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有效策略
2022-11-19温聪慧
温聪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 浙江 杭州 311100)
1.当前阶段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问题分析
1.1 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是使用着传统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较少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只是单方面“灌输”与“填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授课,不利于突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育人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没有适当引入集体意识来安排教学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把握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本质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发展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心目中自觉养成一定的团队精神,而不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通过在课堂上可用合理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1.3 没有及时改进评价机制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重视做好改进,不能只简单粗糙地用分数的形式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而应重视站在一个综合性的角度中进行思考。只依靠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在这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对于传统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加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内容,充分保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理解相关的集体意识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集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及培育价值分析
2.1 思想内涵集体意识可以被概括成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对于集体中的目标、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相关的意识形态进行认同和相应,主要表现为成员在日常活动中,需要遵守相关的集体规范,在社会活动中,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和互动。只有在集体的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互相之间进行帮助,感受到一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满足其他人获得帮助的特殊需求。集体意识是一种面对集体生活的良好态度,当集体中的学生,对于集体中的各项行为有一个良好的认同感时,才能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在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真正保证和团队中的其他人进行通力合作。
2.2 培育价值性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集体意识后,面对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参与进来,解决其他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班级中的各项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真感。同时,在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投入自我,做到为实现基本的教育目标而努力。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作为基本的教育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意志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找到自己个人的定位。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如果学生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个过于强烈的个人意识,比如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过于看重自己的个人利益,养成了一个不良的生活学习和学习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有随地乱丢垃圾的习惯,有的学生又喜欢在班级中大喊大叫。这些不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容易在班集体中引发矛盾。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重视引导学生的个人道德观念,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思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积极参与到学校内的各种活动中,主动维护课堂中的各种秩序。
3.目前我国小学生集体意识发展状态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当前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中。很多学生受到了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中有了很大的认知差异性,在平时的生活中比较散漫,过分看重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做事时不够考虑其他人。当前的学生缺乏一个和他人进行积极沟通的主动性,没有一定的集体意识,拥有自己的个人意识。比如在课堂上的集体活动中,只关心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当看到其他学生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伸出自己手进行援助。有的学生在学校中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比如学校的体育运动会、联欢晚会,有的学生只喜欢自己单独行动,不喜欢和集体打交道,但是在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上,有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热情,不愿意和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
4.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策略
4.1 充分发掘教材元素,提升学生集体意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充分明确当前对于学生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式学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获取,而应重视在课堂前做好预习,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各种元素,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教材中蕴含着各种知识点,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并明确课程教学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以手中的教材为基本,深入发掘相关的德育元素,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高效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将课堂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018年12月7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当选为世界心脏联盟(World Heart Feredation, WHF)常务理事。
例如在学习《这些东西哪里来》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体会到工业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工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树立一个良好的劳动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工业劳动的内容,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其中教师可以加入集体意识的内容,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性。比如生产玩具的工厂为例,玩具生产需要有产品研发部门、材料车间、生产车间、装饰车间、检验车间。只有这些部门一起合作,才能真正创造出玩具。通过在课堂上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集体意识。
4.2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为了充分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集体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课堂下的时间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实践活动,利用一些需要多名学生联合、合作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集体中的一员的形式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摸清未来学习的方向,认识到集体的价值性。通过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外,布置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价值性,切实引导学生发掘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个人思想与价值观。利用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体验活动,充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利用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行为。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主题,充分鼓励学生在课堂下,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具体经验。
例如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绿化主题的任务,活动开始前,每个小组要以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小组成员身上的任务,比如捡起街道上的树枝或者塑料袋等垃圾,让学生树立一个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小学课本中的内容是固定化,但是其可以有着无限的延伸,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深入发掘相关的课外社会活动,充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进行全面发展。
4.3 形成集体化的教育观念,营造积极学习风气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择一个学生作为榜样,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充分利用这个学生身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在道德层面上受到感召,引导其他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需要在集体中思考自己可以为这个集体做到什么,做成什么事情,只有这样,学生的集体意识才算是真正得到了确立。在每个学期中,教师都应定期选择合适的学生,从学习能力强、违纪行为少等内容出发,还应注意加入学生是否维护集体利益的内容,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进行表扬,切实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班级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利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个人行为,充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一课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中观察社会事务,让学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进行判断。通过先让学生了解班级事务决策的形式,知道班级事务的基本原则,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生活中,让学生形成一个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4.4 加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集体合作小学课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充分利用任务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小组中都会明确自己身上的角色责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一个集体,就会拥有相应的合作意识,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能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彼此找到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我们当地的民俗》这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之间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风俗的历史意义,从而让学生树立一个保护传统的良好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能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的风俗搜集工作,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萌发。
4.5 布置温馨的教学环境,营造集体化的基本氛围为了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对于自己的班集体进行布置,学生之间通过合作的形式,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默契度。学生在组织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也能增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让学生拥有相应的荣誉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带领学生讨论怎么布置自己的班级环境,怎么可以将班级环境布置的更加温馨。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有的小组装饰墙壁,有的小组装饰后黑板,有的小组装饰窗台。在小组中,学生应互相进行商量,看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布置。比如在墙面中,学生提议增加“国学栏”,还可以加入“阅读栏”,让学生每周分享自己读到的故事。通过布置班级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加学生之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4.6 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班集体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让学生发挥自己身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学生在道德方面中有一个良好的榜样。切实利用学生的个体,在班集体中树立一个集体奉献的良好环境,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得到学习和成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自己在集体中能够做到什么,为集体作出怎样的价值和贡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在班级中选择一些具有学习能力、道德良好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是否做到维护班集体的利益看成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学生有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的行为,教师应重视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引导学生将教师讲解好的道德观念贯彻到生活中,在班集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4.7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责任意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于传统化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对于责任意识有一个深入的感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加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切实感悟责任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开展《选举产生班委会》这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选举班委会的视频内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成立班委会的作用和价值性。在班集体中,教师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制作一份班委会分工示意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班级进步只需要班委会就可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良好意识。
4.8 借助文本,提升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小学阶段中的学生,其对于外界事物缺乏一定的认知,同时,这一阶段中的学生缺乏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事物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重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增强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责任意识的教育中,将问题探究作为一个基本的切入点,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认识和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开展《说话要算数》这一课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到启示。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食言而肥”“《西游记》中第八十一难”。利用这些“失信”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失信于人会对于自己和别人都造成伤害。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做人需要诚实守信。
4.9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如果教师使用的教学案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不根据当前时代的变化进行改变,那么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具有一个良好的表现积极性,无法激发出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和自己生活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于生活负责的意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很容易产生共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贴近学生的事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更新责任意识的生活案例,建立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和教师、同学探究关于生活中的某些事例,让学生强化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加入更多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切实促进学生认识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班集体中,引导学生认同集体,对于集体有着一个良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