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探索

2022-11-18丁锋冯奇飞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虾凡纳滨养殖池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上海市金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1599)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枝鳃亚目、对虾科、滨对虾属,具有耐高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营养丰富等一系列优良经济性状,是世界公认的优良养殖虾类之一[1]。据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2021年水产年报统计,金山区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水面积为426 hm2,占全区水产养殖水域面积(777.93 hm2)的一半以上,是当地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土池养殖模式是金山区传统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方式,养殖过程会大量消耗水资源,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该模式不仅容易造成养殖水体污染,还可能会给周边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极易引起虾类病害的发生。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有别于在同一池塘将虾苗养至成虾的传统土池养殖模式,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把对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幼虾养殖、成虾养成这3个阶段[2]。具体做法是:根据水产养殖绿色生产的要求和淡水土池养殖的特点,确定每个养殖阶段的土池面积比、养殖周期和放养密度,完善各阶段养殖池的设施设备,按已有淡水养殖技术要点对池塘进行消毒、肥水后,开展对虾的三级养殖[3]。笔者团队于2019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对该模式中各级养殖技术要点和参数进行了探索,同时确保养殖尾水排放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以期完善并形成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为上海地区开展凡纳滨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场地

试验在上海廊下水产专业合作社的金山区廊下镇中联村1001号基地进行。该基地按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要求建设,周边环境无污染,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试验设置一级养殖池1口,面积为0.1 hm2(4 m×25 m);二级养殖池3口,其中2#池塘面积0.27 hm2,3#池塘面积0.28 hm2,4#池塘面积0.27 hm2;三级养殖池3口,其中7#池塘面积0.55 hm2,8#池塘0.50 hm2,9#池塘0.55 hm2。

试验用凡纳滨对虾虾苗来自海南海生种苗有限公司,体长为0.5~0.6 cm,体表干净,肌肉饱满,个体整齐,外观健康,活力强。

试验饲料为凡纳滨对虾专用饲料(浙江明辉饲料有限公司生产),根据对虾的生长选择相应的适口饲料。开口粉料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幼虾料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1%,中虾料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8%。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准备

试验前,在一级养殖池的上方加盖塑料保温大棚,并配备相应的加温系统和0.5 kW底部微孔增氧系统(底部纵向铺设2根微孔曝气管),二、三级池塘配备叶轮式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

进水前,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并用生石灰(用量为225 g/ m2)进行干法清塘,以清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和病原中间宿主等。清塘3 d后,注入清水冲洗2遍。然后进水,投放硫酸钾复合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基肥肥水,5~7 d后,视水体透明度情况,适时追肥,维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 cm[1-2]。

1.2.2 一级养殖管理

放苗前,在一级养殖池中注入新水,通过添加“海水晶”,将养殖池水的盐度调节至与虾苗出苗池水的盐度一致。调整池水温度在25 ℃以上。24 h不间断增氧,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2019年4月9日,100万尾凡纳滨对虾虾苗空运抵达基地。将虾苗袋置于养殖池中10~15 min后拆袋放养,放养密度为1万尾/m2[3]。调节池水温度比虾苗袋内水温高0.5~1.0 ℃。放养6 h后,经5~10 h将水温逐渐升高至26~28 ℃,之后维持这一水温。保持池塘水深在0.5 m左右。虾苗经过7 d暂养,其间逐渐加水淡化,养殖池水的盐度保持在3左右[4]。

每日投饲6次,每4 h投饲1次,日投饲量为虾苗体质量的80%~150%,具体根据虾苗体质量、放养密度、摄食状况等进行调整。养殖全程投喂虾片、开口粉料。每日观察并记录虾苗的胃肠饱满度和虾苗活力等情况。

淡化暂养25 d(5月4日)后,养殖池水经不断补充淡水后盐度已接近于0,此时幼虾体长已达3~4 cm。计数并将幼虾转移至二级池塘。

在第1茬虾出池后,即可对一级养殖池进行消毒、培肥。于6月6日放养第2茬共计120万尾虾苗,开始进行第2茬虾苗的淡化驯养。具体管理方式与第1茬基本相同。

1.2.3 二级养殖管理

5月4日,将淡化驯养25 d后的幼虾移入二级养殖池,具体放养数量和密度见表1[3]。在放养前10 d,二级养殖池注水60~80 cm,池水经孔径为0.18 mm(80目)的筛绢过滤。施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保持水体透明度为30~40 cm,水温在22 ℃以上。

表1 二级养殖池塘放苗基本情况

每日按虾体质量的10%投喂幼虾配合饲料,日投3次(8:00、12:00、17:00),白天投饲量与夜间投饲量的比例为1∶1.2~1.5。根据残饲量、对虾生长情况等调整投饲量,通常以投饲后1.5~2.0 h摄食完为准。当发现有大量幼虾蜕皮或即将蜕皮时,应及时减少投饲量甚至不投饲,待大部分虾完成蜕壳24~48 h后再足量投喂。另外,视水质和天气情况调整投饲量,如闷热、大雨天气应减少投饲甚至不投饲[5]。

养殖期间不换水,但应及时补水以保持池水在满水位。每天开启增氧机2次,其中下午开启2~3 h,傍晚一直开启至翌日上午8:30(日出后),并根据天气、养殖时长、放养密度、对虾规格、水质等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每隔7~10 d施用1次芽孢杆菌复合制剂(0.3~0.6 g/m2)。养殖期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 cm,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pH为7.8~8.6,溶解氧在5 mg/L以上,氨氮在0.5 mg/L以下,亚硝酸氮在0.02 mg/L以下[6]。

