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1-19张丽丽周佳峰
张丽丽,周佳峰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我国高校历来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效果。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大数据已经应用于我们熟知的各个行业,无论是金融行业、政府机关,还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均开始重视大数据价值的利用和研究。各行各业利用大数据,实现了对行业领域的变革,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方案。
2016年11月19日,“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主题以“互联网+教育”为着眼点,通过“腾讯智慧校园”项目大举建设智慧校园,为全国小学、中学和高校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既方便学生生活,又提升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大数据技术已经渗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它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向精确化和定量化发展,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运作模式发生一定的变革,将数据化的教学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分析大数据技术在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应对之策,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大数据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对其应用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数据的更新和创新是飞速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运用大数据时会存在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滞后。主体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获得有价值、有深刻洞见的信息内容,那么就需要主体时刻关注并把握大数据的动向,之后由自身内化进而外化,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培育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为品格。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思想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思想传播的方式方法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范围的扩大势必引起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应,而这种反应仅仅依赖道德约束是无法保证的。大数据在可数字化和不可数字化、可计算和不可计算的存在物之间作出区分,使得大数据建立了可计算的物相对于不可计算的物的权力,而这种区分的权力在应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时无法判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需要道德的评判和法律的力量。
(三)垃圾数据和不良网络社会思潮的侵蚀
大数据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获取所需信息过程中,垃圾数据会影响获取效率,而不良网络社会思潮则会侵蚀一个人的思想。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有助于把握大学生的上网理念和网络诉求,同时,大数据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为垃圾数据的产生和不良网络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却能够实现对大学生的“对症下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主张、价值标准以及政治立场等。
(四)大数据信息读取的隐私保密问题
大数据的价值潜力巨大,这种价值潜力极大地刺激了有心之人利用数据的野心,因此对于个人信息和数据的进一步使用使得隐私问题日益严重。当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大学生信息读取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数据的二次利用,这也就意味着会出现两种结果。因此,学生的隐私保密将会成为数据收集利用的一大问题,即便是在征得本人同意之后,实际上的隐私声明是否达到效果也未可知。
二、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数据应用意识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意识不够深入,误以为大数据技术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从而引起对大数据的粗浅使用。实际上,大数据技术是针对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只有提升主体的大数据应用意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复杂性高、变化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
(二)开放性的海量数据充斥较多负面信息
开放的网络环境包含海量的数据,一些信息充满了消极负面的情绪,这将会影响受众的思想。尤其是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接触到垃圾数据,无法客观地处理,面对消极负面的情绪无法更好地解决。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极高的挑战,需要多方面考察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各因素彻底解决困惑。
(三)西方国家的恶意舆论导向和不良主义宣传
复杂而多元化的网络社会思潮以及某些西方国家的不良居心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凝聚力,同样也考验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力。
(四)大数据管理机制、保护机制、监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大数据的管理机制、保护机制、监察机制和评价机制是不完善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牢牢认清。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并在被质疑中不断推进,解决由数据引发的问题,需要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心理健康测评以及网络舆情研判等。
三、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数据应用意识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意识,一方面要克服传统认知的思维定式束缚,另一方面要注重经验把握和数据分析的结合。高校具备大数据应用环境与条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意识,更好地用大数据思维来数据化、定量化分析事物,能够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二次利用,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2.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家庭教育的优势,在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高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参与可以有效督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由于高校和家庭的充分重视,通过统筹规划和相互协调,可以掌握大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大学生的思想,通过不断地推进,实现高校、家庭、学生的三方互动。
3.培养大学生的大数据应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大数据自主意识强调培养大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是依靠真实数据和有效数据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和推理,而不是将一切事物数据化,用绝对理性和冰冷的态度来对待事物与他人。大数据应用的目的是培育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大数据的使用者,大学生应该主观能动地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突破,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不断思考中实现创新。
(二)净化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1.净化高校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网络环境。大数据的网络环境复杂,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净化高校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网络环境是解决海量垃圾数据传播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宣传,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网络舆论舆情、掌握学生热议话题,及时响应和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共同建设健康校园网络环境中,让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2.传播网络正能量,推动校园网络文明建设。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场地宣传网络正能量和大数据相关知识。包括利用校园建筑、文化长廊的横幅标语、电子屏幕宣传,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体阵地宣传,开展与大数据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定期向学生推送时事热点和网络正面消息,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各抒己见;可以发布大数据网络防范安全知识,并及时测评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及时监督,引导学生共同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3.提升社会环境的正面教育功能。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大学生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养和数据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在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空间的安排上要参考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和相关专业情况,通过对实践教学主体和实践教育基地的选择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活动程序。
(三)建立教育新理念,创新教育新模式
1.建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大数据+思政”的模式根植于心,建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主要是确定以数据为重要依据的新理念。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首要任务,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更好地助力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
2.创新网络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包括数据平台搭建、专家教师配备、资源统筹安排、效果评价反馈等一系列内容。对于课程体系的安排,需要参照一系列的数据指标,即运用数据分析相关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如学校具体设施设备参数、学校能力资源参数、地方政策与地方特色参数、师资力量配备参数、学生个人数据参数等,妥善解决好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人员安排、时间比例等问题,将高校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覆盖于网络之中,实现高校全体机构部门的交流互通,真正做到全面全校全员数据化。
3.强化大数据应用师资队伍和专家团队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师资队伍和专家团队的共同合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知识背景多样化,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能高精准运用专业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掌握学生动向,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好更适合的发展,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大数据管理相关机制
1.完善大数据管理机制,净化网络数据环境。健全的大数据管理机制是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大数据管理机制是数据进行采集、管理、传输与利用的基本制度,对于数据的使用应该做好明确的说明,包括说明数据的收集制度、存储制度、处理制度、安全制度、责任制度等。健全的大数据管理机制可以规范数据运用过程,从而规范每一个数据被收集者和数据使用者的行为,净化网络数据环境。
2.完善大数据保护机制,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大数据保护机制是保障个人信息的重要屏障,其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对于如何保护学生数据,可以通过设置保密等级和权限申请的方式。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在申请读取数据的同时,不仅要签订数据保密协议,还需要通过学生信息数据授权。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网络中保持清醒,提升对真实安全数据的运用能力。
3.完善大数据监察机制,加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大数据监察机制的完善是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大数据监察的目的在于有效肃清网络环境。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对相关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收集、使用学生数据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对大数据侵害大学生隐私与自由的风险予以关注和控制;对于数据的公布应该说明来源和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等。
4.完善大数据评价机制,推进大数据综合评价改革。大数据评价机制是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反馈。完善大数据评价机制,应建立由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包括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情况、大数据系统使用情况、数据价值利用情况等,并且通过成果展示和反馈交流进行经验共享、数据共享等,实现科学推进和专业培养。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进行之中,分析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入高校教育实践,探求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