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专业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动物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2-11-19狄桂兰刘若愚崔正伟

河南水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动物学学生

狄桂兰, 刘若愚, 崔正伟

(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该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20年第17期发表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坚持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习总书记指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

《动物学》是我福建农林大学水产类与海洋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3],《动物学》从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等层面介绍动物的基本结构;以动物进化为主线,讲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的过程, 在个体水平讲述各门类动物的形态结构, 涉及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对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 但由于《动物学》课程门类庞杂、知识点多。 因此,在动物学课程教授过程中很有必要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要素,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在水产养殖专业动物学课程中应持之以恒的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海蜇作为一种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已有腌渍海蜇为食的记录, 利用海蜇的记录比国外早1400年左右。 在明朝以前,中国动物学知识及成就在世界上并不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海外留学归国,他们从海外带来新理论、新思想及新技术,逐步开展了一些涉及动物学基础知识、 前沿技术及交叉性学科的研究,涌现出陈世骧、童弟周、孟安明、汪德耀、朱元鼎等一大批不为西方优厚待遇所动, 回国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 例如陈世骧院士,他在1934年从海外回到当时战事渐起的中国,先后供职于多家科研机构,但不忘坚守自己当初科学报国的信念, 后来提出生物界的“三总界六界系统”的概念。 我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童第周先生, 他对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进行研究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 他致力于研究文昌鱼的分类地位及个体发育, 对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4]。孟安明院士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后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 带领科研团队揭示了多个新基因在脊椎动物胚胎的胚层和组织器官形成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被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成果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也使我国发育生物学得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5]。汪德耀是我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教育家,知名的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 在“九·一八”事变后,汪德耀先生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心怀报效祖国之心,毅然回国, 为祖国细胞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矢志不渝从事科研,他在1940年发表了学术论文《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组成研究》,该论文被中国细胞学界公认是最早研究细胞质中线粒体系及液泡系的原创性论文。他不但在细胞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在水产领域,他非常注重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在福清蛙蛤养殖场为劳模办培训班他,并对牡蛎的育苗、人工受精及大小牡蛎的人工杂交进行研究, 汪德耀先生力求阐明我国海产养殖贝类胚胎发育的规律和贝类生长发育的条件, 解决了海产养殖贝类幼苗紧缺的难题。中国鱼类学主要奠基者人朱元鼎院士,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朱院士曾留学美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曾拒绝出席日本动物学会年会,归国后他主持完成了《南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中国软骨鱼类志》《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等专著,对我国沿海鱼类资源的种类及区系分布基本弄清。这些爱国科学家的典型事例,会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在讲到生物多样性时, 让学生明白我国是地球上上生物多样性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6]。这些丰富的生物学资源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爱国意识、 树立民族自豪感, 树立奉献国家与人民、 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与志向。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从1989年开始至今水产品产量一直位占居世界第一位[7],我国渔业一直以人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正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迈进。作为水产养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应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科技兴渔的使命,并为我国渔业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8]。而我国的渔文化是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块基石,通过挖掘渔文化, 让青年学生感受到我国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 因此渔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之一[9]。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古诗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据粗略统计,与“鱼”相关的诗、词、赋作品有三千余首。 引用适当的诗词引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体验古代诗词之美,培养学生的美感,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水产动物鱼类中有“买得鲈鱼四片鳃,莼羹点豉一尊开”(郑板桥)与“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宋代词人贺铸《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中的美味之鱼。 苏轼有诗句夸赞鲥鱼:“此中风味胜莼鲈。 ”唐人崇尚鲤鱼,形成特殊的渔文化,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对于鲤鱼的美味,元代李寿卿在《双调·寿阳曲》中有诗云:“金刀利,锦鲤肥,更那堪玉葱纤细。 添得醋来风韵美,试尝道甚生滋味。 ”清代文人郑板桥“买得鲈鱼四片鳃,莼羹点豉一尊开。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松江鲈鱼》写鲈鱼:“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河鲀别名河豚,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高,虽含有毒素但仍令食客趋之若鹜。 苏轼在为画作《春江晚景》题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团头鲂即著名的武昌鱼,因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被广为熟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关于鳜鱼有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将这些古诗词与动物学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文化自信。

中医药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是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承载着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10]。 腔肠动物中的海蜇具有抑菌、舒张血管及抗衰老等作用。 水产养殖软体动物中的鲍鱼的贝壳(石决明)、毛蚶、牡蛎及乌贼的内骨骼(海螵蛸)都是著名的中药材;贝类外套膜形成的珍珠也是中药材,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的功效,可治疗口舌生疮、惊风癫痫、心烦失眠等。 东方鲎有“活化石”之称,其肉质鲜嫩,可作为中药,其蓝色血液可被制成鲎试剂,该试剂可检测人体组织中是否存在病毒, 也是国际上检测毒素的最好方法。 通过这些动物中药材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在“鱼纲”的教学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陆地上脊椎动物的祖先是从鱼类演化而来, 泥盆纪是与陆地脊椎动物起源问题关系最直接的时期,但是,陆地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在亚洲陆地, 特别是在中国陆地上,一直是个空白,鉴于此空白中国古生物学家一直希望能寻找到中国的“鱼石螈”化石。在200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等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宁夏出土了距今大约3.55亿年的“中国螈”,也是在亚洲首次发现鱼石螈类化石,并在《Nature》上予以报道。“中国螈”是全球第10种泥盆纪陆地脊椎动物, 它兼具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特征[11]。 通过该例子让学生对我国科学家的科研工作表示由衷的敬佩,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让学生树立要为我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再如在讲解经济类水产养殖动物时,联系生活实际,讲述其经济意义,如大黄鱼、鲍、红鲟、河蚌、虾、蟹等人工养殖与繁育技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

