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适应期” 家园同协力
——幼儿新生家访工作策略刍议
2022-11-19陈新
陈 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200)
幼儿园生活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受年龄的限制,我们的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还属于不成熟的状态。当幼儿要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与生活时,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一离开父母的跨越对于不少幼儿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稍不合意就会大发脾气、哇哇大哭,出现“情感断奶”。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帮助幼儿教师有的放矢,做好入园引导准备工作。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环节的开展,善用各类渠道、平台,搭建起教师同幼儿家长间的沟通渠道,为实现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快速渡过入园“适应期”创造良好基础。
1.幼儿园新生家访工作的开展原则分析
1.1 双向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幼儿教师与父母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加迅速。教师可以利用好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帮助家长们更好了解园内的动向,使得信息的流通真正地变得“双向”。新生家访工作不是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工作。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是两个平等互利的主体,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可以说,优秀的幼儿教育一定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精诚合作的有效结果。教师需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自身的工作。与幼儿家长之间展开深入密切的双向交流,倾听家长的想法,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在必要时予以一定的指导。
在新生入园时,父母们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隐忧:我的孩子进了幼儿园,能被教好吗?孩子们每天都干什么啊?孩子每天吃的好吗?为了打消这些疑惑,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将“双向沟通”落到实处。通过现代通讯手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动向,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以“过重阳”节日教学为例。先由教师在园内教导幼儿们相关知识。经过园内活动,幼儿们都了解了重阳佳节的内核是“敬老,登高、插茱萸等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教师可以与家长们沟通,让家长们带领家中长辈来到幼儿园。由园方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们向长辈敬茶、按摩捏肩、送上贺卡。这样一来,幼儿们也会模糊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边界,减轻入园的焦虑。
1.2 长久性原则。家访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应当持久的展开。教师需要及时汇总家访之中所整理的问题,在实践中推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每一名幼儿建立一个个人专属的电子档案,记录他们成长之中的点滴变化,针对那些遇到较大融入困难的幼儿,随时准备进行二次回访,同幼儿家长展开多次沟通,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收集最新的问题反馈,解释幼儿园的教育方向。最终,借助家访工作消除家长同幼儿园之间的不信任,帮助家长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持久的育儿体系,辅助孩子们的快乐与健康成长。
例如,在新生入园阶段,教师发现幼儿A不爱吃饭,十分挑食。每天下午的体育活动中,A常常因为没吃饱反而显得有气无力,无法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去。于是,教师进行了初次家访,特地去了解了A的饮食喜好,专门为A定制了特色午餐,希望能够帮助A度过入园阶段。事不遂人愿,即使园内的饭菜十分可口,教师们也特地准备了A爱吃的菜,A还是表现出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教师通过二次家访,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A十分喜爱家中给她准备的粉红色宝宝碗,除了这个碗装的饭菜,A都不爱吃。后来,家长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碗送到幼儿园,A总算愿意按时按量吃饭。一场小危机得到了解决。
2.新形势下幼儿新生家访工作的开展策略与步骤分析
2.1 开展线上预沟通,明确幼儿基本家庭信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家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即时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借助技术赋能,在实地的线下家访开展之前,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预访,明确基本信息。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类软件,对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个人信息等进行归类登记。提前进行了解,助力后续家访工作的深度开展。线上预沟通的开展,为后续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买下了伏笔。避免了教师家访时“扑了个空”的情况出现,有效地节约了时间。
笔者的线上家访工作通常借助微信视频完成,通常在正式家访开始前的一周进行。在线上交流过程中,教师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线上教师应该同家长明确家访的具体时间及地点,还有参与家访的人员(如会有几名教师到场、会有几名监护人在场等)。其次,教师还应该从家长口中了解幼儿的日常喜好(如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等),这样可以在家访进行时,为幼儿准备一个他最爱小礼物。这样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有助于迅速消除同幼儿之间的隔阂,让幼儿对于这个未来需要长期相处的“陌生人”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线上访谈的最后,笔者会为家长提供一份涵盖幼儿基本信息与喜欢的电子表格,罗列出“孩子平时喜欢吃什么东西?对什么东西过敏?孩子平时的作息习惯是什么样的?孩子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疾病史?”等基本问题,安排家长利用一到两天的时间完成表格,并在线传送给教师。通过线上预访的进行,使彼此之间都先有了一定的了解,为线下见面做主了准备。幼儿们的情感、思想是非常主观、单纯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与教师日后相处的质量。有了相应地准备,幼儿与教师的第一次线下的见面才不至于显得陌生和尴尬,有助于使有限的家访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2 定向设计方案,一人一方案保证家访效果。前期的准备工作使教师对于幼儿的性格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给教师定向设计家访方案创造了可能。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也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进行前,需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制定好周密的计划。根据家访收集到的信息,提前做好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幼儿(哭闹型、内向型、好奇型等)及不同类型家长(过分照顾型、期望过高型、自由放纵型)的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并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家庭环境、学习水平、性别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幼儿们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只有定向设计方案,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幼儿们度过适应期,迎接美好的幼儿园生活。
