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 高效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的细节教学探讨
2022-11-19王素吉
王素吉
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每个教师渴望看到的,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在阅读题材中发现细节内容,学习和感悟特殊的文学知识。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启蒙发展的阶段,对很多文章脉络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更加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才能发挥出“细节阅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细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概念学习能力,但很多文章里面的“细节描写”很重要,教师要抓住小学这个关键的教学时期,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能抓住一些细微而又能表达情感的描写。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都是快速地跳过这些细节描写,读完感受颇浅,没有丝毫的语言技能提高[1]。为了促进学生对于整体文章的感受,教师要从日常的教学出发,让他们注重文章里的细节,培养学生“善思、慎思、明辨”的阅读精神。“细节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没有细节描写,就容易显得文字空洞,文章里没有了语文艺术。
小学阶段是启蒙教学,而语文这门课程和学生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改变,对学生展开“细节阅读”的全方位教学,让学生具备更高素质的语文学习能力。很多阅读题材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细节阅读,能优化语文教学体系,带动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细节阅读中,进而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就传达了“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选派学生代表到社区参加文化活动,并写下《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增强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从而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二、“细节阅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就要从细节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优质的阅读题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细节的好习惯,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学科知识做好铺垫。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程,不同的字、词、句往往都能体现不一样的感情色彩。例如“融化”和“熔化”;“恳请”和“恳求”,有时候只差一个字,但是其意思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不注重细节,就容易忽略一些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也会存在偏差。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细节教学”,引导学生把阅读题材和自身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他们的语文学习生活[2]。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不同的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果教师急于讲解课文,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课堂,有阅读负担。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就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有效的阅读引导,吸引学生专注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阅读”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组阅读,轻松愉快地欣赏,提高学习和阅读的质量。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对文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提问,考察学生对于细节的理解,让整个课堂充满“竞争力”和“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养成思维习惯,教师只有注重细节,注重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带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
三、培养学生“细节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情景,培养学生的细节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都有严格要求的学科,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基础阶段,教师要为其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融入与课文有关的“声音、视频、图像”等,带领学生感受作品所写的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寻找细节的能力。例如新课标人教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桂林山水”做对比,衬托出桂林山水的宁静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海”和“桂林山水”的图片对比,培养学生对细节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掌握。此类文章还有很多,例如学习《七月的天山》,可以欣赏一些风景图片,让学生学会关注细节、发现细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高质量提升。
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保证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还要通过情景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童年的水墨画》中写道“阳光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这一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仿照这一“拟人”句来造句,增强对文章细节部分的感触。“小溪在水渠里快速地奔跑……”,通过对字词句的细读,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美的句子,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环境,聆听优美的音乐,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挥“情景教学”的深刻价值和作用。教师也能从深层次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趣味十足、知识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二)有效提问,促进学生对细节的感知力
“课堂提问”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说意义颇多。因为他们大都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时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教学,提出课堂追问,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细节阅读。以新课标人教版《爱迪生救妈妈》这一课为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讲了爱迪生为了给母亲治病,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教育学生要学习爱迪生的钻研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可贵品质。文中涉及一些生字词,例如“检查”,教师可以引入相类似的词语“检察”,让学生对不同含义的词语进行解释,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讲解完文章之后,教师还要追问学生,如“文章中爱迪生的妈妈得了什么病?”“爱迪生用了哪些方法拯救他的母亲?”等,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主题而展开的提问。学生在思考、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回归到原课文,结合课文细节去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个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多是因为对故事背景的不熟悉,或者对作者所处的境地不了解。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就要利用好“提问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师的问题中表现自己的语言学习技能。如在《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明天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在对原文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阅读这句话,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课文,更能保证其阅读专注度。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来理解“虽然明天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提问”,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明白: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只有珍惜当下,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才能发挥出人生的价值。
(三)词语鉴赏,促进学生的细节思考能力
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但是很多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对学习的热情,更别提热爱阅读了。因此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发现阅读文章里的“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便增加学生课内外的知识储备。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恰当、适度”的原则,引导学生带着内心的真实情感去阅读,才能有更深的学习价值和阅读体会。例如《小青蛙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从文中找出“地点名词、动词、情感词”,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提高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文中的地点名词有“荷塘、路边、沼泽、山坡”;动词有“跳跃、爬行、前进”等。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更多的词汇,为今后的学习积累更多的词汇。
细节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草原》这篇文章,不仅有对大自然的风景刻画,还有作者想表达的对草原的喜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草原”相关的句子,从“词语、句子、段落”出发,把握教材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引导。俗话说,“眼乃神光所聚”,当学生具备善于发现细节的能力,就能发现文章中的凝聚点,有深度、有创见地去理解课文,学会模仿作者的“细节刻画”手法,在今后的作文创作中,学会运用细节刻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和描写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中,做好收集和整理。通过记录好词佳句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时“记笔记”的好习惯,在今后的作文写作时才能快速地提取素材,全方面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思考、写作灵感”等综合能力,实现对阅读文本的一种再创造。
(四)合作交流,训练学生的细节沟通技巧
“合作”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进程,也是训练学生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境界。为了使学生真的爱上阅读,真正获得阅读的本领,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适当调整学生的阅读形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阅读角度,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感情体验。例如《可爱的小蜜蜂》这篇课文中提到,“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探究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有的学生能想到论语中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课文中的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蜜蜂虽然是渺小的动物,但是它能传花授粉,默默无闻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乐此不疲。所以蜜蜂是高尚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传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实现了语文课堂与细节阅读的有机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示范。良好的阅读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情感较为丰富,也可以作为阅读的“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阅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气与智慧。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阅读书籍,例如《西游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猫和老鼠》等绘本阅读材料,同样也能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发现能力,对学生提高美感也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阅读名著书籍的时候,教师要为其提供“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感受名著所具有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阅读时有什么疑惑,教师还要耐心地为其解答,并告诉学生要注意细节内容,从细节中寻找阅读的突破口,从而更好地去思考和学习。
四、结语
“细节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还能使课堂处处闪烁阅读的光芒,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感知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实现对课堂的有效调控,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阅读学习素材,才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发现细节,重视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身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