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探究
——集结式教学模式的简约艺术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材教学模式语文

曾 琛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1.明确课标精神,革新教学观念

2017课程标准作为教材修订的纲领性文件,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着力发展学生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教材依据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创新教材体系设计,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实践。过去的教材大多是单篇成课或以文体为单元串联点,主线单一,师生在使用教材和学习过程中固然老马识途,可以在文体类型上温故知新,但也容易养成惰性思维,缺乏革新意识和创新性。部编版新教材侧重以主题、内容、写法为集结点,灵活多元的单元教学资源更具整合性质,这些给予课程内容的整合更多的灵活性,教学过程充满了自主探究的更大空间,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满了挑战。

因此,今昔新旧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发展变迁中“单一”与“丰富”矛盾对立着。诚然,“简单”的教学方式逐渐跟不上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认知的节奏,既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也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材“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让人看不清教学的本质,教与学往往容易泥足深陷,负重难行。有人说,教育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教师们常常在追求教学的“完美”的路上乐此不疲: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滴水不漏,教学步骤有条不紊,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但若缺少依据学情,因材施教的灵活性;若缺少结合生活,与时俱进地拓展教学资源的敏锐性,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习的激情日益消退,学生个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得不到满足,学生在语文课堂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产生学习倦怠。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绝不是轻率地从“复杂”回归“简单”,而是如何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师既要改革低效的“简单”教学方法,又要删掉那些无效的“复杂”教学环节,追求“简约”但不“简单”,“展开”但不“复杂”的教学,做到目无全牛,心有章法,一以贯之,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游刃有余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探究高效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减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新教材虽然从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编、内容设计等方面有明显的变化,给教和学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教师若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这些变化,把握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中不断加深理解,不难发现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是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经验的精炼浓缩,它与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尝试的“主题教学”“专题教学”“综合性学习”“扩展阅读”“比较阅读”“群文阅读”有许多共通之处。明确语文四大核心素养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牵好这个“牛鼻子”,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其他素养才能在语言实践运用中不断达成。以“简”原则,以“简”的思想来调适矛盾,使课堂中看似矛盾的因素统一和谐。辩证地看,“简”化了的课堂意味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会文,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表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教学生成,语文课才能真正上出“语文味”。

为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我们把这种复杂中的简单称之为“简约”。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教材其实只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面对容量丰富的教材,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担忧,而应有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能——熟悉教材的“骨架”和“皮肉”,对教材深入剖析,大胆取舍,机智整合,以“简约”之法实现语文教学游刃有余。

语文集结式教学模式为“简约”教学作了很好的示范。语文集结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用围绕某类“主题”集结相应的语文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平台,完善学生知识系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按专题集结、先学后教;螺旋推进、自成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单元“学习任务群”可开展一些常规的集结式学习:集结式预习、集结式阅读研讨、集结式交流展示、集结式写作。

2.1 集结式预习,侧重在认知,学生需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单元课文作者的生平,本单元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搜索互联网资源来完成。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的习惯,熟练地运用不同手段获取学习资源。

2.2 集结式阅读研讨,主要以某一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研讨,指导学生在阅读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概括,对每一篇作品的内容进行提炼,撰写阅读笔记或提纲,绘制思维导图等,然后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研讨,这一学习模式既关注学生文本的学习,又可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师也要适时地补充作品的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为后续深入阅读和讨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最终实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目标。

2.3 集结式交流展示,主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标准设置的若干任务群,灵活设计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性、活动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4 集结式写作,打破了以往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局面,新教材从单元阅读中生发写作任务,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务作为驱动,将静态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写作指导,大大小小的写作活动融入了单元的整体学习之中,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综述、演讲词、文学点评)写作兼而有之,力求使写作任务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多种需求(推荐书、视频制作脚本、编制人物关系图),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综合提升写作素养。

集结教学模式适应了课程内容整合新形势,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特点和认知规律,使这一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课程内容的整合、学科素养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知识的整合、课程实践的整合的多种需求。集结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使教学资源更集中、教学流程更简洁、教学效果更高效。运用主题集结式教学模式教学,一个单元大致用六七课时就能学完,省出时间可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创意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集结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主题集结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尝试,探究出以下几种集结式教学模式:

3.1 体裁集结式教学。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依据,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单元是阅读与写作为主的单元,部编版高中语文各单元往往按照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围绕人文主题及核心人物选择课文,很多单元打破了文体的限制,体现出通过不同体裁的文本表达同一主题从而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单元特色。

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戏剧,是高中各版语文教材都无法割舍的文学样式,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的戏剧单元,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戏剧名篇《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倘若按传统教学模式对三部经典戏剧逐一展开分析,势必耗时而低效。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实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采用体裁集结式教学模式,参照“阅读——品悟——分析——排演——创作——反思”的学习步骤(图示),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单元中的经典戏剧作品的实践活动。

戏剧单元的集结式教学,可以整合为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剧本,领略戏剧的感染力,抓出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多层次深入理解剧本的丰富意蕴。其次,引导学生朗读经典台词,选择表演精彩段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准备小品或剧本的创作、演出。最后,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登上舞台,亲身体验,深入戏剧天地,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反复排演中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感受其中的魅力。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外戏剧的基本常识,选择其中一部戏剧重点品析,重点分析矛盾冲突、台词、人物形象、主题等。对其它作品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品读,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戏剧《桃花扇》、《日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鼓励学生尝试贴近生活的戏剧创作和富有个性的表演。观剧、演剧结束后,学生对剧本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此时趁热打铁,再开展一些研究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是比较适宜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从个性化阅读开始,并以课堂教学的睿智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友善的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帮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

