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读写互动中赢得双减落地

2022-11-19胡玉明

读与写 2022年28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教学方式内容

胡玉明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湖城学校 江西 鄱阳 333100)

读与写是初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两大版块,两者之间也有密切的衔接性,不可分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教育者提倡将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写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提高知识衔接性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语文学习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而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语文教学目标,将读与写的教学深入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1.“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基本论述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提炼能力、逻辑概括能力、写作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和提升,而阅读和写作,是影响相关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实现二者的统一和融合,满足初中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二者的影响和关联,实现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目前,“读写结合”,是快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策略,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工作的有效统一,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借助大量的练习,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质量,具有极为显着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实效。

2.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简单的机械式模仿。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一些教师在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时方法过于简单,更注重简单结合阅读的内容进行仿写,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效果有限。比如一些教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后要去学生根据文中关于“花”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而实际上教师忽略了文中花所指代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并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这样的安排会导致学生忽略了写景中情感的学习与抒发,不但无法真正感悟其中的美,也无法准确表达深情。

2.2 忽略对简朴语句的使用。不少教师学生的写作有错误的认知,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将语言技巧的应用和华丽辞藻的堆叠作为语文写作水平的体现,这是非常片面的。一旦教师过于重视华丽辞藻应用而忽略简朴的语言,就导致写作的文章华而不实,没有内涵。比如一些教师过度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多应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这就会导致学生“为了形式而利用形式”,忽略了语句组织和逻辑衔接的基础,那么正篇文章就会出现很多断层和言而无物的问题,空洞乏味。

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正确认识读与写的关系,明确以读促写的目标。要加强读与写之间的衔接性与高效性,教师必须协同学生共同正确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之间的关系,理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明确目标,才能真正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积累地展开写作,达到以读促写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有意识地主动发现可应用的素材,不断积累,内化知识,留意别人独特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增长见识,丰富知识,那么写作时才能更自如地进行应用,提高写作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比如在教学《春》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内容,阅读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收集写作素材。比如从作者的角度对春天不同景色和景物特点的描述以及作者遣词用句。学生再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回忆和联想自己对这类景色与景物的印象,通过自己的技巧和风格展开描述。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断积累知识储备,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丰富自身的素材库。再比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看云识天气》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写作宇宙上联想到的一切事物和发生的事情,描述想象中太空的故事,如太空中有人类吗?月亮上是否真的有嫦娥和玉兔等,展开联想细化想象的内容,那么学生写作呈现的画面就会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也能在相互学习中增长见识,提高写作能力。

3.2 “读写结合”在叙事文章中的教学应用。“读写结合”,是基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叙事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能够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成效和价值。通常,叙事文章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脉络和内容,了解文章的矛盾和冲突,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掌握对应的核心和主旨,然后通过对语句的提炼,能以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通过对叙事文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表达顺序和基本内容,结合故事的前因、过程、结果等,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对叙事文章的有效阅读,能够进一步学习对应的要素和特点,能够为同类文章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大量故事的汇集和掌握,能够为写作课程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能够助力学生文章写作同类化等问题,增加写作内容的新颖程度,提高写作内容的饱满度和质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

3.3 “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需要在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中,实现二者教学内容和统一和融合。单纯借助海量阅读以及高频写作,无法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语文教师无论是文学素养还是阅读储备都多于学生的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普及相应的知识和内容,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概括能力不足、提炼内容偏差、写作素材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例如,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文章开头、结尾等重要的环节和内容,教师需要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快速实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和质量,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提高对应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一系列综合内容的综合表达,对应的写作水平,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和磨砺,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写作期间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对词汇的理解、写作手法的应用、名人名言的引用等,都需要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3.4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学模式,为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指明新的方向。首先,“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更多是将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升华到教学本质,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思维逻辑能力为例,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明确和清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文章进行通读和了解。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掌握能力,需要持续改善和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特别是写作课程中,需要借助日常阅读过程中的积累和收集,提高写作内容的质量和丰富程度。逻辑能力,是保障学生不会出现跑题、内容混乱、层次不清等写作问题,对于写作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以日常阅读为例,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提高对文章思想、情感、线索的把控能力,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日后的写作等内容,建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最后,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逻辑能力的强化和锻炼,需要持续不断开展和实施,需要凭借学生持之以恒的锻炼和磨砺,才能够逐步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强化。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化“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学成效,为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给予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3.5 摘录妙词佳句。在写作时,学生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纸上,这样所得到的文章就不会如同流水账一样。对于学生而言,生动的语言是需要通过阅读进行积累的。基于此,在落实读写结合策略时,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摘录妙词佳句。

