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2022-11-19王海鹏
☉王海鹏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是必然,各种新型技术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尝试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微课就是众多新型信息技术中具有独特价值的一种。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启蒙阶段,更需要发挥学科特长,结合具体学情,积极地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这既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够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进行整合打好基础。为此,笔者结合个人近些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及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和应用从如下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结合小学生认知及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关注具体的学情,根据受教者的认知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育者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设计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否则,往往是事倍功半的低效教学。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我们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生活经验欠缺,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仔细和深入,常常处于大概的粗浅认知,为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兴趣是首要任务”[1];同时,小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其难以长久保持,容易因其他事物发生转移;除此外,小学生在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也相对较弱。而上述情况在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尤为明显,这与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启蒙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启发,尽可能努力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以改善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笔者认为,恰当地使用微课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这主要与微课的以下特点有着直接关系:一是微课设计中往往需要整合包括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信息要素,“具有展现形象、灵动景象的优势”[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尽可能在搜集素材时选择或设计一些卡通可爱的动画人物或形象,或者是学生们熟悉的音乐等作为微课的设计元素,拉近学生们与教材知识的距离,然后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直观生动地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展示,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或避免课堂的枯燥无趣。如笔者在讲述《认识键盘》这部分内容时,便在课前首先以所带班级中的几位孩子为原型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卡通头像,然后邀请他们分别就键盘的分区、常用控制键的输入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录音,最后再用相关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对上述素材进行了处理和渲染,最后形成了微视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发现自己或同伴的头像及声音出现在了屏幕上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听课热情,课堂效果令人欣慰。就其作用来说,这既是对微课制作过程中参与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有助于其他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微课的制作及学习中。二是从微课时长上来看,一般为5 ~10 分钟,这既避免了时间过短制约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现象发生。
二、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实现分层教学
小学生因心智发展速度、家庭成长环境、同伴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尤其是面对信息技术此类兼具知识性和操作性的课程时,学生在记忆、认知和动手操作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新课改理念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努力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为此,我们需要在关注到学生的这些差异的同时,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予以辅导和提升。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的限制,以及面对学生群体较多,本学科教师很难像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持久关注每一名学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注重个体差异。借用微课这种形式,则能较好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分层教学,其原因就在于微课对于时空的超越,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会被限制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之内,在无线网络普遍覆盖的今天,只要具备起码的硬件设备,如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微课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对于未听懂的内容,可选择重复学习或者与教师在线或留言交流,逐步认知理解,直到较理想地掌握知识点。
当然,这种看似轻松的学习方式实际对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三者都需要对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如微课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至少应看到其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而非采用一刀切的形式直接隔断信息网络与学生的联系。二是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如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情况围绕同一个知识点制作和提供不同层次的微课,以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在熟悉手机、电脑等信息沟通手段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在线上与学生实现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三是对家长来说,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持,如手机平板或电脑等,并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空间,但针对小学生自制力较弱等状况,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网络学习。不过就笔者所在地区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其中尤其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借用微课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由于家长本身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条件和情况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孩童的引导和监管存在缺失。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对存在此种状况的家长给予必要的帮助或者适当培训,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拓展教学时空,构建微课资源库,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传统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的课时课表安排,从积极层面来说有助于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但其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授课时间还是授课任务,更多考虑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情况,难以充分保证所有学生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如上所述,借助微课则能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灵活方便地各取所需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尽可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为此,我们应该发动学科组集体智慧,采用诸如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整合构建适合本校学情的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以逐步覆盖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需,并在后期持续完善优化。就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根据教材及具体教学情况,主要以年级为单位整理形成了三至六年级四个学段的微课作品资源库,如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微课《我与电脑做朋友》《打字我最棒》《我是贺卡设计小能手》《我爱祖国的山水》等;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微课《天南海北一线牵》《晒晒我的PPT》《表格加工真有趣》《电子小报设计师》等;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我是小小动漫家》《美化图片我最行》《音视频处理有办法》等,共计约五十余件,且在不断地补充完善中。另外就资源库的制作和使用,我们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除了将作品保存在硬盘,同时还将备份于百度网盘。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这一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高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3],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摸索,通过努力和完善,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