戏剧的“观”“演”“研”集结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对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探究理解,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热情高,展演的戏剧作品也充分展现了他们想象力、创造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体裁集结式教学实现了对同一体裁的教材文本的有效整合,使语文教学更简约、更实在。

体裁集结式教学虽然可以依托过去以文体为单元串联点的单元模式,但老师们在整合相同体裁的教学资源过程中更需认真筛选、敢于革新,放出眼光、运用脑髓、与时俱进,大胆取舍,为语文教学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

3.2 题材集结式教学。就文学作品来说,题材指构成一篇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的体裁的文本内容也可根据教学需要按题材集结重组,因“材”施教,进行纵深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材汇集了历代名家的诗赋名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题材集结式教学,将教材中的古典诗歌按怀古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爱情诗、送别诗等诗歌题材类型分组整合,教给学生读懂同题材诗歌的方法,举一反三,实现语文的高效教学。

例如:《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组诗作品的第一首,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以本首诗(诗人)为起点或中心,辐射性拓展相关学习资源(如图示),让学生自主梳理陶渊明的诗文题材类型,全方位地认识作者,积累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散文词赋等。教师还可以用专题整合、比较阅读来完成相应的任务群学习任务,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又如,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倾听理性的声音”意在通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相关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领会学生观点,解读思考文章与时代的关系,感悟作者们以天下为己任、持正守道的见识和情怀。选文《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围绕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段历史来展开,但又各有侧重,《阿房宫赋》旨在通过秦朝的兴亡,警惕当朝者认识荒淫无度必然人心背离,国亡族灭。《六国论》则在秦与六国的兴亡对比中,讽谏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一味贿赂只求苟安。教师在用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延伸阅读,拓展互文比对的教学环节,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总结“六国”教训的同题材文章还有苏轼、苏辙和清代李桢的三篇,六国的灭亡和秦国的灭亡又有异同,李桢的《六国论》延续了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之论,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视角立论,但又各有缺陷,教师可以确定创新性阅读目标,从论点、论据等角度加以比较,并说说各篇文章的得失,形成相对科学、辩证的历史判断,进而达到训练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3.3 对象集结式教学。新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的基本思路,凸显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特点。教材以单元的整体设计基础,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但始终离不开以课文为载体。教学中要打破单片教学的藩篱,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体系内课文的联系。

时代的印记和作家的心灵有着紧密复杂的联系,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生命的记录和反映。教学中,把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集结教学,对比鉴赏,结合诗人不同阶段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可以引导使学生更深入把握作品内涵,领悟作者精神世界。例如,《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抒发家国身世之愁的词作,是词人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学生了解李清照晚年遭遇国破、夫死、家亡等一系列不幸的遭遇,才能更真切地领会到词作中恍惚悲凉的心境、漂泊无寄的孤苦、欲吐还咽的愁绪。教学之余,回顾或补充词人不同时期相关作品,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渔家傲》、《诉衷情》等,让学生借助知人论世、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等方法感受诗歌意境,解读诗歌内涵,比照分析(如图),学生对于李清照早期、中期、晚期的“愁”的深浅差异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和细腻,思考会变得更加深邃和理性。

教师还可以“着眼整体,一线串珠”,突破教材编订顺序,将“同题异构”的作品进行集结式教学和深化,丰富教学资源,大胆“求同探异”。同一写作对象的经典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屡见不鲜,比如,写赤壁的词、赋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创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这三篇“同题异构”的作品在创作背景、文体特征、语言风格、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赏鉴。通过深入地学习与丰富的拓展,学生一定会对苏轼其人、其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赤壁的诗文,比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别》、杜牧的《赤壁》、苏辙的《赤壁怀古》、袁枚的《赤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诗文品读、思考、形成自己的感受并交流分享,探讨各首诗文的意蕴和文化意义。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挖掘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文人精神世界,加深了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倾向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优势。

3.4 方法集结式教学。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立足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进而提升其他三方面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不同的单元教学任务,老师可以从人文素养的提升、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素养的发展等方面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中给学生加以阅读方法、阅读规划、写读书心得的指导,使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既能拓宽阅读视野,还能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促进他们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在“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中,老师可以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从声与情、诗与乐、诗与画等方面进行诵读设计,注意声音与肢体表情协调,诗歌与音乐、诗歌与画面和谐交融,力求朗诵声情并茂,在诵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情感熏陶和文化积淀。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运用的经验,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享有学习的获得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交流”学习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创作实际和写作能力考查的需要,从记叙文(小说)、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角度进行集结式教学,结合教材,推荐时文,拓展迁移,片段训练,整理范例,集中展示等方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综合提升写作素养。

集结式教学模式,并不只是提倡教师把课上得简约一点,同时也希望教师把课上得实在一点,深刻一点。语文课的“简约”,指的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教学结构的简化。教学内容的简约,首先,要把教学目标定得集中一点——突出基础;其次要将教学课题尽量控制一点——抓住关键。教学结构的简化,既要还教学过程以本来面貌;还要尽量减少课堂教学的环节。课的“实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应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课的“深刻”,主要是指教学不要微言大义,无限上升。

结束语

“大道至简”,语文集结式教学模式绝不提倡“好大喜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更不是孤立机械“咬文嚼字”,只有“综合”没有“局部”。语文教学要回归简约,最核心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化内功,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灵活恰当地运用集结式教学模式教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知识、课程实践、学科素养全方位的整合,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简约和高效。

猜你喜欢

教材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