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聚焦核心素养
2022-11-18吴小春
吴小春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与能力,它主要包含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基于教材、基于生活、基于实践。小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课堂更加聚焦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聚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4-0207-03
How to focus on core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WU Xiaochun (Lunch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refers to the indispensable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It mainly includes moral quality,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quality of healthy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long development, etc.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core literacy must be based on teaching material, life-based, practice-base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by core literacy and focus more on core 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grow up healthil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Focus; Core literacy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整合生活资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入新的素材,使教材与生活无痕“链接”,加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有一定理解,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思想的建设,使学生能对生活产生更多的认知,具备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对法治有更多的了解,理解什么是法律,为什么生活中有法律,法律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等,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引导学生保护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碰红线。为此,教师需广泛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抓住核心素养的教育,突破教学的难点,进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1.运用故事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激活学生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对教材加以理解是培养其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和强调所讲内容,或者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通过故事的方式展现教学的内容,有效延伸故事中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聆听故事时把握教学的主题内容,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建设时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环节,在故事和真实的事件中理解知识点,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例如,教师在开展“我们不乱扔”的教学时,可以有效引用相关的小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被教师生动的讲述吸引,投入故事中进行思考与感悟。学生的内心相对单纯,能在教师的故事中汲取相关知识。在“我们不乱扔”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公共场所素质教育,乱丢垃圾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原本美丽干净的公共场所会因为人们的不爱护而变得脏乱,不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公园里,总会有一些地方存在垃圾,这些乱扔垃圾的人并没有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卫生意识,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环卫工人的小故事来让学生评判,站在环卫工人的角度看待生活中乱丢垃圾的现象,使学生在故事中吸取成长的养分,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知,有效地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和保护环境,保卫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实际的事例,提升教学的高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是厨余垃圾等,加强学生的垃圾分类认知,拓展生活知识,促使学生明白不乱丢垃圾的更深层的含义,即在这些行为中可以体现个人的素质和品德,进而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素质、为什么要有素质,激励学生做一名有素质的青少年。故事教学方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故事展开知识的讲解非常适合小学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更多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借助提问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丰富学生认知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也才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提问教学法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普通的提问缺少一定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融入一些趣味的元素,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效把握教学的进度,促使学生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学习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和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例如,教师在开展“家乡新变化”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内容。家乡是每一个人都思念的地方,家乡的样子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可能是学生之前没有思考和观察的问题,同时,学生对“家乡”一词也缺少一定的理解。为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进行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思考什么是家乡、家乡的变化是什么。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列举例子说明家乡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自己的生活,思考家乡街道的变化、家乡河水的变化、家乡文化的变化等。在提问的引导中,学生能快速把握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提升对知识的思考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运用提问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促使学生在提问的环节认真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可以积极向上地成长,配合教师完成德育教学工作,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运用视频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体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体验能更好地与教材“对话”,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道德知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法治内容。法治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法律、为什么会出现法律。因此,教师在对法治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充分的知识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渐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生动且真实的视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仔细观看,逐渐理解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存在的理由。视频教学是教学环节中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法治内容,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视频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知识进行学习与运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法律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是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促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视频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名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改变传统的授课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感受不同教师带来的不同课堂。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说说在视频中具体的法律内容是什么、这种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将视频和实践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促使学生吸收关于法律的知识,将与法律有关的节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定时观看,引导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运用互联网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由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其知识面,促使学生带着兴趣不断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明白自己适合怎样的授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方式,以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来促进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4.引入实践活动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知识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的环节同样必不可少,学生能在实践中思考与成长,在实践中投入自己的精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布置一个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实践参与。比如,教师在讲述环保理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做一些有益于环保的事情,学生可以和家长在周六日的时间进行种植,增加家乡的绿化面积;也可以进行垃圾的回收,当在生活的环境中发现垃圾时,学生需将其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还可以做一些节约用水的行动,将家中洗菜的水留下来冲马桶,等等。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并将学习到的德育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体现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理解德育的内涵,明白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由此,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训练,并将知识融于生活之中,提升生活与知识结合的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综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
5.设计自学作业培养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方式,学生如果能自主探究,就会有新的发现,同时也能提高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提升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在设计作业时注重预习的环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前期理解,可以便于教师展开知识的深度挖掘。这样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把握好课堂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预习的作业,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教学主题进行自主性的预习,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查阅、视频的观看等方式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新课的讲解,让学生作为“小教师”讲述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考查学生之前学习的法律知识的情况。通过布置“课前预学单”,可以促进学生在互联网中进行知法守法的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守法意识、维权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学生自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相互帮助,一起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在展开知识的讲解时,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和具备必要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和讲课环节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6.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健全公民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核心素养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强调学生从小培养正确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内涵,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为切入点,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具生活化色彩,促使学生在联系生活中理解知識、内化能力。只有真正扣紧核心素养内涵,搭建实践平台,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不断实现知识与品质的内化,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小莲.体认:激发儿童德性成长的活力因子——以统编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知识点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6).
[2] 盛宏宝.深度融合:数字教材教学应用课例引发的思考——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12).
[3]丁晶,林巧丹.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法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4]王华生.聚焦核心素养,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