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19张锋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15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9期
关键词:脑组织颅脑血肿

张锋(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1500)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的危重症,多由严重外力作用导致,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颅脑重度损伤患者昏迷时间>6 h,且昏迷指数≤8,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血肿不断扩大,脑内存在微循环障碍,水液发生潴留,加上脑局部缺血的影响,颅内压升高,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可造成中线位移或脑组织变形,甚至形成脑疝[1]。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手术方式,能去除大面积颅骨,清除血肿并恢复骨折,为患者颅腔进行扩容,有效降低颅内压,进而可改善患者脑循环,维持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减少继发性脑部损伤。但是,去骨瓣减压术需打开患者颅腔,去除其颅骨,引起脑血流异常,血脑屏障受损,脑脊液动力学受到影响,手术过程中颅内压迅速下降,易诱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康复质量。而且,目前临床对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相关适应证、手术效果等仍存在争议。对此,文章对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开展论述,期望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价值参考。

1 手术时机的选择

由于颅脑损伤发生后,血肿不断扩大,并存在脑内微循环障碍,因此临床一般认为需对重型颅脑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早期手术指的是在损伤48 h 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因为损伤48 h 内,患者中枢神经未出现不可逆损伤,能有效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控制。有研究指出[2],越早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低,提示预后良好。吴晓宇[3]在相关研究指出,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能减少外界气压对颅内组织的压迫,对改善脑组织血流有积极意义,加上早期手术能减轻脑功能的损伤,有助于预后的改善。但是,临床对于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不同观点,有研究指出[4],颅脑损伤24 h 内进行手术与24 h 后进行手术,两者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在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个体化原则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2 手术方式的选择

2.1 大骨瓣减压 大骨瓣减压主要有三种,包括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双额部去骨瓣减压与半颅去骨瓣减压。(1)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于额颞顶区做切口,自颧弓平面耳屏前至耳后上跨过顶结节转向前至额部中线,并止于发际内,去除额颞顶约12 cm×15 cm 骨瓣,从颞侧开启硬脑膜,清除血肿和坏死脑组织,手术效果较好[5]。(2)双额部去骨瓣减压:于中线大冠状做切口,至双侧耳屏前发际线内,对颞肌下实行减压,去除颞骨鳞部,再行双额骨开颅。双侧额骨瓣采取下减压,骨瓣后缘为冠状缝后3~5 cm,与前颅窝底相平行。同时,也可切开大脑镰,将肿胀脑组织向前推进,进行解压,或保留矢状窦上骨桥,对硬脑膜悬吊后实行压迫止血,可减少静脉窦的损伤[6]。(3)半颅去骨瓣减压:该减压方式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类似,切口于中线至前额部发际线内,能将大脑半颅显露。

2.2 双侧大骨瓣减压 分别于双侧额颞做切口,打开压力较高侧或血肿侧的骨瓣,再做2~3 cm 切口,自颞弓上耳屏自耳后上顶骨结节,前至前额部发际内。骨窗顶部骨瓣覆盖上矢状窦,前至额极,后至乳突,将前中颅窝底显露,约12 cm×15 cm,蝶骨向深部咬除,进行减压工作,对硬脑膜实施止血处理,清除血肿[7]。双侧大骨瓣减压对静脉牵拉较小,可有效避免颅内感染,对脑组织进行充分减压,且双侧压力可保持平衡,手术空间较为充足,有助于清除脑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可有效改善脑脊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恢复。

2.3 小骨瓣减压 小骨瓣减压骨窗部位由血肿部位、挫裂伤部位决定,减压窗为6 cm×8 cm,由于骨窗较小,骨窗位置低度不足,需及时明确脑部血肿情况和脑组织坏死情况。该减压方式控制颅内压的效果有限,较难对颅底部损伤进行处理,止血效果不理想,且未对蝶骨脊中外侧进行有效咬除,容易导致外侧静脉回流障碍,脑血流灌注压降低,进而加重脑部缺血、缺氧,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

