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应用

2022-11-19陈淑珍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深度图形数学知识

陈淑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小学 江西 抚州 344100)

深度教学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可以使学生认识知识的组成结构,同时,要求理解知识的价值,应用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深入教学。然而,课堂授课模式却被目前的应试教育深深影响,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分析、设计学生相关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才可以实现数学课堂的授课效果,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乏兴趣。小学数学课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兴趣。兴趣是小学生的动力来源之一,所以培养相关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教学模式上,老师仍旧占主导地位,进行讲述理论知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更是“不择手段”,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以及意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被迫下降,就会造成授课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1.2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教师主导的局面仍然存在,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写、记、背诵数学知识,而强化知识却只是没完没了地练习,这使得数学知识非常无趣、乏味。不能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

1.3 教育目标单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就是教育目标单一。目前大部分教学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以考试为主。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解答试题、模拟考试,这使得学生们倍感压力,他们在学习压力下是无法理解学习乐趣的,由此,学习进入了误区,打破误区也是迫在眉睫。

2.课堂教学的模式

2.1 循序渐进进行引导。数学知识是连续的、相关的,教材编排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学生没有积累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很难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根据这种观点,老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继续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得更深入。

以人教版“百分比”知识点为例,老师问:“学校图书馆藏书1400册,今年藏书增加12%,现在图书馆藏书多少册?”在课前分析中,老师表明例题是将分数换算成百分比让学生解答的。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老师会结合学生的情况,首先按照例题展示“学校图书馆原来有1400本书,是今年的2/5,现在图书馆有几本书?”

学生们列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400+1400×2/5=1400+560=1960(本)

1400x(1+2/5)=1960(本)

学生用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应用问题后,老师再回到前面的例题。这时,学生们复习了以前的数学知识,就会被激活,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2.2 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目标,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措施。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的主要思想,老师就需要意识到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老师应加强把握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需求以及数学基础,进一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如在“认识图形”的初始阶段,作者为学生介绍了一种“拼图”游戏的设计,在图形组合的过程中,检测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水平,使之成为本课程的基本标准。作者在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上将图形作为基础,进行认知教育,学生通过观察钟等日常接触的东西,认识图形是什么,对图形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作者的互动进行学习图形学的知识,从而增强理解图形学知识,同时,也进行“图形拼组”的游戏介绍,并要求学生基于图形的知识进行探索“车”“房子”等常见物品,提高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正确关系,“两个正方形排列的图形是什么?”“由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等其它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通过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完成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可以为学习几何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体验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深度学习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基本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也很差,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过程中,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数学深度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出发,他们喜欢凭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进行判断,如果指导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行引导的话,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并且可以有效维持良好的动机。

如在“旋转与平移”中,由于学生空间逻辑思维的具有一定的局限,作者将信息技术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教学,激发学习乐趣,提高学习体验。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变换,主要是旋转、平移,这样最直观、具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学习的效果。因此,作者将邀请两名学生在平台上演示人体的“旋转”和“平移”,使学生逐步理解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同时作者还进行了正方形的纸箱实验,通过自主实验进一步掌握“旋转”和“平移”,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还可以为空间几何知识水平莫定一定的基础,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2.4 在比较中提升数学能力。比较思维在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知识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思维秩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数量关系的方式,加深理解,从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例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小学生一般很难正确理解“单位1”,如果不理解“单位1”的概念,在解答时就会特别容易出错。老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关系,方法如下:

(1)超市昨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今天比昨天多500元,比昨天多百分之几?

(2)超市原来的营业额是1000元,今天1500元,今天比昨天多百分之几?

(3)超市现在的营业额是1000元,比昨天多500元,比昨天多百分之几?

3.通过生活实践训练,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活动,进行锻炼生活实践能力,从生活角度进行摸索,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以间接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就需要数学建设的支持。

3.1 以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知。由于小学生不具备抽象思维,所以小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新知识,所以数学课本上的文字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也需要根据实践掌握知识以及数学技能,可以让他们收获新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构建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外到内,进行探索数学的奥秘。

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因此,就需要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算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通常容易忽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展示图形,所以在课堂上,可以改变相关的课程内容,换成动手操作,引导他们通过剪切和拼接的方法,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他们将两个三角形随意拼接,从而体验三角形的具体的面积算法。

另外,从小学数学课本的角度看,它涵盖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内容,如“认识人民币”、“时、分、秒”、“辨别方向”,都属于典型例子,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点的必经之路。然后,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训练,进而确保学生可以完成对知识的相关记忆,同时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创造一个“购物情景”,作者是文具店推销员,学生带着人民币,去文具店买文具,通过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考查相关的应用能力,所以,在生活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完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创设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通过运用动手能力,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促进思维发展,以及提高一定的理解能力。

3.2 选择合适的单元进行深度教学。小学数学课程难度不高,又存在许多生活常识问题,所以不是每个单元都使用“深度学习”,如果教学单元选择不恰当,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在确定要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时,数学老师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单元,作为小学生“深度学习”第一次的起点。

比如,六年级上册里介绍了“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主要是“整数除法”以及“分数除法”,很适合进行“深度学习”,在展示“分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前,数学老师可以带领班级复习前几本书中“整数除法”的笔记,引导学生通过“分数乘法”的简化法则,进行猜测“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算出相对简单的“分数除法”公式,如“1/2除以1/2”,鼓励学生分析思考,即“1/2除以1/2等于1/2乘以2”。然后,老师将“分数除法”的具体方法向学生进行了完整的讲解,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后得到正确的理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3.3 整合通用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探索一个点,即对学习的某一部分内容继续深入思考,不断突破知识理解的领域。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就是按照这一理念编辑排版的。编者根据理解的难易程度将每章的内容分发到不同年级的课本中,让学生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到更深刻的数学知识。

3.4 为深度学习建立合理的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小学生“深度学习”思维的核心。数学老师应该为每堂课制定一个合理的主题。例如,人教版中“找次品”,数学老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将“找次品”主题,让学生思考和运算,从而让学生从机械的计算中脱离出来,使学生深入数学课程的应用情境中,确保不偏离深度学习的方向。

4.合理评价

通过实施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在过去,一般通过理论、实验、实训进行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下,往往一纸定成绩,技能与理论不能实现完全对接,就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教学,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展示给学生。因此,需要共同改革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完整的实践操作过程,从而达到深度教学,进而具有一定的数学技能。由最开始一项定成绩,一直到实际、理论两个方面共同考核,同时完善系统的考核方案,实现了教育改革。考核方案的形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深入理解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实施,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在“深度教学”部分仍有欠缺,因此,需要在该考核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构图进行相关设计,通过组员共同协作、使组内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可以互相合作。通过学生互相评分以及师生互相评分,进而两者的平均分可以得到最终得分。

5..利用评价机制改善学习状况

不仅要有评价,也需要结合评价机制,共同完成相关目标。

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互相合作。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不足以及优点,通过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进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数学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存在不按时上交作业的情况,学生可能会说:“有些作业不会做,所以直接就不想做了。”。需要通过最恰当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在考核内容里面,即使不会做作业,只要学生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相关的考核标准,需要老师适当给予考核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老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并认知自身不足之处,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评价需要包括自我、同学、组员、老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成长。

6.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老师需要研究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应用的方法,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给学生构建数学素养。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学习,并且发现相关的知识本质,感受其中的魅力,使他们真正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可以基本完全实现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深度图形数学知识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