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减负增效 科学开展小学数学分层评价教学

2022-11-19季文娟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梯度轴对称分层

☉季文娟

在教育过程中,与知识学习同样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在当下应试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则是重中之重[1]。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各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减负增效”教学号召,力求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中的“点对点、面对面”,教师即可从分层的角度出发,采取分层性质的评价来进行授课。接下来,笔者将从目标、实践、拓展以及作业四个方面不同的分层评价来展开详细论述。

一、在分层评价中设计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第一件事,便是设计好教学目标。可以说,教学目标便是知识讲授的“指南针”,决定着授课的整体方向。因此,为落实减负增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好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契合的数学知识,以避免出现优等生“学不够”、基础生“学不完”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测试成绩等条件对学生施以分层评价,而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层级化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加减法”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方可从学生分层的角度出发。首先,教师可以先综合学生日常数学的学习表现以及测验结果等条件,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何、课上注意力是否集中、知识吸收是否全面、课堂测验的不同结果等,对学生施以不同的评价,将学生分为后进型、中等型以及优等型三种类型。其次,在学生的分层评价下,教师可设计出难度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为使得目标设计更加科学,教师可以提前将原有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难度梯度。第一梯度,也是最简单的,便是要求学生掌握好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第二梯度,也就是一般的难度,便是要求学生在基础运算方法的掌握下,保证计算速度及准确率;第三梯度,也就是最难的部分,便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方法的学习下,能够将其运用到简单应用题的解答中。最后,教师可将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类型加以匹配,要求后进型学生完成第一梯度的教学目标,中等型的学生完成第二梯度的教学目标,优等型的学生完成第三梯度的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在学生的有效评价下,通过目标的分层让学生各取所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课堂授课中进行分层评价

一般来说,知识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课堂授课环节。课堂授课效果的好坏,可以对知识整体理解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实际上,在课堂授课中,往往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心理最紧张、最需要教师关注的时候。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则需教师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授课重心,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讲授,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引导,施以不同的学习评价,以此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教学效果[2]。

例如,在学习“周长”知识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在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基础上,明白周长这个名词的含义,掌握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办法。在这一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教师方可采取不同的问题引导,而后给予不同的层次评价,由此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回答中得到心理的放松与激励,实现减负增效。如在提问过程中,对于后进型学生,教师则以最为基本的问题进行引导,请学生陈述一下周长这个数学名词的定义。针对这个简单问题,学生只需稍加思考,即可进行正确回答。此时,教师即可通过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加以鼓励,告知学生在这个答案下,我们才可以继续探究其他问题。对于中等型、优等型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归纳性的问题加以引导,请学生简单归纳一下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经过思考,学生很快便会得出结论,将正方形或长方形每一条边长的长度相加,就可以计算出具体周长。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同,告知学生能够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给予学生学习自信。如此一来,在分层提问、分层评价下,学生就可在教师的鼓励中纷纷参与到师生互动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在实践练习中分层评价

无论哪一种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先学习、后消化、再巩固的过程,数学学习正是如此[3]。在数学课堂中,每当完成了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上所讲的知识,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统一的课上实践练习,以此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二次记忆。然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采取“一致化”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评价,无法体现评价的针对性与激励性。针对这种现象,为使练习评价更具针对性,减轻学生的练习负担,让学生在练习中将所学知识真正地消化,教师即可进行分层评价。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明白轴对称的内涵是什么、轴对称图形有着怎样的特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等。在这一基础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即可开展如下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不同评价,设计出难度不同的教学目标。其次,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让后进型的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让中等型、优等型的学生得到知识学习的拓展。最后,根据轴对称学习内容,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而后进行分层评价。

如对后完成学生的轴对称作品评价时,教师可以降低要求,只需保证这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是轴对称的即可;在评价中等型、优等型学生轴对称作品时,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下评价标准,在考虑作品的轴对称性质时关注图形设计的美观性。如此一来,在实践练习的分层评价下,方可体现作品评价的针对性指导,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四、在课后作业中分层评价

随着减负增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则是作出了更加严格、更加明确的规定。如在低年级阶段,不得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在中高年级阶段,为学生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过长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课后作业中达到较好的完成效果,则需教师采取分层的方法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加以评价,而后做出不同的指导。如此一来,在不同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做出不同程度的改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由此提升作业完成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

例如,小学高年级学习“小数乘除法”知识,在严格的教学标准下,教师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题。在这一基础上,为保证课后作业的评价有效性,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作业评价。如在检查后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便可从作业完成度、笔迹认真度以及个人批改度加以评价,对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鼓励,期待看到其更多的进步,提升小数乘除法知识习题的准确率。对完成质量低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建议,要求其端正学习态度;在检查中等型、优秀型学生作业时,教师便可从计算准确率、解题思路、个人订正等角度加以评价,对完成优秀的给予表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对完成质量一般的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其对作业练习给予更多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可根据更加针对性的评价进行学习改进,由此完成减负增效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就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笼统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分层化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明确的分层模式下,教师可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规划课堂授课形式、设计实践练习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内容。最后,根据上述教学改进,教师方可进行分层评价,由此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梯度轴对称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轴对称》巩固练习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内容、形式与表达——有梯度的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航磁梯度数据实测与计算对比研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轴对称”复习点睛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