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线上线下的数学衔接课
2022-11-19计艳婷
☉计艳婷
一、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区别
(一)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课堂形式”不同
线上学习主要是以网络为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观看老师的录播课或直播课。学生学习课程时的环境、学习状态是不确定的。学习时,学生与老师没有直接面对面的课堂互动,学生遇到课程中没有讲解到的问题需要借助电子设备与老师取得联系后方能解惑。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老师需通过与学生线上交流,或者让学生将课后作业在线提交后以批改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线下学习就是在课堂学习,学生需要到学校,由老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老师会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书上习题、口头测验等方式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线下学习很少重复上同一个内容,不会录制,无法回放。
(二)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点不同
线上学习可以随时观看回放,随时暂停,一节课可供大量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灵活。
线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可控。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立刻进行答疑并且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解题情况及时得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进行师生互动,表扬学生时可以通过“摸摸头”等动作给予学生鼓励。
二、学生在线上学习数学后的情况
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后,总体的差异性变大。最直观的体现在学习质量、课堂表现、学习习惯上。
(一)学习质量的差异
线上学习是在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学生的自觉性、自律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虽然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线上作业情况对每个学生及班级进行一个了解,但有些孩子的作业是家长教着做的,甚至有些学生不提交作业。学生自己对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老师是不确定的。
笔者的两个班级在线上学习时,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每天的作业情况大致良好。但复学后发现,整体差异较大,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相较于之前有所下降。学生之间的学习质量差异大,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但有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也能有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表现的差异
班级整体的课堂表现较之前退步明显。大部分学生的上课状态不如从前,上课走神较为严重,小动作较多,学生的表现欲有所下降。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甚至有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出现。行为习惯相对较好的学生,自控能力也有所下降,需要老师提醒才能做好。
(三)学习习惯的差异
学生总体作业效率降低,很多学生出现了拖拉的不良习惯;听课时坐姿随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书写字迹潦草,特别是男生,数字写得“龙飞凤舞”。
三、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分析
数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观看课程时,容易走神,做小动作。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与思想,就会解题,反之就不会。一旦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错过重点知识,那么这节课相当于没有学。
数学还是一门考验学生理解能力的学科,在线上学习的录播课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否理解,是学生学习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于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学习习惯的差异,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人监督或者监督者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在家学习时,家长已经复工了,对于孩子的要求只停留在:你今天是否学完了这个视频。而忽视了学生是怎样学完的。也有部分家长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学习的,但很多时候家长会忽视孩子的一些小动作。有时家长注意了,提醒但孩子却不愿意听,理由是我在家不是在学校。
同时,家庭的环境与学校的环境是有区别的,学生在家学习时更容易被自己熟悉的事物、家人影响。如书房书架上的书、家人的交谈声等等。一种是自发地分散注意力,一种是别人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这些往往会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课堂表现的差异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长时间没有与老师接触。学习时开小差没有老师提醒,做小动作也不会受老师批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慢慢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同时,在几个月的线上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参与度在他们看来是比较低的,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忽视老师的存在,在复学后,学生就容易忽视老师的要求。
四、应对措施
(一)纪律引导,养成习惯
线上学习时,有家长反映:学生不听话,坐姿不好,字迹潦草,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复学后,学生的规矩意识淡薄,而课堂纪律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每天课前几分钟强调课堂纪律、听课习惯、坐姿等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1]
(二)摸清学情,诊断评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间的差异,教师才能够立足学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所突破。
笔者教学的是二年级数学,学生在线上学习了前五个单元。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这五个单元的掌握情况,笔者采取了分板块练习进行评估,把五个单元分成五个板块,每个板块的练习题中包含了对该单元重难点的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析每一位学生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将学生的掌握情况绘制成表格,就可以摸清班级的学情了。
(三)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学。[2]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制作一张表格,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在表格中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在给学生复习知识点时就可以根据表格记录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1.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复习课中重点讲解突破。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让学生“一对一”帮扶、教师个别指导等方式逐步解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回看线上学习视频中自己薄弱的单元。
2.根据班级情况的不同,对班级实行不同的策略。笔者教学的两个班级中,有一个班级学生差异较大,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复习课的知识都已经掌握;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复习课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巩固;有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因此,笔者对这个班级进行了分层教学。将个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一组,在复习讲解基础知识点时,给这一部分学生分发一份能够提升思维能力的单元习题,让他们自主探究。在讲解练习时再让他们参与课堂。在课后,根据我校分批吃饭的时间差,组织该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上研究的问题进行交流。
笔者教学的另一个班级,学生的整体差异不大,所以在上复习课时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和学生一起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后,把重点放在这个班级的学困生身上,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顺学而练,灵活多样
学生就像我们的手指,长短不一,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汇总表格,将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对于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练习提高题,锻炼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对于中等生,进行易错题的专项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数学思维;对于学困生,在进行基础性练习的同时,每天攻克一道中等题,同时注重解题习惯的培养,从知识的细节出发,一点一点进步。
(五)家校联系,携手并进
家校联系是永恒的话题,重点在于如何落实。家校联系如果只是向家长反馈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那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老师其实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变得优秀。那么,家校联系的内容就要落到实处,过于宽泛是无效的联系。教师与家长联系时,我认为首先需要跟家长表明此次联系的目的;其次是要定点聚焦到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道题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家长提供可行的意见或者方法。
复学后,家长是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教师应坚持与家长的双向沟通,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对于部分学困生,教师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法,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与学生回看线上学习的录播课、利用线上答疑等手段,聚沙成塔,促进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