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的中职国学经典诵读研究*

2022-11-19陈秀红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国学核心校园

陈秀红

(福建省永春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永春 362600)

国学经典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还是优秀文学艺术的凝练。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进而通过汲取前人智慧来实现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将国学经典与中职语文课程相融合,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与人文修养的培育,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规范自身言行,同时加强情感精神的重新构建。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相适应。

1.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中职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培养中职学生的精神品质,中职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四方面的培育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进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职学生的全新要求[1]。一方面,中职承担着提升学生劳动素质与技术技能的重要作用,推动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进而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奠定基础。因此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进行引导与规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进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提升。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我国年轻一代群体会受到来自多方的文化熏染,其思想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那么也就会进一步丧失对意识形态控制的主动权。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正处于发展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很有可能在西方腐朽思想以及反动文化的侵蚀下造成思想观念与价值标准的偏差,从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要求相悖。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提升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由此可见,把国学经典融入中职语文课程,不仅是新时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发展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需要。

2.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中职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路径

2.1 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常态化。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稳定性,应从时间角度对国学经典诵读实施常态化的规划与实施,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成为其行为习惯的一部分。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国学经典诵读推进常态化开展模式,以每天、每周、每月、每期、每年为单位,积极推进常态化践行成效。每天指的是每天都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由班主任或学生代表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时长大约为30分钟。特别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下,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应与其综合素质的培育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因此教师在选取诵读内容的时候,也应有意识的与就业创业、社会发展相靠拢,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运用到国学经典中的相关知识,提升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例如,《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句,就可以告诫学生应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一味死读书只能增长自己浮华的习气,这对于自身发展是无益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并带动综合素质的提升。每周指的是每周星期一在升旗仪式的时候开展“国旗下诵读活动”,主要环节包括升旗仪式、教师国学讲坛、师生集体诵读国学、学生代表分享诵读体会等,有效对上一周师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情况进行展示和检阅。每期指的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汇报表演,学生可以通过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国学诵读结合起来,进而在文艺汇演的过程中,让更多人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提升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加深对其中文化内涵的解读。每年指的是中职学校可以每年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成果进行总结,通过举办国学论坛等形式对诵读成果进行分享,并对活动经验加以总结,从而带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达新的高度,为相关活动的常态化、系列化开展提供动力。除此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参与到自主教材编撰当中,对教师讲坛以及学生心得体会进行归纳,从而进一步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当中,为中职学生德性养成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2.2 多载体落实中职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现阶段,相较于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在招生、管理上面临更大的难度,为促进学校发展,中职学校有必要积极创新学校课堂模式,在学生德育和智育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念与职业理想的培育,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职业技能人才。为规范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中职院校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并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并做到多载体落实国学经典诵读,以多样化的诵读方法和诵读形式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优良品质的传承,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在对国学经典诵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应与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活动载体与实施形式。第一,语文课堂是国学经典诵读的中心。结合教材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中涉及到的国学经典内容,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一部分学生感兴趣又乐于接受的国学经典内容,带领学生完成《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孝经》等国学经典篇目的集体诵读。除了诵读的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专业主持人的诵读片段,由学生进行模仿,并进行集体展示;还比如在完成《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学习以后,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红楼梦》品鉴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红楼梦》经典片段进行品鉴,教师负责点评,对于品鉴最精确的小组应给予一定奖励,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2]。第二,课外活动小组是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可以成立国学经典的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并为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活动器材、设备与场地。例如,在国学经典诵读社团的组织下,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活动室内开展国学经典的百人诵读活动,进而也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国学经典诵读当中,而社团成员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第三,学校活动是国学经典诵读的有力推手。除了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以外,学校内部也可以定期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风采展示、诗词大会等多种形式为国学经典诵读提供舞台,而全校师生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参与国学经典诵读,并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实现了对日常语文教学的补充[3]。第四,特色社团是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补充。中职院校在成立国学经典诵读社团的基础上,还可以成立其他的特色社团作为补充。例如,可以让“手语社团”也积极参与到相关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用手语对国学经典文化加以丰富。“手语社团”可以结合国学经典中的篇章片段编手语舞,并在各类风采展示中进行汇报演出。这样特色化的表演形式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借助优雅的手语表演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国学经典中的文化魅力,从而实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补充。第五,技能大赛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引领。一直以来,各类技能比赛在职业学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前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内容不断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技能大赛成绩也已经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学校可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国学诵读项目的技能大赛中,以此掀起学生学习、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2.3 为国学经典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校园环境。为引导更多人可以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当中,中职学校还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建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校园环境也是中职教育的核心议题[4]。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校园广播的重要作用,校园广播不仅是传播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媒体工具,而校园广播也可以在国学经典学习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园广播站可以利用每天大课间时间、体育活动时间播放国学经典内容,其形式不局限于设置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栏目、播放名家的诵读录音以及播放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歌曲等。通过校园广播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为学生营造更适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可以选取学生代表在校园广播时段朗读国学经典,既可以实现自身风采的展示,又可以使更多学生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感染,从而也参与到相关活动当中[5]。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将其引入到校园国学经典的学习当中,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开设国学经典学习栏目,学生既可以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又可以对自身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校园环境建设也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以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应充分发挥出国学教育的特色,使其成为国学丰富信息的载体。如果说校园广播是有声的语言,那么校园宣传栏就是无声的语言,可以在宣传栏中张贴有关于国学经典的宣传版画,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圣贤先哲的名言警句,从而将其打造为国学经典教育的信息载体,更好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出贡献。除了校园宣传栏以外,校园的走廊、楼道、教室等都可以张贴相应的经典名言,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达到耳濡目染、自然内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加强国学教育环境建设还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登上新的高度,这对于语文教学及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也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2.4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思维的培育以及审美能力的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大多国学经典作品都通过抑扬顿挫的写作形式来展现韵律美感,而在对作品内容进行诵读的时候,应通过对语速变化、声音高低以及语调轻重进行控制来感受其中的节奏感与旋律美。与此同时,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还可以走入作品的内在世界,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与学习的时候也应注重朗读教学,带动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感悟文思文韵,通过对语音、节奏、语速、语调和感情五要素的把控来读出美感。语音是文学经典诵读的基础,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学生可以读准字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学习;节奏是诵读美感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四言、五言、七言诗句正确的节奏划分方法,帮助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划分诗词节奏,形成相应的节奏感;语速和语调会影响到文意的表达,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意调整语速快慢,同时通过常见的平调、升调、降调传递情感,保证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实现对这部分技巧的灵活运用;而对于情感来说,也是开展诵读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帮助学生处理感情的时候可以通过强烈的对比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在对“悲与喜”、“美与丑”等不同含义进行表达时的感情表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字词蕴含的感情色彩。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文意处理诵读情感,反过来也借助情感来实现文意的深刻传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学经典篇章在理解上存在难度,因此学生需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实现眼、口、耳、脑的综合运用,实现无声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换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对“读”的兴趣,并逐渐转变成为“诵”,最终达到口诵心领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有助于加深感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进一步带动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中职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文化道德与人文理念,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此过程中,中职学院应提升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相关活动的常态化、多载体发展,并为国学经典学习提供更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当中。

猜你喜欢

国学核心校园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垂”改成“掉”,好不好?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