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体育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19刘晓迪
刘晓迪
(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广饶 257300)
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在形式上突出生本多元互动、在内容上强调多维教育目标的复合型教学模式。进入中职阶段之后,学生们普遍承担着较大的来自进修、择业方面的压力,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占比迅速提高,最是需要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来调节身心、舒缓压力的人群;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存在着机械化、一维化和“结果主义”等问题,过于强调学生的项目达标率和科目训练成果,对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多维素养提升引导功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这必然会造成课程资源的大量浪费并引发学生较强的抵触情绪。由此可见,若要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中职体育教师就必须从认知和手段上做出全面调整,引入混合式教学这种多渠道、多层面的综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作用效力的体育教学服务。
1.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混合式教学的生本属性
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有出色的成绩,而对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也是落实混合式教学理念的一大关键。因此,中职体育教师首先要在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通过体育游戏设计以及多元体育项目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趣味性、参与感和获得感,使学生在这种良好体验的作用下激发出更强的体育参与热情,从而为混合式教学的后续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课题情绪基础。
1.1 积极设计、组织体育趣味游戏。中职生虽然临近或已经成年,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中依然保留着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对于游戏活动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并且总是可以在游戏中展现出自己无穷的活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除此之外,相较于传统的训练式教学而言,体育游戏无疑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这本身也就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可观的执行平台。中职体育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时内容、目标以及学生们的能力和兴趣,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享受游戏的刺激、愉悦的同时得到体能上的锻炼和身体机能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得以实现身体素养的自然提升和轻松优化。
比如在锻炼学生身体平衡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押镖”的游戏: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参赛;由教师准备和学生组数相同数量的平衡木和乒乓球、乒乓球拍;各组代表用球拍托住乒乓球并用最快速度通过平衡木并折返,期间如果球落下则要退回起点重新开始,落下次数超过三次则自动被淘汰;全组所有代表均参加完一轮比赛后,总用时最少的一组便为获胜方。为了增强训练效果和紧张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放置障碍物或者缩短时间等方式来提高比赛难度。
1.2 扩大课程教学项目的引入范围。中职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于那些自己很少接触到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很强的尝试欲;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中职生在经历较长阶段的成长后,大多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体育爱好。根据这一客观事实,中职体育教师理应结合学校情况、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在传统项目之外引入更多的体育运动内容,一方面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感受到体育内涵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培养或满足学生的体育趣味,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体育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通过对教学项目的有机丰富来直接地体现出混合式教学的鲜明特点和强大魅力。
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肢体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和学生们“返璞归真”一把,将“老鹰捉小鸡”、“123木头人”或者“捞金鱼”等儿童游戏项目带到课堂中;或者也可以利用毽子和乒乓球拍教学生打一打板球,感受这种南亚运动的特有锻炼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跳一些快节奏的韵律舞,在提高学生身体反应速度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美感。
2.完善体育课程教学维度,体现混合式教学的综合属性
“身体素养”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其中包含有不同的素养模块,若要实现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就必须以多维的教学策略为主要手段。据此,中职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对教学策略进行多方面的雕琢和拓展,同时注重对大量有机教学资源的引入和开发,还要将学生的身体素养和体育精神培养灵活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价值转换。
2.1 在课程教学中践行分层思维。混合式教学中的“混合”二字还可以被理解成对不同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多融性考量和培养。每个中职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综合影响,在体能基础、思维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有着迥异的情况,且必然会对他们的体育学习造成不同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师要以这一客观事实作为开展教学的总指导,在教学开始之前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学情,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为他们划分不同的训练档位,而后为每个档位的学生制定各具侧重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案。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下得到良好的体育指导,而教师也从更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比如在准备进行篮球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堂课和学生们聊一聊关于篮球的话题,如彼此喜欢的篮球明星、关注的篮球赛事或者篮球这种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等等,并通过观察学生的交流状态、听取大家的发言来推断不同学生的篮球运动基础和兴趣;之后在第一堂室外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篮球科目热身,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运动表现揣摩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体育“底子”,作为制定不同教学策略的依据。
2.2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课外资源。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光要做到对课内教学渠道和模式的有机兼容,更要体现出对课内、课外综合资源的混合开发。中职生的学习诉求其实是非常强的,对于广义的文化知识时常怀有强烈的渴求;此外,体育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应当对课外体育资源进行多渠道地引入和开发,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有机延伸。具体来说,中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前阶段的课程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利用室内课和多媒体技术展现更具专业性的目标科目教学材料,用视频等更有感官作用效力的方式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法上的优化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更为强烈的体育文化正向冲击,并促使学生的课内学习成果获得广泛的联动优化基础,加快其身体素养的成长进度。