仿生技术是利用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及作用机理, 从而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新型机械、 仪器等。 通过讲解动物学中仿生学实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带领学生探索动物界的奥秘。例如水母触手上有个小球,里面有粒“听石”,可以感受振动频率为8赫兹~13赫兹的次声波(人类感觉不到),风暴前次声波的频率为低于20Hz的机械波, 因此, 科学家模仿水母的听觉感受器,设计了海上风暴预报仪,可提前15 h预报风暴的来临。再如鲎有两只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不同的小眼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复眼的这种“侧抑制”现象,能够使看到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 科学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雷达系统和电视中,可以大大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及电视成像的清晰度。 又如海蜇及章鱼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方式而推进的,研究人员仿照海蜇及章鱼运动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喷水推进模型, 为喷气式飞机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该设计能够节省能源,也能最好地利用所产生的动力[12]。 利用这些例子让学生大胆的开拓自己的思维, 利用所学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开拓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4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早在《吕氏春秋·义赏》就提出“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在《逸周书·大聚解》言道:“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礼记·月令》记载:“毋竭川泽。毋漉陂池。”《国语·鲁语上》有云:“泽不伐夭,鱼禁鲲鲕”。 这些古籍的记载充分表明古人在渔业中捕捞有时, 索取有度的生态智慧。孔子在《论语·述而》中阐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 在《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也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

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让学生明白每种动物类群的生态价值。如原生动物中在讲解眼虫、夜光虫等时,联系水华、蓝眼泪及赤潮等现象。原生动物门为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然而当海洋中的水体受污染时,海洋中大量的裸甲腰鞭毛虫、夜光虫等原生动物会迅速繁殖,从而造成贝类、虾、鱼等养殖动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对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通过赤潮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再如腔肠动物中的珊瑚白化现象改变了海洋海底生态环境的稳态, 从而引入海洋生态保护的知识。在软体动物门中,讲解河蚌时,河蚌具有滤食性,常用来净化富营养化的湖泊、池塘等,让学生设计用河蚌净化水域的小实验。

在讲解动物资源的现状、濒危原因时,比如鱼纲中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尔鲟、白鲟等;白鲟是长江内的独有物种,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江白鲟最终迎来了灭绝的结局。 白鳍豚是长江里的两个活化石之一,到2006年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对外宣布了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结论。 而长江鲥鱼和白鳍豚有相同遭遇。 利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生态道德、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态危机感,让学生养成绿色消费意识, 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在讲解一些入侵物种时,比如由于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克氏原螯虾等多种生物的入侵,对我国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破坏, 每年会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例如福寿螺曾经被作为经济动物引进国内并被广泛养殖,但它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它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寄主,可引起寄生虫病。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5 培养团队合作、抗逆等能力

在动物界中,互利共生的关系很多,例如河蚌与鳑鲏鱼互惠互利, 河蚌的钩介幼虫寄生鳑鲏鱼的体表从而完成发育及扩散, 而鳑鲏鱼的受精卵需要在河蚌体内进行发育。 再如鱼儿和清洁虾共栖, 还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等,通过讲述动物与动物之间相利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互助,互惠合作,从而实现各方双赢、多赢或共赢。

当河蚌的外套膜被沙粒等异物刺激后, 外套膜会分泌珍珠质,然后把沙粒等异物包裹起来,这样历经长时间珍珠质的包裹, 最终才会形成璀璨夺目的珍珠。 通过珍珠的形成过程,培养大学生抗逆品格。

在讲解鱼类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时, 鳗鲡降河产卵后疲惫而死,大马哈鱼溯河洄游繁殖习性,罗非鱼繁殖习性很独特,为了避免卵被其他鱼吃掉,其受精卵的孵化及幼鱼的培育是在雌鱼的口腔内进行的,通过这些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之伟大,要珍爱生命,感恩和孝敬父母。

6 结语

作为专业课教师, 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唐代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重术轻道”教学理念。 在授课中要注重切入思政元素, 把思想元素贯穿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但也应注意切入思政元素要恰当,一定要找准切入点,不能牵强附会,不能为思政而思政, 还应处理好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元素渗透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动物学学生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时缩减背景下动物学及其实验课程教学改进尝试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
学生写话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动物学教学模式探索
小野猪学本领
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分布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