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互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1-19郑如桃
郑如桃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生硬。而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热情和主动的学科,比较注重课堂平时的积累。所以,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教师通过使用互动法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能够进一步融入课堂,真正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所学,并应用到考试和日常表达中。互动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互动交流为主要途径,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互动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同学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和拓展。互动教学法应该从小学课堂引入,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小学阶段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素质[1]。
二、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特点
小学生的精力较为旺盛,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对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小学生的课堂相对来说就较有活力,互动教学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热情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的气氛融洽,教学相长,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形象性、游戏性及实践性等是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法的鲜明特征。小学语文课程形象直观性较强,在大量课文中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教师会提供大量的图文、影像素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所写所想,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互动教学法使课堂融入生活,生活又依托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体会生活[2]。
三、互动法在小语文课堂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互动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直接交流讨论来调动积极性和热情。互动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有很多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运用多元互动法,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非常有帮助。一是能够打破传统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而点燃学习热情,加深探索知识的兴趣。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学生只有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才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二是互动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形象性,打破在以往学习过程中被教师主导养成的不良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语文的思路方法。三是在运用互动法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大,能够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互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合理构建小组,充分思考讨论
小组互动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一种授课形式。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要对小组成员分配进行深思熟虑,结合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思考能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能力。小组建成的初级阶段,先由学生自己去竞选组长的职位,教师后期再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定期进行更换,避免学生产生疲倦心理。通过构建小组,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随着小组合作的进行,培养小组的默契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事先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准备矿泉水瓶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初读课文时,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着急的语气,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所在,由教师评判朗读最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学生熟悉课文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乌鸦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将瓶子里的水喝掉?同学们以小组方式进行回答,再以小组方式展示乌鸦能够喝到水的办法,用提前准备的矿泉水瓶、小石子等道具向同学们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引入互动法的教学,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小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亲自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描绘课文画面,发挥想象空间
小学是学生想象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这时,他们对影像、图像、画面素材更加感兴趣,对一些枯燥的文字不愿意去了解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诗意情境,营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教师可以教室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学生更加喜欢的图片、影像、声音等教学素材,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他们更易接受的画面,描绘一个丰富的课文画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激发学习热情,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来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例如,在课文《钱塘江大潮》教学中,在初步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体会到大潮的雄伟,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推进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从大潮的声音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展示相关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潮的生动画面,加深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印象,把自己想象的画面与观潮现场相结合,深入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场面,理解课文中描绘大潮词语所形容的场面,这样在实际写作中便能够将这些词汇运用得更加妥当。课后,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图片资料,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教师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观感,将学生带入一个雄伟而宏大的观潮场景,让学生在观看和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这是典型的运用集形象性、生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既是丰富有趣的语文学习,更是收获满满的钱塘江之旅。
(三)问题互动引入,调动回答热情
语文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开始接触的学科,也是打基础的学科。如果教师开展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材内容设计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紧跟教师的思路,将每一篇课文掌握透彻。例如教学《王二小放牛》时,教师可以先问一问同学们年纪,再用“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 岁的小英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你们想听这首歌吗?听完后从中知道了什么?”等问题引出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从学生的年龄入手,引发同学们对王二小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王二小,再利用课程资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入声入境。通过板书和课件来教学王二小的故事,能够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情景中引出课文问题:“如果你们是王二小你们会怎么做?”让同学们自主思考问题,集思广益,看一看同学们在面对此类问题会怎么做,通过了解同学们的处理办法来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引出故事发展: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成功剿灭敌人,自己却因此牺牲。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为王二小的机智和英勇精神点赞。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带来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通过这篇课文要告诉学生,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战火纷飞,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主人公是我们要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习王二小的勇敢精神,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集中学习精力,明确课堂重点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制力较差,在没有外界条件约束的情况下难以集中精力。面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们更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不认真的情况。教师在这时就担任了一个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的角色,课堂上教师和同学们的有效互动,能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精力。
教师要保证学生们在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做到集中精力听课,跟进教师授课的思路,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将知识内化为自己所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适当加快或放慢自己的讲课节奏,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讲《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前留下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问,看一看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情况和预习深度,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思路、人物特征、描写手法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整体把控讲课速度,积极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教师再对学生们的发言做出总结,指出同学们在理解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升华主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角色。
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与完善自己,熟悉课本教材,在上课前要仔细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使自己的授课内容精简,有所侧重,让课堂上的知识真正与生活相结合。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有限,如果全部都讲,学生很难抓住要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能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充分学到最重要的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使他们有效吸收每节课的知识点,获得理想的语文学习成绩。例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读全文。学生们仔细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再带领学生们学习文章,学习文章主旨大意,找到文章的行文线索和行文脉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重点和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明晰,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
(五)多元教学评价,增进师生互动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许多学生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害怕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胆怯的心理胜过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教学评价中,学生是被教师评价的对象。如果评价的对象发生了改变,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增加小学语文学习互动性。教学评价应尊重多元化、公平性的原则。学生互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争精神。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生指出的一些正确的问题要加以肯定,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进而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五、结语
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较为稚嫩,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引导。因此,互动法教学的理念应深入每一位教师内心,落实好因材施教、因课施教。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实践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课堂学习中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并逐个突破,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索欲,培养良好的合作竞争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