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2022-11-19林陈姿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人才

林陈姿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核心阵地,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培养专业化、技能化人才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足。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管理亟待改革完善。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旨在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合作,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由此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社会经济建设健康推进。因此积极研究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协同育人的概念内涵及价值分析

(一)协同育人的概念内涵

协同育人是近年来教育部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协同育人是指高校借助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与当地企业、政府建立联系和交流,整合优质的校外科研或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由此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协同育人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打破了学校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多元的人才培育、科研和实践基地,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不仅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还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由此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赢。因此,协同育人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和实践。

(二)协同育人对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价值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高校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协同育人在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高校教育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协同育人促进校企合作,为高校实践教育管理提供平台。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企业,企业在发展运营过程中各岗位都需要大量优质人才,而高校毕业生通常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较为薄弱,与企业岗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招工存在困难,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势在必行,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协同育人教育理念,通过协同育人促进校企合作。这样一来,学校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还可以借助企业构建高校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场地,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企业能够吸纳更多适应自身岗位的优秀人才,学校企业实现双赢。因此协同育人对高校实践教育管理的创新意义重大。

其次,协同育人促进校政合作,科学利用政策改革高校教育管理。高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归根结底要遵循国家和政府关于人才培养的各项政策规定,因此高校要按照政策引导来开展各项教育管理改革活动。当前国家对高校教育非常重视,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出台了各项政策。例如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改革政策、人才管理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等,如何正确解读政策,按照各项政策安排教育管理活动是高校的核心工作。随着协同育人的实施,高校与政府之间可以建立密切联系,高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教育、就业、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并获得权威解读,从而更加科学地安排教育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及时了解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获得政府的资金、科研、就业等方面的扶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教育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协同育人可以很好地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提供外部支持。

再次,协同育人促进高校各部门教育管理职能的完善优化。协同育人的核心任务是高校与外部企业及政府协同,共同开展育人工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外部企业和政府的支持,高校自身更是要积极参与其中。对高校来说,协同育人属于新的教育模式,为保证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高校各部门都要面对新的工作和挑战。以往高校各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比较单一,仅仅完成校内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即可,而协同育人需要与外部系统建立联系合作,这就需要高校各部门重新调整工作内容和职责,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而要相互配合,联系不同学院和部门共同开展对外工作,提升协同育人的质量。与此同时,协同育人还可以很好地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更多的校外信息,教学理念、视野、思路等会不断改变,进而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协同育人在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职能完善优化方面有重要价值。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思想理念较为落后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教育管理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到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设计开展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和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思想理念,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后之处。首先,很多高校仍受到应试思维模式的影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以成绩作为制定教育管理策略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获得好成绩,一味地将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中,从而忽视了自身多元化、综合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导致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不高,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其次,很多高校侧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少高校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的任务,高校的主要教育管理任务不在于此,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缺乏这方面的课程、场地和师资安排,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要两者并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首先,一些高校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当前高校教学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实践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很少设置实践课程,学生缺乏锻炼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能力通常只局限在理论层面,需要他们动手操作时往往无法胜任,未来走向社会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其次,一些高校对缺乏实践教学的硬件支持。当前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较少,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严重不足,同时硬件设施也比较滞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在校内进行实践锻炼,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此外,高校与校外联系较少,学生缺乏到企业实地实践的机会和渠道,由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未来就业中竞争力不足。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综合性教师队伍不够健全

教师是高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目前来看,当前高校教师的能力还不够综合专业,一方面,教师对协同育人认识不足,在教学中通常更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协同育人的价值和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校教师自身通常实践经验比较匮乏,对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了解不够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时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与此同时,高校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较小,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提升,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策略

(一)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

随着国家建设推进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协同育人是符合当前高校发展需求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此高校和教师要科学认识协同育人,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首先,高校要明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社会和企业发挥不再需要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书呆子”,而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兼备的综合性的人才,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认识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性,从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要认可和树立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协同育人对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和价值,在安排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时不再单纯用成绩来作为参考,而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高校和教师要坚持协同育人,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校内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在校外推动校企、校政协同,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和制度

协同育人是高校近年来教育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有重要作用,是高校面对的新的工作领域。协同育人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涉及高校内外各部门的庞大的教育体系,需要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制度来规范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来推动协同育人的开展。首先,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协同育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高校协同育人经费、人员、场所、配套设施等,还要负责与政府及企业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规定,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企业中为学生寻求实践机会等,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协同育人的顺利进行。

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政府或企业专家建立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从协同育人出发,对高校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科研发展、就业创业指导等提出改进创新意见,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不断完善。其次,高校要建立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对协同育人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科学管理。例如针对校内外实践的频率、方式、流程等的管理办法,校内实验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设置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体系

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协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在协同育人中,高校是核心部分,高校除了要对外联系协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外,还要在校内教学课程方面改革创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实用型大学生,高校要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高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更要重视实践技能的传授,高校要增设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要及时带领学生来进行锻炼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内容设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高校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就业发展,因此高校要积极与政府、企业等协同交流,全面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例如通过政府发展战略了解当前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企业生产运行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术的要求,然后高校和教师以此为依据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围绕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出他们需要的人才,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就业和适应社会发展。

(四)搭建协同育人的高校实践平台

以往的高校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侧重理论教学,而协同育人理念下,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步提升,顺利实现就业是高校教育的新目标,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管理策略。在高校育人目标实现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是薄弱环节,而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平台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首先,为大学生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当前高校的实践场所、设施等比较缺乏,学生在校内很难得到实践机会,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建设不同的实践场所、实验室等,例如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实训室、土木工程建模实训室、软件工程实训室、模拟法庭、会计实训室、物流实训室等,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可以在这些实训基地中锻炼自身技能,由此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其次,为大学生搭建校外实践平台,高校要积极与外部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和岗位,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真正的职场,在工作中巩固和锻炼知识技能,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五)培养协同育人的高校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要实施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实用型人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协同育人的方法和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提升。当前的高校教师普遍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与此同时,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实践等,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了解企业的岗位特点、人才需求等,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其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同等重要,校内学习由学校教师负责,在校外实践中学校也要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这样一来双师模式可以保证学生校内校外都得到科学指导,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总之,协同育人契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对高校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高校要以协同育人为指引,积极推动教育管理的改革,高校要深入认识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协同育人出发完善教育理念、组织制度、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人才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才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