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人教版深度法治

李 均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11)

深度教学中的“深度”,指的不仅是知识的深度,更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情感体验的深度和思维发展的深度。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深度教学的内涵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从“整合”、“思辨”、“体验”、“实践”四个层面,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开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发展。

1.整合——重构知识体系,实现深度教学

1.1 学科内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同模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将各个模块的内容割裂开来,孤立地进行教学,则学生学到的知识必然是肤浅的,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的思考与产生的体验也必然是肤浅的,这显然与深度教学的理念不符。因此,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内的知识与知识、情感与情感、思维与思维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进行综合学习与综合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我与我们》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概念及坚持集体主义的意义,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然而,一个人要适应集体、融入集体,那么就必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人们一方面可以从生命的意义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利益取舍,另一方面可以从法律的视角来正确解读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如果教师能够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则实现了《生命的思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走进法治天地》等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而这种整合,显然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深度体验,从而促进深度教学的顺利开展。

1.2 学科间整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自己用道德与法治的目光来解读世界、融入社会。由此可知,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校内的各个学科、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发现或建构这种联系,使学生在学科间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对于其他学科知识、对于自我、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新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实现深度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列举了新时代的中国四大发明: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然后,要求学生讨论:“新四大发明”从哪些方面驱动了我国的发展?于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从政治、经济、环保、交通等方面,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观点。就这样,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了深度教学。

2.思辨——培养高阶思维,实现深度教学

2.1 在问答中思辨。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经历先“思”后“辨”的过程。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思”而后“辨”呢?巧妙进行提问,或者与学生展开问答活动,是促进学生思考与辨析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建议教师以课堂问答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老师的批评与教育,教师引入了“株洲县老师因罚站学生几分钟而被抓进派出所几小时”的案例,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老师让学生罚站的行为对不对?(2)这个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老师的爱还是害?(3)身为副所长的父亲利用职权带走老师的行为对不对?这体现了家长的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是否应该被理解?这种行为能否被原谅?(4)这件事体现了师生相处中的哪些矛盾点?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些矛盾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思考。在这一连串的思考中,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而教师也借由这一机会,实现了深度教学。

2.2 在探究中思辨。如果说课堂提问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思辨活动,那么,合作探究活动则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思辨活动。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先是从自己的视角对于问题发表观点,然后,再倾听和甄别他人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观点或更全面、更深刻的观点。这个过程,是思维不断运转的过程,是思辨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是高阶思维得以形成的过程,也是深度教学得以开展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交友的智慧》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题目:你是否认同“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于是,学生围绕这个题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个同学说:“我赞同这句话。朋友之间的情谊就应该像水一样纯净。”另一个同学反驳:“我不赞同这句话。友谊是应该像水一样纯净,但不应该像水一样淡泊。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如此疏远,就不能称为朋友。”第三个同学加入讨论:“要想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应该对于这句话的出处和初衷有所了解。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原句是‘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这就意味着,只要是不虚华、不浮夸的友情,都可以称之为‘淡如水’,因此,我赞同这句话。”显然,在学生的“唇枪舌剑”之间,他们不断在输出自己的观点、融合他人的观点,形成新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培养,高阶思维得到了发展,深度教学也得到了开展。

2.3 在反思中思辨。反思,是思辨的重要形式,也是高阶思维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反思个人观点与行为、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过程中,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上网经验,总结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然而,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结论反思:自己是否有不正确使用网络的经历?这些经历带给你哪些启示?教师通过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上网行为加以反思,促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结论加以反思,促使学生对于之前总结的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加以补充与修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日常行为,也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引导学生加强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学会思辨,是开展深度教学的有效途径。

3.体验——强化情感教育,实现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深度,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深度,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影响学生的思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深化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是最佳途径。下面,笔者选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生情感教育的几个常见途径进行详细叙述:

3.1 在真实案例中体验。案例教学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从真人真事中体会真情实感,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真实案例,开展深度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引入了“高考生利用‘拍照搜题’软件企图作弊”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这种严重的失信行为的危害与罪责。考试的行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作弊的念头,也可能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盘旋过。教师选取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更加容易触发学生的感悟,引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深层内涵的思考。而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挖掘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深度,实现了深度教学。

3.2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的契机,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使教学拥有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情境表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物品的摆放和多媒体的配合,营造医院、警察局、快递站、商场等不同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变化,化身不同场所的工作人员,为他人提供服务。通过这场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乐趣与意义。而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深度教学。

3.3 在模拟现场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到的场景,有学生熟悉的医院、快递站、商场等生活场景,也有法院、律所、监狱等学生不熟悉的场景。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场景,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切身感受,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现场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与引导下,熟悉法院、律所、监狱等场所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从而在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化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张三霸凌同学”的案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使张三得到应有的处罚,也使被霸凌的同学得到应有的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体会到了法律的权威性与守法的必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十分有帮助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现场,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深度教学。

4.实践——提升综合素养,实现深度教学

4.1在调研中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始终局限在教材之上或书本之间,则他们学到的只能是表面的知识,而无法真正感知这些知识得来的过程,以及这些知识真正的意义与内涵,那么,这种学习只能是浅层学习。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走访、调查、研究来了解真相、总结规律、形成感悟,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喜人变化。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未真正见证和亲历这期间的变化,也很难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当学生从他们的采访对象——家里的长辈、学校的领导、商场的经理、街边的摊贩等形形色色的人口中亲耳听到改革开放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变化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和伟大意义才真正在他们眼前展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深度教学。

4.2 在公益中实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可见,促使学生在公益中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使深度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做慰问、到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到环保组织做志愿者,使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4.3 在生活中实践。生活,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最广阔的平台,也是教师开展深度教学最扎实的根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学生在做家务、跟家人庆祝新年、给父母过生日等小事中接受教育,开展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亲子家务共承担”的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每一项家务劳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体会到了家长做家务的艰辛,更加深切的感知到了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同时,亲子在同心协力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也逐渐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并摸索出沟通的技巧。显然,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情感、懂得的道理、培养的能力,远比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要来得深刻。可见,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实现深度教学。

综上所述,《中庸》中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形容学习的最佳状态,这与深度教学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整合”、“思辨”、“体验”、“实践”等途径,促进深度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以深度教学为契机,开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人教版深度法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