例如:朱自清在《春》这一篇文章中运用了清新优美的语言,在教学时就可以着重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并且给出喜欢的理由,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阅读的时候让自己有了画面感等。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学生的理由,并且为学生进行补充。然后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摘录下来,并在旁边标注理由。接下来学生就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对这些妙词佳句进行记忆。当为学生布置写景任务时,学生就可以搜寻自己的大脑,又或者打开笔记本,寻找可以运用的妙词佳句。

3.6 挖掘写作主题。在落实读写结合策略时,当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初中语文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情境,呈现写作主题。该写作主题是教师在阅读文章中挖掘出来的,可能是读后感,可能是仿写文章,也可能是续写文章。

例如:《春》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模板。基于此,可以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学生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或者一处景色,仿照《春》来展开写作。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明确他们的写作对象,在网上搜集写作对象的图片,并且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将写作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各种奖项,促使学生有着认真的写作态度,为获得奖项而努力。

3.7 展开写作评价。学生所写的文章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其展开评价,通过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优点,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增强写作自信;通过指出学生文章中的缺点,鼓励学生加以改正,由此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当学生写完了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将他们的文章收上来,仔细审阅。此时将文章中亮眼的地方用红笔圈出来,有问题的地方用蓝笔圈出来。在文章的后面,务必需要写上评语,详细地介绍了学生文章中的优点,并且对学生进行了表扬。至于学生文章中的缺点,不会呈现在评语上,而是可以逐一找学生谈话,用委婉的语气指出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后教师还可以用奖励来刺激学生改正缺点。此时对学生而言,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努力获取奖励的过程,他们会积极付诸改正行为,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8 有效解读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进行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文本对教学进程推动产生的作用,利用语文文本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并提高其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做好一切利于解读文本的准备,逐字逐句地对文本表达的内容进行解读,结合自身实际产生新的认识。此外,学生还要细化去解读一些经典的句子,掌握修辞手法应用产生的作用,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将其化为己用,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分组,以“童年”为主题,让学生找出其中涉及到童趣的内容。随后根据学生找出来的童趣句子,将其整体的框架整理出来,进行描写片段与优秀语句的梳理,比如文章哪些地方有很好的景物描述?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学生共同进入作者描述的语境中进行体验,产生共鸣,联系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实现知识迁移的学习目标,据为己用,不但能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在这些学习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在课堂开展“比比谁会写”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迁移的状态下通过仿写检验其知识内化的成效,教师要提醒学生针对自己有感悟和共鸣的语句加以变通,这样仿写出来的语句文章才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3.9 利用角色扮演进入情景,增强读与写的结合效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故事性的文章,都有固定的角色设定,引起各种有深刻含义的故事发生。基于这一点,教师就要将其利用起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更好地带入特定的场景之下,潜移默化地串接起读与写的学习,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从课本中有选择性地为学生带入角色进行扮演,这个过程不但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能强化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更好地置身其中感受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思想情感,这又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塑造角色性格和刻画形象的写作能力,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角色扮演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所以表演的形式无疑可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这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渠道相似。比如教学《愚公移山》后,教师就可组织分配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提倡愚公移山的行为,但放在旧时代当中,愚公移山与其说是一种行为,更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在学生成功带入愚公的角色后就会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要移山的问题,权衡下就能知晓移山后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无尽的益处,这也是产生这一行为动力。随后,教师再将学生从投入的角色中抽脱出来,用当今发展的眼光再看愚公移山的行为,产生思想观点上的碰撞,那么在写作的辨识上就有了新的更全面的感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续写的方式来发挥联想能力,补充文本的内容,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结尾,故事未完待续,却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就要利用这些可进行补充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拓展能力,也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两项对学生有益的活动,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发挥阅读和写作的作用,促使学生获益匪浅。鉴于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更具效率,因而语文教师要落实读写结合策略,为学生营造阅读和写作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教学方式内容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