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2022-11-19刚宁
刚 宁
(辽阳技师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1.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1.1 课程教学理念滞后。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实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时,仍遵循的传统授课理念,他们在课堂上更关注对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工作中常会遇见的一些实际问题、技术缺乏重视,这对中职生实践能力提升极为不利。另外,部分教师的应试思想严重,他们更关注对教材知识的讲授,过于重视中职生的考试成绩,对于新兴技术、软件、理念的研究不足,导致部分中职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长此以往,他们将很难对既有学习模式、认知习惯展开突破,这对其后续更全面发展有极大阻碍作用。
1.2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在中职学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中,很少有教师能主动探寻新的育人路径,在课堂上,他们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新兴辅助手段的引入不足,整体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际上,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较为复杂,若想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必须要重视对其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中职生的这些素养很难得到有效发展,甚至还会在无形中阻碍中职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养成,部分中职生甚至会因此出现厌学、畏学等不良心态,极大影响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缺失。在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中,存在一定的教学内容缺失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对教材的延展不够。现阶段,很多教师在开展育人工作时,会以教材为主要参考,他们很少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市场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对于实际案例、项目的引入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形成。其二,校企合作不全面。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活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和中职院校合作时,很少将中职生放在关键岗位,中职生在实训中接触到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极为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水平,不利于中职生实践能力发展。
2.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价值
2.1 有利于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C语言程序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展开深入研究,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内容,以此进一步丰富中职生专业知识储备,优化育人流程,不断提升其解决C语言程序设计问题的能力,促进中职生更全面发展,满足市场对优质人才的渴求。
2.2 可大幅缓解中职生的就业压力。教师若能对C语言程序设计实施有效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流程、授课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职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效率,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解决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实践证明,通过革新中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能够大幅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优质人才。
2.3 能够助力企业获得高速发展。在以往的授课形式下,中职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实践能力、综合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他们步入就业岗位后,仍需接受较长时间的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企业资源,不利于企业长期高效发展。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我们可以为中职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学服务,以此助力中职生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提升中职生与岗位的匹配程度,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助力企业更好地经营与发展。
3.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3.1 明确课程改革目标,培养优良职业意识。实际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循序渐进地改变,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好教学目标,明确育人方向,这样方可更为高效地落实课程教学改革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的市场需求展开分析,明确不同企业对实践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做好课程改革目标的制定与优化,保证育人方向的准确性、有效性。
具体来说,我们要深入对应企业、行业中,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岗位标准、工作流程等,与企业相关人员、行业专家敲定育人目标,并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以此保证C语言程序设计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契合。另外,结合市场行情变化,教师应对授课内容及时微调,让企业成为教学实践的“风向标”,保证中职生所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先进、有效,这样方可为中职生后续就业,开展高水平C语言程序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关注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促使他们的职业意识、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2 融入实际经典案例,促进实践能力发展。若想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效果,我们可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一些实际的经典案例,鼓励中职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应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以此促使其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在研究实际案例的过程中,中职生将逐渐形成一套更为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对其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学习有极大促进作用。通过此方式,中职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理论,还能逐渐明确自身职业观念,从而大幅提升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水平,使其对未来工作内容、工作模式产生新的理解。现阶段,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就业较为困难,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和重要品质。鉴于此,教师除了要丰富教学内容,还要重视对中职生“软实力”的培养,借助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的方式,开展项目式教学,以此提升中职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率。
