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22-11-19曹金文
文 /曹金文
引 言
随着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为了解决学生日益加重的学业压力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学校教育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下,“题海战术”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应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转变,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这样不仅促进了“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1]。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及教育目标的展望
(一)“双减”政策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是在学生学习压力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教育政策,明确要求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但是笔者通过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发现其蕴含着更为广泛且深刻的内涵,大体可以总结为“减负”与“增效”两个方面。首先,“减负”就是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但这种“减负”并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代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时,注重作业管理机制的健全、作业总量的分类明确、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作业指导的加强以及学生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等,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实现学生作业压力的减轻。其次,“增效”是切实落实“减负”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容量的降低,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任务完成了,才不会占用学生课后玩耍、实践的时间。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通过多方面课堂教学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而全面的发展[2]。
(二)“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目标的展望
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深刻认识“双减”政策,对“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把握与展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引导学生回归快乐学习的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来源于“减负”后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同时,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双减”政策下的学校教学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情感及落实寓教于乐原则的重要形式,对学生快乐学习心态的回归意义重大。
第二,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课程改革层面来看,“双减”政策的落地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最为核心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不是仅凭学习就能提升的。因此,“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学生在减轻课后作业负担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自由学习与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就能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应促进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结果,也是提升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学习主体,才能自主获得更全面、更具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以此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实现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二、“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心态的回归。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内在因素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使其学习空间更加广阔、自由,也能使教学内容更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人本理念,组织自主学习活动,从理论支持、学习机会等多角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通过课堂评价环节中激励策略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实施激励策略,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还要对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良好学习品质、学习优势进行全面的认知与挖掘,并给予激励与认可,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更客观的认识,在形成良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科学、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订的科学性,有的放矢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教师应以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生理及心理也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氛围这些因素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应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放松身心,深刻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应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不是单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能在具有实践性、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各项素质能力的内化,有效促进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数学课堂练习的科学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课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科学设计是促进学生巩固、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对课堂练习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更具针对性、少而精的课堂精选练习题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及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内化[3]。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性地进行课堂练习的科学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每个学段都呈现出具有显著差异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精选课堂练习题。这样,学生不用在大量重复的练习中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通过分析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达到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进而获得理想的课堂练习效果。
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课堂练习的层次化设计。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数量和时长进行合理控制。为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效检验与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的层次化设计,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用较少的时间进行自身数学学习效果的检验,这样就在“最近发展区”内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与指导,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各具差异的教学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需求,科学地选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步骤,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来看,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善于从自己熟悉的知识或事物出发,形象化地进行学习与理解。为了顺应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应结合数学的实用性特点,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场景、开放性课后作业的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行为倾向,在学生的终身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教育意义,通过对学生各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实现学生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任务。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后作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减少了作业的数量,还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实现了“减负”与“增效”。
(六)注重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工具与方法。教学手段的科学运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一方面应积极优化、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地学习和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整合教学手段,使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强大的演示功能来直观、形象地展示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其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另外,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语言、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运用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促进民生的基础。“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正确的方向。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中“减负”与“增效”的内涵,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练习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的优化与改革,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