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2022-11-19吴限
吴 限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不同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其对农业和其他产业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普遍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能够间接影响到各类农业技术资源的组织和调配机制。但是很多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普遍偏低,融资渠道相对比较有限,也会间接限制和约束当地农户以及农技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其发展困境和对策并不完全适配当地实际条件。
1.农田水利建设的核心价值
我国内陆地区的淡水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在大中型水利水电设施的基础之上,向周围辐射更多农田水利设施,因此在集中建设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才能够实现经济和技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淡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组织调配层面之上,因此需要对我国内陆淡水资源的具体流向进行实地勘察和检验分析,才能够最终确定农田水利设施的最终建设场地和覆盖范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需要充分保障农作物的稳定生产状态,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地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还需要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界定,充分保障农田农户的合法经济效益。在偏远地区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过程中,也需要全面考量当地农业技术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矛盾,还需要对工程投资资金和融资渠道等相关经济学因素进行客观评估,才能够最终确定农田水利设施的具体建设位置和影响范围。
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
2.1 建设管理理念滞后
很多偏远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善,与当地政府机关以及管理部门的总体建设管理理念比较滞后有关,并且不能够快速迎合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审批工作不重视,因此也会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建设管理理念比较滞后的现象相对比较普遍,并且能够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应用成效,很多政府机关和管理部门在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勘察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农田水利设施的经济学和技术性指标,从而影响到决策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建设管理理念滞后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全局观不足,不能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宗旨,也会产生欺上瞒下的不良风气。很多偏远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与部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设管理理念相对比较滞后有关,并且不能高效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农业技术,从而浪费较多投资资金和人力资源成本,还会与当地农户产生争议和矛盾。
2.2 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推广力度不足
针对当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建设现状,各类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与推广力度普遍不足,并且能够间接影响到各类农业作物的生产技术含量和整体生产效率,还会影响农业地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模式。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而言,各类农业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以及推广工作存在较多阻碍以及外部主客观影响因素,因此也会接连影响到各类农田水利设施和辅助装置的实际应用成效。很多仪器设备和新型农业技术的操作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在短期内不能够全面展示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成果的有效性,因此也会间接打击农户的自信心,其经济投入比例严重不协调。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与推广力度普遍不足,与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建设比例相对偏低直接相关,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人员和田间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衔接成效,还会对精准扶贫等相关工作的实施进展产生严重阻碍。
2.3 责任主体模糊
很多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相对比较模糊,并且利益相关者不能够从全面的角度认知和理解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应用目标和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地方政府机关和管理部门而言,并未完全尽到监督检查的职责,对当地地质条件勘察与设计工作的监督力度普遍不足,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责权限范围并不明确。责任主体模糊的现象相对比较普遍,与较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有关,并且此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受益人群相对比较广泛,不能够单独限定在农业技术人员或者农户等相关群体之中。很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会间接影响到投资和融资行为的精确度,也会间接限定施工作业现场中的各项行为,还会对工程实体的成品保护和转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责任主体模糊的问题,与当前较多地方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有关,不能够根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指标,客观评估和调研分析各项资金保障机制和技术保障机制是否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因此也会间接引发较多现场沟通矛盾和争议问题。
2.4 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
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建设规模相对比较有限,但是很多偏远地区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并不完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财务支付形式并不统一,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实体的成品保护工作成效以及工作移交进度,还会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产生严重干扰。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相对比较普遍,与当地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责任主体直接相关,并且对政府机关的财政支持力度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对农村地区外部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产生一定影响。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在完整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方案基础之上,因此也非常考验投资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整体管理工作水平以及投资决策水平。根据地方政府机关和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进行投融资管理和决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也需要对施工位置进行全面勘察和科学决策,才能够避免出现经济资源以及技术资源浪费等风险因素。
3.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3.1 政府加大拨款和扶持力度
为充分迎合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并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工作目标,政府机关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和扶持力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工作提供绿色通道,但是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维护市场营商环境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性。尤其对于偏远地区的政府机关而言,在审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审核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专业资质条件,并对招投标管理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监控,对评标委员会中的相关专家从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地方政府机关在加大财政拨款和政策性扶持力度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经济适用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客观评估和量化统计分析,才能够尽量减少财税风险因素,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运用官方多媒体平台,充分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扶持基层农户人员和农技人员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之中。
3.2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比例
针对不同建设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建设单位需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比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尽量规避较多财务和税务风险因素。尤其对于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后,对各项投融资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和监督,才能够工程建设项目内部财务资金流转状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够深层次挖掘工程造价管理指标和财务分析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尤其在应用新会计准则和新收入准则之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呈现更加稳定以及可持续的经济管理状态,因此需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比例,但是需要在资金入账之后重点跟踪各类财务费用的支出比例和去向,才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控目标,以免出现大批财务成本超预算等风险问题。在多渠道增加工程资金投入比例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各类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政策的实际审批手续进行客观评估,尽量选用官方支付渠道,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问题。
3.3 构建完善的技术保障机制
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现状,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保障机制和培训机制,才能够将新型科技成果以及专业设备落到实处,并对工程实体的成品保护工作加以重视。在构建技术保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阶段进行流程化分析,并对土建工程、机电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关键的建设内容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市场调研分析,才能够选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以及现场监督管理措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项目,普遍具有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因此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保障机制,并对当前应用的农业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和量化分析,才能够最终确定各类技术资源是否能够达到预定设计指标,还需要对新型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的实际应果进行客观预测和模拟分析。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保障机制,也能够将精准扶贫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并能够对技术培训内容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客观说明,从而提升农户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心。
3.4 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对于不同农村地区而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因此需要全面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才能够将各项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发挥到理想效果,还能够有效推进其他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与发展工作进度。但是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不同建设管理区域制定和完善培训内容,并对新型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程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详细阐述,才能够从生动直观的视角渗透更多专业知识。在针对性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也需要定期组织岗位模拟培训活动,并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才能够避免出现技术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改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理解层次,并逐步灌输可持续发展观和精准扶贫等相关工作理念,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系统化应用目标和应用价值进行直观展示和说明。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相关培训内容和实践操作内容与岗位绩效考核机制直接挂钩,也能进一步激发被培训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
3.5 积极推广和应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针对不同建设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而言,相关部门和政府机关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装置,才能够高效运用有限的淡水资源,还能够与上游水利水电枢纽设施的相关技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能够呈现更加稳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态势。在推广与应用各类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设施的过程中,也需要逐步渗透节约水资源的农业技术应用与发展原则,才能够在保障正常农业生产态势的基础之上,高效运用水资源,并对不同区域内的给排水管道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避免出现管道渗漏问题,浪费较多淡水资源。地方政府机关和其他管理部门在推广与应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设施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为农户和农技人员提供更加经济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仪器设备购买渠道,并提供部分财政补贴优惠,鼓励农户和农技人员应用新型仪器设备和农业技术。
3.6 构建农田水利的质量安全监测机制
对于不同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需要及时构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安全监测机制,因此地方政府机关和其他管理部门需要协同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现场中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在构建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安全监测机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其经济性因素和技术因素,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客观评估和质量检验,充分保障农户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的合法经济效益。构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监测机制,还能够动态跟踪投资资金是否达到原定投资目标,并对工程实体的成品保护工作以及移交工作进行重点监督和监控,严把质量关,也需要确保农村地区水利水电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可靠性。
4.结束语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八个字来概括,改革发展在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发展对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促使农业健康发展,需突破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制定健全、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方法与监督制度,对于激发农田水利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