例如在完成足球项目的课内讲解后,教师可以利用室内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教学视频,带领学生直观地了解“手球”、“越位”这两种犯规行为的具体含义以及“角球”、“任意球”和“点球”这三种判罚的执罚流程,同时还可根据一些体坛赛事的“名场面”来对上述概念做真实展示。
2.3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对体育精神的塑造。中职体育教师要对混合式教学的宏观维度形成正确的理解,将“混合”的工作思维拓展到对“技法+习惯+精神”的立体高度上来。体育的魅力不单单在于它能给人以强健的体魄,更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体育精神”的内核,这也是很多学生得以爱上体育的重要原因。中职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目光扩大到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方面上来,通过灵活策略让体育精神的内涵自然而生动地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实现道德和情怀方面的升华,从而在实质上扩大体育教学的成果,使学生的身体素养提升得到更多来自精神层面的“加持”。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到快要坚持不下去时,在心中反复提醒自己“超过前面一个人就可以了”,以这种阶段性目标来不断激发内心的求胜渴望;而在篮球比赛训练中,如果学生始终无法在自己的位置上取得出色的表现,教师可首先给予其必要的肯定,再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帮其调换到自己适合的位置,以实现明显改善的团队成绩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等等。
3.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体现混合式教学的多渠道属性
体育是中职课程体系中最为灵活的一门科目,它的学习理应充满自由的氛围,而不应该墨守传统的教学形式。故而,中职体育教师应当在继续优化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工作之余,有意识地引入生本互助和社团教学这两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一方面感受到课堂的自由氛围和趣味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更轻松、投入的状态实现学习成果和个人身体素养的有效优化。
3.1 开展生本互助,引导学生自主训练。一如笔者前文所言,中职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完全有条件也有意愿参加一些自主性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中职体育教师必须对这一事实予以必要的尊重,在进行一些相对简单或具有前段教学基础的科目训练时,可以在完成少量的标准示范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鼓励他们进行“一对一”或轮换式的互助训练,让学生们在彼此磨合的过程中实现科目素养的自主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师也要以“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深度参与其中,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还能更为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训练状态和进度,为后续工作的进一步优化积累宝贵素材。
例如在进行关于足球中“带球过人”这一科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现将动作的基本要领做详细的讲解和具体示范,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三人小组,让各组学生依次带球尝试突破另两名成员的阻拦;同时教师还可为各组再指派一名在这一科目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动作做矫正,同时记录本组每个成员的训练效果。
3.2 开展社团教学,提高学生专项素养。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是,体育社团是以某种体育项目为核心而开展的专项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体育趣味的迎合有着更大的优势,并且还能对学生对应项目体育素养的成长带来更多的优质资源。所以说,中职体育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结合学生们的兴趣和在校作息安排,成立一些体育社团,按照不同的主题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体能训练和技法学习,一来对课内教学成果起到良好的补充和拓展效果,二来也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姿态实现专项身体素养的稳步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羽毛球作为专项内容成立“羽毛球社”,利用每周的活动课等时间组织成员开展社团活动,就羽毛球的运动技能做深入教学,并定期组织一些内部交流比赛,使学生的臂部、腰部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肢体协调性和平衡感都能得到更有效果地优化塑造。
4.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体现混合式教学的养成属性
课程教学的作用类似于“指南针”,只能告诉学生如何去达成理想的学习目标;而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马达”的功效,促使学生自觉地向理想的目标前进。所以,中职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投入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使混合式教学成果的取得能够得到来自学生课下多元体育习惯的有效促动。
具体来说,中职生在学校中有很多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无疑可以成为开展各类简单体育活动的绝佳契机。中职体育教师不妨在每天的大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强度较小、客观条件需求较低的体育运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舒缓紧张学习带来的身心压力,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地消化课堂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能够为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比方说,教师可以在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组织全班或所有任教班级的学生来到操场做一次七八分钟的慢速跑或做一套韵律操,倘若学生们的整体情况较好的话还可带领学生试着学一些体育舞、武术操、篮球操等项目,抑或干脆为学生准备一些体育器材让他们自由运动。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中职体育教师还应当依托混合式教学思维来对体育课程的传统教学维度做更具创新性的突破,从心理健康辅导和线上、线下融合的角度出发实现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扩充,根据中职学生所具有的群体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具有人文关怀性和正向引导性的心理疏导,使课程的教学作用维度实现“内在+外在”的复合发展;还要利用微课等线上教学模式,对一些具有较高专业需求性和信息展现性的体育项目做线上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线上观摩+线下实操”的混合引导当中完成体育综合素养的全面成长。
结束语
体育是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板块,它的良好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显著提高,同时对学生专业、文化科目的学习也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职体育教师要从更高层面上重视起本职课程教学,树立鲜明的“混合教学”意识,围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优化课程教学维度、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以及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等策略将体育课程打造成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养的强劲驱动和高质平台,使学生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的体育情怀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