2.4 脑硬膜的处理方式 脑硬膜缺乏弹性,切开后难以实现理想减压效果,因此需要在手术时对脑硬膜进行妥善处理。对于已发生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选择性切除部分颞叶钩,减少其对脑干的压迫,进而降低压力梯度。为避免术中出现脑膨出,则需要沿颞底、额底方向对基底硬脑膜实行切开处理,能控制中线部位的出血量,而在进行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时,垂直中线切开硬脑膜能促使脑组织向前扩张,可保持双侧压力平衡。对于脑硬膜的减张缝合,临床普遍认为硬脑膜减张扩大缝合能有效减压,可将修补物覆盖于脑组织表面,并对脑硬膜进行间断缝合,可减少脑硬膜缝合张力[8]。

3 手术适应证

虽然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但该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此,需要明确掌握患者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对于去骨瓣减压术相关手术适应证,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经非手术保守治疗,患者昏迷指数≤8,头颅CT 检查发现有弥漫性脑挫伤,并伴有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颅内压≥30 mmHg,脑灌注压<50mmHg,患者未合并其他严重外伤且年龄<60 岁。(2)经规范神经监护处理后,颅内压≥20 mmHg,脑灌注压<60 mmHg,头颅CT 检查无占位性出血,患者昏迷指数为3~8 分,出现急性神经状态恶化[9]。

4 手术效果

4.1 降低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的减压效果迅速且持久,相较于保守治疗更有效,能减少患者重症监护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周洲[10]在相关研究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去骨瓣减压术,术中监测患者颅内压,患者术前平均颅内压为(27.36±3.65)mmHg,术后降至(12.18±2.64)mmHg,由此可见,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并且,减压窗的大小与患者术后颅内压的降低呈正相关关系,减压创越大,术后颅内压下降越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小骨瓣减压术,大骨瓣减压术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患者预后脑组织氧分压低于正常值,且灌注压不足,因此,临床不仅需要为重度颅损伤患者监测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与脑灌注情况的监测同样重要,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4.2 改善脑内循环 去骨瓣减压术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内循环,增加患者脑氧代谢与脑部血流量,因此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患者脑组织坏死。相关研究指出[11],去骨瓣减压术可促进血液回流,有利于颅脑内压力的缓解,进而降低股骨头骨内压力,令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避免脑组织发生移位,降低血管周围压力,并且,去骨瓣减压术能适当降低脑温,有利于患者康复。

4.3 提高神经功能 郝素芳[12]在相关研究中利用去骨瓣减压术为43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治疗,术后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评分明显较术前高,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其原因为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有效对血管进行保护,脑干压降低,进而减少缺血性再灌注的损伤,促进血管神经压力降低,可缓解脑肿胀情况,减轻脑神经缺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5 术后并发症

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可收获较优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并发症主要有脑组织过度灌注、脑组织嵌顿、脑膨出和脑梗死;后期并发症则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和脑软化[13]。林顺江[14]对100 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40%,有术后再出血、硬膜下积液、脑梗死、颅内感染等,其中术后再出血情况较多,究其原因为手术切除骨瓣面积过大,手术切口止血工作不够彻底,患者颅内压快速下降,导致出血。为减少术后再出血情况,需要医师准确评估患者骨瓣切除范围,开展硬膜减张缝合,关注其凝血功能,做好相关止血工作。另外,归纳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患者骨瓣去除后,其脑动力学与颅内压均受到影响,脑组织血管处于充血、舒张状态,令脑部血液循环加速,进而打破脑内平衡,诱发一系列并发症。(2)血肿属于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体病情的重要指标,血肿量越多提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因为患者颅脑发生血肿后,蛛网膜下腔水肿严重,易造成纤维粘连,不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引发并发症。(3)年龄同样是影响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蛛网膜损坏,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且部分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可促使脑脊液聚集,加重蛛网膜损伤。(4)在血肿作用下,患者脑脊液呈现高渗出状态,可对脑表面蛛网膜下腔造成挤压,引发水肿,造成脑内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过度灌注,出现脑积水[15]。

6 结语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较佳,但手术效果受手术时机、相关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此,临床在开展去骨瓣减压术前,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并与其家属说明手术效果及潜在风险,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外,临床需要关注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神级系统机能的影响,增加实践探索,从而制定完善的诊疗标准,进一步提高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令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脑组织颅脑血肿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