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
——让常规培养渗透一日生活
2022-11-19王艳莲
王艳莲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美景分园 江苏 昆山 215300)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常规培养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开始,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是一个让幼儿从熟悉、自由的家庭环境进入讲纪律同时又陌生的集体环境中,在家中幼儿是自由的,但是在幼儿园幼儿的行为是受常规约束的,在这样一个变换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有的会对幼儿园产生排斥感。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这样一个集体环境进行一日常规培养是无法省略的,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必须重视合理的常规培养,从简单的常规开始,像如何搬起小椅子、如何排队等,循序渐进的让幼儿接受,使幼儿逐步理解并乐意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常规要求。
1.对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基本认识
幼儿园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日活动常规基本包含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基本上以生活教育为主,如安静午睡、独立入厕、自主进餐等。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家时幼儿时间比较随意,如厕、吃饭、洗漱包括起床时间都没有固定的时间点,而入园后时间、场所都有相对的规则,一日活动的安排也不太一样,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所以幼儿掌握一日活动的常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2.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这句话正是论证了一日常规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幼儿园要进行良好常规的培养,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寓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于一日生活之中,真正做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年龄越是小的幼儿,生活越是依赖成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对幼儿园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甚至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小班幼儿没有课堂常规意识,他们无法理解“课堂”,也不知道课堂的常规要求是什么,如果幼儿的课堂是没有纪律没有规则的,那教师就无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小班又是进行常规培养的关键时期,因为小班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新的习惯相对容易一些。其次,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还处在一个“他律道德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品格方面受到他人的影响较大,在学校里受老师的影响普遍,所以培养起来较容易,对于常规的锻炼是个最合适的时期。[1]
常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更是为幼儿园教育起到了奠定作用,有益于孩子一生的和谐发展。
3.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现状
3.1 教师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教育中,大多数教师是以集体为主开展教育活动,虽然满足了幼儿的集体需求,但忽略了幼儿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幼儿需要在教师规定的教育活动内容中按照统一的时间和步骤完成相应的任务。但是幼儿在个体间存在差异,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适应能力、认知水平等都各不相同,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要求管理幼儿,安排统一的任务,不能充分尊重幼儿个体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2 存在高控制现象。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幼儿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活动区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从教育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但是大多数教师为了保护幼儿的安全,让教育活动有序进行,常常按照教师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选择活动内容,高强度的控制幼儿的探索行为,忽视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幼儿在一日生活常规培养活动中过度依赖教师的管控,逐渐丧失自我管理能力,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3 保教分工不明确。在每一个幼儿园班级中,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是有效开展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对幼儿提出常规要求前,不同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教育目标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明确每位教师保教保育的分工,形成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幼儿合力。在当前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提前进行合理的分工,教育目标和常规要求出现了分歧,有的教师让幼儿这样做,有的教师让幼儿那样做,最后幼儿产生了疑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更不知道应该听从哪位教师的指导和教育。
3.4 缺少家园合作。在幼儿生活、受教育阶段,幼儿园、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场所。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能够通过相互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但在当前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比较少,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幼儿,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使教师在幼儿园组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一日常规,但幼儿回到家后,家长并没有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4.如何培养良好的一日常规
4.1 关注整体发展,注重个别教育。
4.1.1 树立幼儿的“集体”意识,加强个别指导。在加入到集体生活前,大部分幼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了,但是常规养成则要求这些能力逐步规范、统一化。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坐的位置,而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通过教师的方式,采取适合小班幼儿的,给幼儿的椅子上贴上专属的卡通标识,让幼儿成功认知自己的座位,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对座位产生归属感,对于幼儿的桌子、本子、床铺都通用这种方式。不过,难免有个别幼儿反复识记的次数是一般幼儿的几倍,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差异性,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练习。尊重幼儿的差异性,进行个别教育指导,更有助于幼儿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2]
幼儿入园后就要独自面临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交往。在幼儿园里(一间教室)会有很多小朋友,这样的就是“集体”,让幼儿对“集体”产生初步的概念,从而知道集体中需要集体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常规教育。
在午餐时间,教师组织幼儿排好队伍,维持好纪律,让幼儿在排队领餐,但在初次排队的过程中,幼儿并不懂得排队的好处,仍旧是你拥我挤,争前恐后的领餐,不仅容易出现磕碰,还会把食物洒在地面上。教师决定改善幼儿的这一行为,帮助幼儿形成集体意识,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在下午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故事中发现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为什么马路中会发生交通事故?小猪为什么会受伤?”幼儿:“因为小猪没有按照先后顺序驾驶汽车,所以发生了交通事故,最后小猪受了伤。”教师让幼儿分角色扮演小猪和其他汽车驾驶人,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现排队的重要性。教师:“小朋友们,排队有哪些好处呢?”幼儿:“按照先后顺序排队行驶,就不会出现交通事故,也不会受伤。”教师:“领餐也是我们的集体时间,在集体活动中,小朋友们要排好队有序的领取午餐,遵守规则和秩序,做到安全第一。”在一日常规教育活动中,幼儿很明显没有真正理解集体活动中遵守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教师对幼儿1进行了个别教育指导。