3.3 积极开展混合教学,增强知识理解水平。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较为复杂,这就导致部分中职生在理解所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时,会存在理解困难、理解错误等情况,从而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利于他们后续解决各类问题。因此,在实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时,我们可以将混合式教学法引入重点课程知识的教学中,以此丰富授课内容、优化育人路径,促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开展混合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中,以此实现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关键知识内容的突破,增强中职生理解水平。为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应对如下几点提起重视:其一,微课要简短。一般来说,微课不要过长,最好能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过长的微课不利于中职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短的微课则难以让教师将知识重点融于微课中。其二,微课要有趣。一般来说,中职生观看微课的时间大多被安排在课前、课后,周围并没有教师监督,若是微课未能在一开始将中职生的注意力抓住,则很难起到预想教学效果。为此,在设计微课时,我们要利用多种方式为微课赋能,增强它们的趣味性,以此提升微课的教育价值。借助微课,我们可以更为高效地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这样能极大丰富授课内容,完善中职生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线下课堂的优化,通过引入小组合作、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为中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更为主动地投身到知识探索中,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大幅提升中职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4 合理构建线上平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在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时,培养中职生的自学能力极为重要。通过引导中职生形成自学习惯,能促使其更为主动地开展知识复习、预习,从而完善其知识体系,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水平。但是,在以往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很少有中职生能开展高效自主学习,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个相应的自学平台。当中职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难以在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这样除了会影响他们的自学效率,还会对其自学心态产生较大影响,长此以往,阻碍中职生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体系构建。
鉴于此,我们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线上自学平台,当中职生在自学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遇到问题时,可尝试将问题上传到线上自学平台,借助同学、老师的力量将问题及时解决,为之后自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可在线上平台插入一个作业提交功能,并未中职生定期发布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当中职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内容后,可将项目结果、过程、心得提交。通过此方式,我们可对中职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产生更为深入了解,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善中职生知识体系。
3.5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若想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效果,必须要重视对校企合作活动的深化,这样方可促使中职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职生步入企业前,我们可结合对应企业岗位要求,对其开展针对性专项培训,使其掌握入岗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减少他们步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在中职生步入就业岗位后,我们可以鼓励其自行组合成3-5人的小组,若是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寻求帮助。一般来说,在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会给中职生配备一个师傅,教授他们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常用技巧,帮助其结合企业C语言程序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知识应用能力,这对中职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外,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活动,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身的人才缺失问题,中职院校则可大幅提升本校中职生的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方面需要定期为中职生开展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培训,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学校所学知识转化为企业所用能力,这样除了能帮助中职生进一步发展,还能大幅提升其工作效率,增强中职生在企业中的归属感,更好地留住人才。长此以往,中职生会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更为高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促使自身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应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6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团队。若想更好地实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优质师资团队建设的研究。在以往育人活动中,很少有教师能主动更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的能力也略显不足。在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方的“师傅”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其理论缺乏系统性,难以对中职生展开深入的系统化教学。
为此,中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定期将教师送到企业与员工展开交流、研讨互动,针对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我们可结合自身理论展开分析、研究,以此为企业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的技术、软件、设备、理念,这对其后续展开更高水平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企业方可派遣一些骨干员工,到校兼任教师,他们可以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中职生,并介绍自己解决此问题时的思路与方法,以此引发中职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思考,提升其理解能力。通过此方式,校企间的沟通将变得更为顺畅、紧密,这对中职生未来发展有极大助力作用。
另外,在招聘教师时,中职院校要转变以学历定人才的招聘理念,要重视对应聘者实践教学能力、行业理解水平等层面的分析,从多个维度、层面对应聘者展开更为系统化地评价,以此方可为中职生们找到更多优质教师,从而构建一个战斗力强、专业能力扎实、职业素养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如此,中职院校还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聘请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学者、专家到校讲座,以此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进而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效果。
3.7 持续优化评价模式,提升课程改革质量。若想保证课程改革质量,必须要重视对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这样方可更好地帮助教师找到中职生的知识薄弱点,为后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指明方面。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下,通常是教师对中职生的单方面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有很强的局限性,不利于中职生综合水平提升。为此,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对评价模式实施优化,积极引入企业、社会、中职生等多个主体,以此增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合理性。
例如,企业在对中职生评价时,可结合他们在实训工作中的表现、态度等情况评价。学校评价时,可结合中职生的成绩、学习习惯等展开评价;中职生互评时,可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主动性等展开评价。通过从多元角度展开合理、客观、真实的评价,能够帮助中职生更为高效地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若想提升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质量,我们可以从明确课程改革目标,培养优良职业意识;融入实际经典案例,促进实践能力发展;积极开展混合教学,增强知识理解水平;合理构建线上平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知识应用能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团队;持续优化评价模式,提升课程改革质量等层面入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