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为例
2022-11-19文/张奎
文 /张 奎
引 言
为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现代化,教师在教学类智能软件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困于模式,疲于技术,遇到了不知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整合资源的瓶颈,未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此发出了“智慧课堂不好用”的感叹。那么,如何构建信息化高效课堂呢?实践证明,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组合作学习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机制和技术工具的优势,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素养,是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这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一、学习内容及背景分析
《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中的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全文只有两句话,但是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鲜明突出。
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面对的学情是: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句段的理解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需要借助资源,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朗读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断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神奇的想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困惑。一方面,教师针对朗读教学的做法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教师范读、音视频范读来学习,而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随大流、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文意理解上,学生往往期待教师的灌输讲解,或者是借助工具书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然而,在智慧课堂环境下,通过自主高效的小组合作,轻松便捷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有的放矢,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二、智慧课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融合策略
(一)构建科学、高效的小组学习机制
科学合理的学习机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本课教学主要应用“三步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小组建设为前提,依据兴趣相近、优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每两人组成一对“师友”,每四人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对小组长进行职责培训,引导其负责好课内课外的各项学习活动。“三步”即学生先进行个性化的自学,再根据自学成果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最后进行小组间展示交流。“三步”的另一层含义还在于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均渗透“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在“三步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中,往往还需要健全的评价办法作为“催化剂”——教师的实时评价、学生间的互评、小组间的互评,均在学习过程中以积分形式及时体现,激励学生全情投入。由此,在长期的磨合中,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逐步形成以合作交流为核心、以过程评价为激励的小组学习机制。
(二)开展自主合作的小组学习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嵌入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学情,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小组合作,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理解课文内容”三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借助资源识字、朗读、理解文意、掌握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课堂互动、随堂检测、作业分享等功能模块,开展个性自学、合作发现、展示交流、质疑补充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参与知识的发现获得全过程,并且在小组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设计详细的小组学习导学案
导学案是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主要指引[2]。学生可以在导学案引领下开展课前预学,参与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练习,总结学习收获。课前预学可以将学生通过自学能懂的内容前置,而将自学难懂的内容设计为前后紧密联系的课中学习活动。在课中学习活动设计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评价为激励,形成清晰、可测量的学习任务单,详细说明参与活动的具体方法步骤,并用个性化的学习单记录活动收获,作为展示交流的依据。
三、基于资源交互的小组学习活动的实施
(一)在情景引入中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以“故事”为话题展开文本情境,利用“看图片猜故事名称”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介绍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自然过渡,让学生顺势进入文本情境,并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切入文本正题。
此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神话故事的距离。神话故事与成语故事、民间故事有所不同,教师用实例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在互动游戏中学习生字
(1)明确学习任务。在活动一“小组合作,认识生字”开始前,教师可以用平板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单——“①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的生字;②完成汉字听写练习和小熊射手、斗地鼠游戏;③小组展示交流”。同时进行学法指导,由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利用智慧课堂推送的flash互动学习课件,完成本课“帝、曰、溺、返、衔”五个生字的学习。
(2)在资源交互中识字。学生用平板接收flash课件资源,跟着指引自主进行笔画、结构、组词、造句、释义、汉字演变等方面的探索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展示交流。教师调取检测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数据统计,有针对性地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学生根据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提出疑问或补充,教师从中引导点拨,解答疑难问题,在全班达成共识。
(4)课堂达标检测。教师用平板向学生分别推送“汉字听写”练习和“小熊射手”“斗地鼠”游戏,引导学生对所学汉字分别从字形笔画、生字结构、生字组词三方面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后将练习结果通过平板提交到教师端。
活动一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小组学习机制,应用智慧课堂的屏幕分享、课堂互动、随堂检测、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将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推送至学生平板,让学生借助资源开展小组自主学习活动,完成检测练习。然后,教师根据统计数据,掌握实时学情,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三)在师生交互中完成朗读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吗?”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很自然地过渡到活动二“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活动二的学习任务“师友合作,读准字音;小组合作,读好停顿;完成检测,展示交流”。
其次,学生用平板接收教师端推送的课文范读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资源自读课文、师友互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读好停顿,应用智慧课堂的朗读评测模块,完成课文朗读录音评测练习,并提交至教师端,形成评测报告。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朗读评测数据报告,从学生朗读的完整度、准确度、流利度三个维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四)在理解文意中获得学习方法
在活动三“理解课文内容”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第一句话的意思,即引导学生先“找”——找出重点字词的注释,再“换”——用注释替换词语,最后“串”——将句子意思串讲出来。接下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课文第二句话的意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在此活动中,教师主要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先教给学生理解文意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应用方法自主理解课文意思,通过小组内同伴之间的帮助和指正,迅速掌握课文内容。在小组学习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精卫填海的故事,不仅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还掌握了理解文言文课文的方法,一举两得。
(五)在总结收获中引发思考
经过上述三个连续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对本课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在总结收获环节,学生可以自由总结今日收获,回顾重点。教师要从中适时引导,主要从字词、朗读、文意理解、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形成对本课内容的完整归纳。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教师要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四、课后思考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将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和优质学习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真正让课堂提质增效,是新时期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3]。在上述学习活动中,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组学习相融合,学习机制和信息工具相得益彰,共同促成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一)高效的学习机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保障
相比于传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假合作、假讨论、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仅仅是作为一种合作机制存在,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而不能“为小组而小组”。“三步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长期的磨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真合作、真交流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
(二)合理的技术应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有了成熟的课堂组织模式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技术手段问题。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面前,教师应遵从的原则是“因需要才应用”,而不是“为应用而应用”。在本课教学中,智慧课堂的选用是基于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应用智慧课堂模块化的功能,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教学目标轻松达成。
(三)科学的课堂设计是实现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新趋势下,教师要主动迎接自身角色的转变。未来,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而是课堂的“设计师”、资源的“整合家”。有高效的学习模式和合理的技术应用方式,课堂设计和资源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提升课堂内涵的关键。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flash课件、课堂互动游戏、随堂练习、课文范读等诸多资源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整合嵌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所凭依、丰富多彩,更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轻松便捷,提升了课堂的内涵。
(四)泛在的线上学习是延伸线下课堂的重要手段
未来的教育信息化,更多地体现在“线上教学辅助线下教学”的模式上。现在越来越提倡泛在化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专题性、补充性的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延伸巩固都采取线上辅助的形式完成,主要利用智慧课堂的班级学习空间,以微课、在线交流讨论、拓展练习为主要方式,实现课堂的翻转延伸,把师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结 语
“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4]。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点在于让教育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即打破个体之间的界限,以共生的整体关注教学各元素,把最优质的资源引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