相对优良、清晰、配套化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同时针对专业特点,融入跨境电商知识,使国际贸易实务内容与电子商务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使用有关慕课的手机应用如网易、慕课网等进行互动操作,学生自主选择时间,空间和操作的设备如手机,电脑和平板学习。教师通过各种数据平台上传资料,进而再把课程的实际操作和成果也制作成精品在线课程,开展互动式、实践式教学。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线上精品课程。还可以有效地积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整合网络上各类已有资源,形成数字资源后可以教学团队共享,将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的资源链接在一起让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挑选[3],信息和知识能够及时更新分享,避免同一门课程老师各自备课,进行互补,发挥出“1+1>2”的效果,集思广益,共同发展。建设后可以对各个班级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整,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课程的线上补缺补漏和预习复习。在课程知识更新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新形势下知识体系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补充,紧跟时代的脚步。

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个知识体系的整体化,进一步加大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3.4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学校软件硬件设备水平。在专业素养培训上,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训,在校企合作上加入教师的参与比例;企业开展的实训型项目让教师也参与进去;让教师有一段实践可以进入外贸企业进行跟岗操作;给教师提供和企业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把企业的一些实际案例带到课堂上,避免过于理论化和千篇一律的网上案例,提出灵活有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常用信息教学平台如钉钉和学习通的培训,在学校群中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新技巧;分享钉钉和学习通中专业人士不定期开展的在线讲座;增加教学相关软件和应用的介绍和使用培训;有专门的技术支持给教师在线作解答,及时发和解决现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校设备上,尽量能够有后勤保障网络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流畅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尽量可以购买较为适合信息化教学的设备,让老师和学生教与学中能够排除一些干扰,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课堂效率。

3.5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问题,首先是要进行思想教育,无论是传统教学或者线上教学都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意识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在驱动力可以制造出最大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教师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响应减少统一在线教学的频次,设置更多在线交互环节[4]。这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平台上可以达到和学生互动和讨论,如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使用钉钉平台的答题卡功能、连麦环节,或者使用课堂模式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设立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回答正确的成就感中激发学习热情。再者,加强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和考核,把教学中的问题带到线下,及时解决学生在线上的疑问,同时完善资源库建设,让学生及时得到知识的投射。在如线上授课时教师所注意到的考勤问题,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明确专门负责人,保证实名制注册,保证学习时间,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从后台统计观看数据,纳入平时考核,计入期末考评,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