此外,教师还应当携带好家长告知书,包含幼儿园简介、新生入园注意事项等,引导家长进行阅读,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解答。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以及入学要求等。确保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最后,在新生家访前,笔者会准备好照相机,记录这一初次见面的特殊时刻,日后汇总制作成文章,发表在班级“美篇”账号上,成为班集体共同的美好回忆。
2.3 同幼儿进行互动,初步搭建心灵情感纽带。新生实地家访的第一步是同幼儿展开互动,毕竟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教师可以蹲下身同孩子亲切地打个招呼,给予孩子们适当的鼓励。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反应,记录幼儿的心理类型。有的幼儿天性活泼,会主动同老师互动,如为老师表演一个小才艺等,这时教师应当专心观看幼儿表演,在表演结束后,给幼儿一个大拇指赞扬孩子的表现。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有抵触情绪,喜欢躲在爸爸妈妈身后,这时教师所随身携带的小礼物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幼儿认识到这个有着和蔼微笑的陌生阿姨并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与幼儿们相见后所留下的第一印象会极大的影响后续的师生互动,教师需要对这一工作报以极大的重视,用爱与热情去搭建与幼儿之间的心灵情感纽带。
在于幼儿进行初步互动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与幼儿展开交流。幼儿们十分聪慧,他们知道来到家里的陌生人是未来的老师。在对陌生环境充满恐惧的同时,也会好奇幼儿园的生活,教师需要把握好幼儿的这种矛盾心理。为他们描述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幼儿园世界,介绍他们潜在小伙伴的兴趣与喜好,这样可以使幼儿对于未来的入园生活有一个提前的想象。幼儿们的内心单纯如白纸,只要给予幼儿们正向的心理暗示,幼儿们也能够乐观地去面对幼儿园生活,这对于他们后续快速渡过“适应期”有着积极的意义。
2.4 与家长进行沟通,汇聚共识推动家园共育。同家长进行沟通是家访的最重要工作,这一过程包含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核心理念、倾听家长对于幼儿状况的诉说以及介绍合理家庭教育方式这几部分组成。有的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仅仅围绕“水文化”展开,教师可以借家访的机会传播以“上善若水”为代表的中华水文化传承;有的幼儿园以“校园足球”为特色,这时教师可以向家长科普足球运动的价值以及在校外开展足球活动的有效形式。这些沟通有助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协调步调,推动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最了解孩子的肯定是养育他们多年的父母,教师在家访中一定要耐心倾听父母对孩子的描述,记录孩子的特点。在不方便用纸笔记录时,幼儿教师可以用手机录音,回到学校之后再进行整理。必要时也应当安慰那些过于担心孩子幼儿园适应状况的父母,让他们放宽心,认识到这是成长中必然的发展阶段。
最后,教师需要向家长普及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同入园适应期相关的内容。如笔者在家访时会特别强调不要总是询问新入园的幼儿是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因为“欺负”这个词,一下子就把孩子放置于同伙伴对立的位置上,以敌人的思维去思考彼此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刚刚离开父母,缺少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经验,难免会有一些磨合(如两个人都想要同一个玩具器材)。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们一定的空间,留给他们自己去适应全新的社交环境,在交往之中逐步学习礼仪与维护自身利益的合理方式。
2.5 注意及时汇总整理,为正式开学做好充分准备。家访时间有限但往往内容量较大,在家访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迅速汇总各个家庭的反馈。切实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了然于胸。预期正式开学时会遇到那些困难,有多少幼儿可能会因此而哭闹,应当提前为这些幼儿准备哪些安抚措施(如为喜欢吃糖的小朋友准备好果糖,为喜欢下棋的小朋友准备好棋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开学时手忙脚乱,有条不紊地完成开学任务。
这部分信息的整理,对开学后园内活动的设计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从众多幼儿们的信息中找到“共集”。有的幼儿喜欢手工,那么就可以先将这部分幼儿安排至美术角进行活动。有的幼儿活泼好动,那么就可以先安排这部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幼儿具有领导能力,就可以安排他当小班长、小组长。确保每一个幼儿的喜好、特点、能力都能得到延伸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实质。进行家访的前置环节时,教师需要对这些敏感信息进行标记,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6 落实园内活动延伸,共同推动家园共建进程。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延伸阵地,对于幼儿的影响不容小觑。做好了幼儿家访工作,帮助幼儿度过了适应期并不意味着幼儿完全拜托了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园内教育应该相适应、相协调,共同促进彼此之间的发展。教师需要在幼儿入园后进行正向引导,开展一系列的延伸活动,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形成接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品质,推动幼儿向好向上发展。
在初入园时,许多幼儿们用不惯园内的午餐,常常剩下许多饭菜。这样的行为不仅浪费了粮食,也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为此,教师创设了“珍惜食物,从我做起”活动。将园内的节约粮食活动延伸到了家庭之中,推动家园共建进程。在家访时,通过教师的讲述与沟通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活动也都有所了解,并表达了支持。这一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家长和幼儿们的热烈反响。在活动中,教师以“自己喜欢的食物”这个话题为引入,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园内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带领幼儿们认识了食物的种类。宣传了“珍惜食物,爱护粮食”的理念。让幼儿们养成感恩之心,感恩如今富足的生活。接着,教师精心设计家园共育活动,为幼儿与家长们都安排了任务。据研究表明,21天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们倡导家长每天都监督幼儿“光盘”,并将“光盘”的图片发送至家长群中,连续打卡二十一天。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幼儿们都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能够做到按时按量用餐。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融合协作,使得二者之间变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3.总结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关键的转折阶段。每逢新生入园,总能看到许多声嘶力竭乃至泪流满面而不愿入园的幼儿,这些幼儿后续的幼儿园适应期也往往较长,长期处在焦虑与恐惧之中,这严重拖累了幼儿教学的深入开展。幼儿家访工作给教师创造了同幼儿及幼儿家长的一对一接触机会,可以让幼儿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对于教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幼儿教师应当利用好家访的机会,借此寻求家园之间的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尽早渡过“适应期”,融入到全新的生活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