4.1.2 遵循年龄特点,促进家园合作。在集体生活中,常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幼儿个性发展方面来看,某些程度上会扼制幼儿的天性,使得其成为千篇一律的“乖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在高速的发展,也在接收各种新信息,教师通过直观的指导性语句,直接的让幼儿接收,对幼儿的发展往往不利,所以教师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常规指令。[3]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不仅要尊重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还要尊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不同。每个班级中,幼儿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性的存在,为了有效地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单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是不够的。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这正是说明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做到家园共育。
小班开学初我们都需要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入园后的一日活动常规:安静午睡、独立入厕、自主进餐等,让家长尽可能在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特殊的幼儿就需要特殊的处理。在今年带的小班中,辰辰(化名)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不会与人沟通,虽然来园时能够做到不哭闹,但是辰辰在教师的提醒下,仍旧不敢与教师问好,与家长说再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辰辰不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不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午餐时间,辰辰不会正确的使用餐具,吃饭只会用手抓,而且存在严重的挑食现象;在如厕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我们与家长沟通之后,我们将辰辰的一日行为一一记录下来,并告知家长,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在开学后的常规教育中,我们对辰辰进行一对一指导,鼓励辰辰尝试向教师问好,与家长再见。在来园时,教师首先面带微笑,用温柔的声音与辰辰问好,逐渐让辰辰与教师建立友好的关系,在辰辰小声、腼腆的与教师问好后,教师及时给予辰辰表扬和鼓励,帮助辰辰增强自信心,让辰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慢慢接受和家里不一样的方式。
4.2 尊重主体地位,坚持以身作则。
4.2.1 教学多样化,多种感官配合。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可以让幼儿多种感官同时体验,比如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区域互动的开展更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目标,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区域材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适当的音乐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带动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一日常规的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将一日常规内容以生动、形象、具体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常规练习之中。[4]
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洗手、如厕、喝水、吃饭是每天都要进行很多遍的,孩子在不停地锻炼中反复实践,慢慢的也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常规。比如幼儿的洗手问题,小班学习七步洗手法,幼儿需要记住每一步详细的动作,但是大多数幼儿掌握不了这么多的步骤,所以我们在七步洗手法的步骤中加上幼儿喜欢的儿歌,用朗朗上口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手心相对搓一搓,手背相靠噌一噌,手指中缝相交叉,指尖指尖转一转,握成拳,搓一搓,手指手指别忘掉,手腕手腕转一转,做个整洁好宝宝。枯燥的常规练习加上有趣的活动,幼儿就产生了兴趣,同时又吸引了幼儿注意力。除此之外,在平时区域游戏的生活区中,教师还为幼儿搭配了洗手步骤卡片拼图,让幼儿在区域生活游戏中通过拼拼图,掌握洗手的步骤,以此巩固、练习,潜移默化地养成好习惯。
4.2.2 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说明了同伴间榜样的作用。比如在教育活动期间,教师要求幼儿要举手发言,上课不可窃窃私语,可是这样指令性的语言幼儿很难真正去接受,而用榜样的示范作用,“表扬某某小朋友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像百灵鸟”,作用是事半功倍的。在所有的常规练习中,教师可加强榜样的示范作用,用同伴间的互相学习精神,感染其他能力较弱的孩子,这样就容易掌握些了。[5]
在组织幼儿在手工区、拼图区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先和幼儿进行谈话。教师拿出提前剪好的彩色花朵:“小朋友们,这是老师提前剪好的小花,这些花漂亮吗?你觉得哪一种花最漂亮?”有的幼儿窃窃私语,有的幼儿大声喊叫,场面十分嘈杂、混乱。教师:“小朋友们,请安静一下,大家都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的,老师听不清大家的回答。大家请看幼儿1小朋友,他始终在高高的举着小手,等待老师点名提问,这种行为是非常好的,是我们的榜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举手等待教师的点名,班级教育环境变得井然有序。
4.3 培养源于生活,常规学于生活。
4.3.1 抓住教育契机,创造充分的锻炼机会。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所谓常规教育,大概也是如此。常规教育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也并不可能只是在幼儿园阶段完成,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在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渗透。在幼儿园教师也没办法面面俱到,还需要一定的家园共育,让幼儿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6]
在一次户外建构区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小朋友把积木整理好,安静、有序的放回原位,但是孩子们还是沉浸在活动中,抱着积木满操场跑,只有个别小朋友去整理了积木,但积木也不是按照标签中制定的内容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制定了规则孩子们还是秩序混乱?后来,在转变了方式之后,每次整理玩具时教师都会对孩子们说“送玩具宝宝回家”“还有哪些玩具宝宝没有找到家呀”等,用玩具的口吻同幼儿讲述规则,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多次的练习,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4.3.2 抓住幼儿的关注点,促使“教”与“学”更优化。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幼儿最喜欢好玩的活动,每次上课如果加一些小游戏在里面,孩子的兴趣便会更加浓厚。但是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且容易分散,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所以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适合低年龄段的且能够吸引幼儿长时间注意力的、幼儿感兴趣的。如果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教学的常规,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7]
在一次美工活动中,刚刚提出操作要求,孩子们便被一直苍蝇吸引了目光,大家纷纷看向苍蝇,指着苍蝇一会飞到电视机上,一会飞到窗户上,孩子们兴奋的喊着。教师看到这个情景便说:“哟!苍蝇也被我们的美术课吸引了,大家可要好好画呀!等会让苍蝇评判一下谁的画最好”便轻松、机智地化解了过去。为了让所有幼儿注意力回到活动中,我便假装请苍蝇小朋友来说一说美术活动注意的规则,利用课堂的内容拉回他们的注意力,把苍蝇当做班级的小朋友来处理,巧妙的化解因为苍蝇带来的骚动,同时让幼儿回归课堂内容,并且没有破坏孩子们的正面情绪。抓住孩子的关注点,让老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可以变得有趣。
5.结语
幼儿园一日活动以生活为主,将常规教育融入进一日生活,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让我们广大幼儿教师也从中获得借鉴,深刻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先生一起真正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生活,从而进行常规培养。让我们一起探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高地,使得幼儿教育更加的幸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