二级养殖为期31 d,幼虾体长已达到6~8 cm。6月5日,采用地笼网捕捞全部幼虾(剩余少量虾放水用网袋收取),将幼虾转移至三级养殖池。

在第1茬幼虾出池后,即可用生石灰(225 g/m2)对二级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7 d后注水进行培肥。于6月25日将第2茬幼虾自一级养殖池移入二级养殖池,具体管理方式与之前一致。

表3 三级池塘养殖试验结果

1.2.4 三级养殖管理

6月5日,将2#池塘中共21万尾幼虾移入7#池塘,3#池塘中共24万尾幼虾移入8#池塘,4#池塘中共23万尾幼虾移入9#池塘(7#、8#、9#均为三级养殖池),具体放养数量和密度见表2。

表2 三级养殖池塘放苗基本情况

三级养殖管理方式与二级养殖类似。放养前10 d,养殖池进水,水深100 cm,养殖用水经孔径为0.18 mm(80目)的筛网过滤,然后进行培肥。虾放养后,每日投喂配合饲料3次 (8:00、12:00、17:00),日投饲量为虾体质量的3%~5%,并添加2%的益生菌拌饲投喂。每日开启增氧机,注意观察水质状况,确保池水溶解氧在5 mg/L以上[7]。

三级养殖为期35~60 d,当成虾规格达到70~80尾/kg时,即可开始起捕上市。本试验于7月10日开始采用地笼网分批捕捞,捕大留小,最后排水干塘,收捕剩余的虾。

7月25日—7月27日,连续晒塘3 d后,泼撒生石灰消毒。于8月7日将第2茬幼虾自二级养殖池移入三级养殖池,开始第2茬成虾养殖。第2茬虾于9月26日开始起捕上市,于10月9日干塘,收捕结束。

1.2.5 排放水监测

对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依照《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采集各级养殖池塘的排放水样本,每级池塘采样2次。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2—1989)分别测定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耗氧量(CODMn)。

2 结果

2.1 凡纳滨对虾三级养殖模式养殖试验结果

三级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见表3。

第1茬虾放苗量为100万尾,在一级养殖池淡化驯养25 d后,虾苗体长为3~4 cm,出苗75万尾,成活率为75%;二级养殖约1个月后,幼虾体长达到6~8 cm,共捕获幼虾68万尾,成活率为(90.6±2.7)%;经三级养殖35~45 d,成虾的单位产量为(3 399±344)kg/hm2,成活率为(62.2±1.8)%。

第2茬虾的放苗量为120万尾,在一级养殖池淡化驯养22 d后,虾苗体长为3~4 cm,共出苗86万尾,成活率为71.57%;经二级养殖1个月后,幼虾体长达到6~8 cm,共捕获幼虾74万尾,成活率为(86.2±5.4)%;三级养殖50~60 d ,成虾的单位产量为(3 456±108)kg/hm2,成活率为(53.2±1.1)%。

2.2 三级养殖模式排放水的水质状况

由表4可见,各级养殖池塘尾水的总氮、总磷、CODMn等水质指标均达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SC/T 9101—2007)的二级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表4 各养殖池塘水质指标检测结果 单位:mg/L

3 讨论

与传统土池养殖模式相比,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的主要优势有两点:一是分阶段养殖。在第1茬虾养殖过程中,当一级养殖池进行虾苗驯养培育时,二级和三级养殖池塘空置,当一级、二级养殖池开展养殖时,三级池塘空置,这就使得养殖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休养生息”,有利于恢复初级生产力;二是各级养殖均为单茬、低密度养殖,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用量较少,对养殖水体造成的压力较小,进而有利于降低对虾发病几率和实现养殖排放水达标[7]。开展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每级池塘的面积比例和放养密度的关联性,养殖周期和多茬养殖的衔接性,放养密度和发病率、产量与尾水水质是否达标排放的平衡性。

由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到,各级养殖的排放水在没有经过尾水处理设施处理的前提下,其总磷、总氮、CODMn基本都达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SC/T 9101—2007)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还达到了一级标准,优于金山区传统土池养殖模式的排放水水质指标。

从产量来看,本次试验共开展两茬凡纳滨对虾养殖,单茬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且每口三级池塘的两茬合计单位产量均超过6 000 kg/hm2,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标。

与常规的单级单茬养殖模式相比,本试验单产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因为有2次“稀苗”和3次放苗操作,单茬养殖的成活率也没有明显优势,甚至低于一些常规单茬养殖模式。但是,本次三级养殖试验过程中,不仅没有发生特定的病害,也不存在疫病情况,稳产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每茬每级养殖池塘的排放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即可达标排放,对水环境造成的压力远远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综合来看,凡纳滨对虾两茬三级养殖模式作为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适合在上海地区进行推广。

在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过程中,移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移苗过程中应尽量将所有苗种捕尽,尽量近距离带水操作,缩小各级池塘的环境差异,减少可能会刺激对虾的因素或环节,降低对虾的应激反应,提高对虾的成活率[7]。

在现有的三级养殖模式基础上,还可以对养殖技术和方法进行完善和探索,例如套养鱼虾、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综合运用多种调水方式等,以期实现在进一步提高单位产量的同时,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幼虾凡纳滨养殖池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不同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后代幼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饵料类型、遮蔽比例与养殖密度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湖北地区温棚养殖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特性研究
不同隐蔽物环境下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研究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