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2022-11-19吴旭
吴 旭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概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1.2 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是以繁荣乡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要,强化农民文化自信,以乡村为载体,以乡村文化空间构建为基础,开展产业、设施、教育、科技、文娱活动等全方位、多元化的乡村文化形式建设。其内容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可以使农民的高品位、高质量、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可以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新乡村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培养具有文化、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整体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四是要主动吸收都市文化的精华,对乡村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革新,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3.1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十九大将“乡风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村的文明对于农村的民众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吸收和滋润着广大的乡村人民数千年。乡村文明的创建,既是对村庄面貌的改造,同时也加强了农村的社会团结与团,为实现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点,把力量集中在一起做大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1.3.2 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全面发展的根源的内在动力,而乡村的发展则以农户为主导。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中国的从农村起步,到改革开放、农村合作化、实行农村承包经营、废除农副产品统一销售、税制改革、新的精准脱贫、智能化、农村的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农民则是其根本。乡村人口是最具有生产活力的一类人群,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成效,因此,要实现乡村的复兴,必须以文化为基础。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启蒙功能,提高广大乡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时期有文化、会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民;通过文化的强大功能,使农村居民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农村文化所蕴含的深层的人文和高尚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从而产生内在的推动力。
1.3.3 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中国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宽裕,这不仅仅是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时也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场“大扶贫”中,广大的乡村人不仅有了富裕的收入,而且还获得了物质上的充实,他们的生活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要发展和适应乡村实际需求,就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促进高水平的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遇到诸多难题,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乡村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味地追逐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乡村文化的特色丧失。由于深受异质文化的冲击,被异质文化所吸收,成为一本正经的模仿式发展,而忽略了其本身的独特的文化意义,就好比在景区里,一味地引入国外的建筑,忽略其本身的特点,容易导致日后被人淡忘,与现代的旅游资源、建筑的风格不符,会造成一种不合时宜的视觉冲击,从而会对中国的建筑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观赏性,缺乏其本身的文化和内涵,无法留住旅游者。在乡村的发展中,要抓住乡村的文化内涵,要改变农村缺少的是什么,要从自身的特色、优良的文化遗产、民间技艺、民俗习俗、节事礼仪等方面来看,要改变农村文化缺少的内容。
2.2 乡村文化建设资金匮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的物质和财力都是乡村文化的有力支持。首先,乡村文化产业的投资途径比较单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文化领域投资力度有所增加,但与其他方面的投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乡村文化发展经费的来源是各级财政,但没有形成足够的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当前农村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扩大融资途径,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本,持续不断加强资金实力,保证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次,发展农村不能为乡村的文化发展带来充足的财政支撑;从理论上讲,乡村的文化发展不仅要靠国家的财政支持,还要靠当地的财政支持,但是现阶段,乡村的发展程度、规模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城镇,乡村的发展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的近代化水平较低,发展绿色技术尚需时日,利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增加农民增收的途径尚不顺畅,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速度较慢,农村文化的物质条件尚不健全。
2.3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亟需壮大
首先,土生土长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对于自己的故乡和社会环境有着很深的了解,他们和邻里乡亲之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乡村文化的构建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或是过分重视其他方面的原因,如职业、教育等,使得当地的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以“新农村”为总体目标的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寻找正确的途径,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3.1 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首先要把先进的人文精神和物质文明的结果作为引领,突出乡村的文化底蕴,通过移风易俗,培养文明乡风。农民思想落后、文化程度低而导致的人情攀比、酗酒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的社会风尚丧失了存在的余地。其次,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传承和革新,深刻地发掘其中所蕴涵的生态理念、价值规范和文化内涵。在乡村的传统文化中,引入和融合自由开放、民主法治的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具有独特的乡村特色的现代化文明示范村庄。另外,要建设现代化的田园综合体,培育现代化的农庄,或是科技园区,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融入现代元素与观念来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在推动乡村近代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能让绿色的青山留住乡情,更能让乡村变成风景怡人、绿色长存的美丽家园。将“乡愁”所蕴含的心灵和故乡情怀,重新注入村民的日常生存环境中,既能保持其历史的文脉与生态意义,又能更好地聚集农村生机,增强农村的文化信心。
3.2 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2.1 以政府投入资金为基础
首先,要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的统筹安排,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社保资金。加强农村财政的投资。政府要确保中央财政拨款在乡村的文化发展和乡村文化的持续改进。在乡村文化的重要项目上,中央、省市各级政府要专门拨出乡村文化发展专项经费,以保证乡村文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确保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持续的政府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各级政府要从政策和体制两个方面保证对高校的教育投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投资策略。一是要保证各级财政每年都要有稳定的发展势头,要与本地 GDP的增长率相适应;同时要确保教育投资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其在国家的预算内和财政上所需的比重合理,并使其绝对的投资和相关投资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最后,加强对财政拨款的监管。要提高政府拨款的透明度,强化政府拨款的科学化。对存在财务经费运用与运作的地方,要强化相关的制约与监管,确保对其进行切实的监管。既要重视投资的量,又要重视投资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政府、社会、人民的监督职能,加强对社会的监督,构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监督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3.2.2 以非政府资金筹集为补充
首先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在保障我国的安全基础上,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出台财政补贴、贴息和税收等措施,以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其次,要大力发展民间的公益文化活动。利用文化和经济的优惠政策,激发各方面的投资热情,鼓励各方面投资,设立文化建设发展基金,并制定完善的文化激励制度,对为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要积极发展符合我国特色的信用体系。为了保证和提升信用产品的使用效率,适当地调整和改善金融业务,并改善其信用体系;要大力发展文化行业的保险业,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坚持扩大民间金融机构的筹资力度,支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强创新能力、较高信用、较具经济价值的文化企业,同时,我们还将大力推进农村多层次的资金交易,推进农村文化的深度发展。
3.3 强化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3.3.1 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自觉性
首先,对农户的主体性进行界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投入、政策导向、社会文明程度、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等因素密切相关。农民既是乡村文明的最大受益者,又是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乡村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经营大多由国家主导,而乡村基层政权却很难主动倾听群众意见,我国农民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主体性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低。为此,要从法律上保障农村人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力,并对农村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的发展与兴旺。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群众的素质教育。乡土风情的形成既要求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又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素质。所以,要在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农民提供咨询,并通过对乡村基层群众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进行指导。只有明确主体定位,树立主体自觉,提高主体的自觉,提高主体的参与度,才能使农民真正地成为主体,从而促进乡村文化的复兴。
3.3.2 构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通过情感引导,科学规划,净化“环境”,加强人才的引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情感,有些人则专注于乡村的文化,他们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也希望为乡村的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而有些人虽然在外面做得风生水起,但对故乡还是很眷念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他们,让他们在感情上为乡村的文化做出一份贡献,从而达到自己的梦想,或者从故乡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对乡村人才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避免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乡村基层文化的具体状况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人才的种类,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益,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完善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乡村文化建设既要引进,又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激励要从实现价值观、绩效考核、评优评等多个层面进行激励。这种激励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方位评估,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对工作态度、工作过程、结果、效能和工作的回馈进行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价。以各种形式的奖励措施,不断地为乡村的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以推动农村的文化振兴。
4.结论
乡村文明建设能为实现农村发展的新思路的成功实现和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乡村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乡村文化的创建要求的广大党员特别是我们的广大的文化工作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准确地掌握乡村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积极地介入,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乡村的传统文化精华。只有这样,我们方能更好地发掘出我们五千年文化底蕴中的宝贵财富,让它真正地为国家的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