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内涵及实现路径探究
——以“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为例
2022-11-18章进培
章进培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专业课程等非思政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已受到学界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从总体设计、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秋芳从宏观的角度构建了某个专业的“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该体系由核心子体系和支撑子体系构成。核心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上所有的课程,例如专业课和思政课等;支撑体系包括学校文化、管理制度、实践活动等[1]。孙有中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讨外语类专业的语言技能教材和大学英语教材的思政路径[2]。杨华探讨了培养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能力如何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意识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3]。上述研究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且主要从宏观视角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而言,商务英语专业类课程的思政育人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的课程思政内涵及实现路径。
1 重构“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目标
《纲要》规定了五个方面的课程思政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纲要》进一步指出,专业类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属性来制定思政教学目标,并明确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类,教育学类,理学、工学类等专业大类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建设路径,为外语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建设提供了参考。鉴于此,我们对“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构,使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遵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商业道德和伦理,通晓中外商业规则和惯例,熟悉中外商务文化和商务礼仪,了解企业担当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品牌故事的能力。
2 探索以重组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抓手的实现路径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指南》规定,“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模式、语言和非言语交际等理论知识;实践部分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书面商务沟通、跨文化商务礼仪、跨文化商务伦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对比“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的教学内容与《纲要》规定的思政内容,不难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战场。按照《纲要》的要求,思政元素应有机地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如表1所示。
表1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
2.1 重组内容,深挖内涵
在导论章节,阐述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必要性时,可以引用数据,介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程,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从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角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在介绍跨文化交际理论,特别是传播过程及基本构成要素时,必然会谈到拉斯韦尔(Lasswell)的5W模型,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4]。虽然该传播模型简单明了,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该模型把传播视为从传播的发起者到传播的接收者的单向线性过程,且忽略了环境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宜采用贯通作用模式(transactional model), 或系统论(general systems theory)视角,从语境、传播参与者、目的等方面系统地考察传播/交际/沟通这一双向动态过程。
在介绍文化模式时,避不开经典的Hofstede的六维度模型(如集体主义vs.个体主义、男性气质vs.女性气质、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等)。该模型采用二分法,来界定某种文化在某个维度上的属性,从而达到描述国别文化差异的目的。介绍该模型时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时序上,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文化视阈上,表现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5]。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现代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三者相依相生,强调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6]。
在非语言交际章节,应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在身势语和副语言、体触和空间距离、身体语码、地点和时间语码等方面的差异,塑造学生平等、包容、友善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时事素材作为案例,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当时98岁的获奖者夏森颁奖时,夏森老人尝试起身向总书记致意,总书记轻拍她肩膀示意她坐着,并俯身为老人颁授证书。总书记用无声的语言体现出其高尚情操及对脱贫攻坚事业的崇高敬意。
在跨文化营销章节,应帮助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讲好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故事的能力。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国家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例如,鸿星尔克经历了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蜕变,才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商务部组织编写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系列指南涵盖了世界上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主要国家与地区,并针对各国“如何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的流程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在商务活动中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规。如何将中国产品、中国品牌的价值传递给国外客户呢?2020年度中国文化传播人物获得者李子柒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其YouTube频道的订阅量达到1600万。澎湃新闻将李子柒的成功归结于恰当的国际传播渠道和视觉呈现方式的运用[7]。具体来说,李子柒选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作为传播渠道,主要以短视频的形式将信息直观呈现。因此,尽管短视频中李子柒只使用中文解说,却能够突破语言的限制,收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李子柒的成功还在于她的多才多艺和用心做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传播的内容,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事产品国际营销时,因涉及产品设计、技术参数、产品使用说明等方面的内容,语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特别需要学生发挥专业方面的优势。
在商务谈判章节,应重点帮助学生通晓中外商业规则和惯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合作共赢价值观。国内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胡文仲认为,文化对于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影响[8]。在商务谈判中,沟通风格、决策程序、时间观念、对待合同的态度、谈判策略等等无一不受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熟悉谈判双方的商业规则和惯例,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帮助学生明白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不是零和博弈(zero sum game),而是合作共赢(win-win cooperation)、长期合作。
在商务礼仪章节,通过对现代商务礼仪的介绍,帮助学生展示良好职业形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商务礼仪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包括求职面试礼仪、仪态,职场着装礼仪、沟通礼仪(邮件、电话等)、会面和谈判礼仪、餐桌礼仪以及商务旅行礼仪等等。王培松认为“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必须将思政教学目标融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中[9]。例如,她将着装礼仪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于展现个人审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章节,应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的风尚;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介绍中国企业在抗疫救灾中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方面的贡献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一些企业的负面案例,让学生了解合规经营、底线意识和商业伦理的重要性。
2.2 创新教学,活用教法
在教学改革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究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课内课外结合、知行合一。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有别于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学为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跨文化营销章节,可以让学生分组用英语完成一个产品营销短视频并进行展示。疫情背景下,很多国内外的展会改为线上举行。例如线上广交会期间,参展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向全球的客商进行宣传和推广。短视频、线上直播正逐渐成为新媒体营销推广的新宠。通过营销短视频制作,全面提升学生讲好中国产品故事、中国品牌故事能力。一方面,营销视频涉及品牌介绍、商品介绍、公司介绍、与客户互动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从环境创设、面部表情、着装打扮、身体动作、背景音乐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并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背景音乐版权、图片版权等)、环境保护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等。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本是从校门到校门,普遍缺乏商务领域的从业经验,因此要真正理解、掌握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理论有相当的困难。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10]。张民杰认为,案例是指对真实事件的叙述[11]。这种叙述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讨论、做决定、问题解决等的基础。选用来自权威媒体或著作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语言地道、内容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商务)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了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到美国开办福耀美国工厂的故事。以此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并加以分析。凤凰卫视2021年推出的“风从东方来”系列中国品牌出海案例也是极佳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素材。
3 思考和展望
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接着探讨了在“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为保证课程思政有效落地,须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今后,应探究“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如何与商务课程群(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业伦理等)、跨文化交际课程群(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要等)的课程思政内涵相呼应,构建思政育人视角下的专业课程价值体系。继续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