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2022-11-18李颖莹
李颖莹
【教材分析】
《谈创造性思维》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位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此单元为议论文单元,人文主题是“求知明智,善读辨思”,教学要求是“联系文章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证方法”[1]。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初步学习了议论文论点、论据方面的基本知识,此单元则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领会论据的重要性,明晰作者的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方法,理清严密的论证逻辑,从而更全面地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课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告诉读者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意识及态度,还要持之以恒。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作者在论述时运用了很多材料,材料和观点之间联系紧密,特别是开头有关四个图形的材料新颖直观,采用读者立场,利于情感交流。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结构严谨,衔接自然,条理性强,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说服力强,多处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尤其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归纳上,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逐层分析围绕中心论点而展开的论证思路;在语言表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论证方式和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在思想培育上,激发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创造性火花,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在第二个议论性文章单元,所以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可要求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探究。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并认识到个体创造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在课堂上展开深入讨论、研究。同时,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会不断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教师可利用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主阅读的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关注“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自读内容,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开阔阅读视野。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在第二单元已学习了一个“议论性文章”单元,也学习了此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两篇课文,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能够区分驳论文与议论文,论题与论点,观点和材料。但深入把握议论文内涵的能力还不够,对作者观点的提出思路把握不清晰,对作者所引用材料的作用分析不透彻。因此,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议论文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相关内容,最终能够独立并准确地解读议论文。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通过范读课文,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建立创造力自信,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建立创造力自信,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激趣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只准移动一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同学们做得到吗?
屏显:
(学生思考踊跃回答。)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同学们发现了吗?调整自己的思维角度,世界会更加多姿多彩,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学案展示)。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检查预习(小组互查)。
(1)订正字音。
汲(jí)取 根深蒂(dì)固 锲(qiè)而不舍 孜(zī)孜不倦
(2)词语释义。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三、品读课文
活动一:速读课文,绘制思维导图。
1.课文写了什么?大家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吗?
预设:
(1)做批注,写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一段话或几段话的内容。
(2)划出每段的中心句,提取文章各段关键信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论点。(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划中心句,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
预设:
(1)主要内容:
①课文主要讲了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②课文还讲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
③课文给出了一道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选择题,得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接着说到了寻找事物第二个答案要靠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最后说到人都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具备的三个关键点。
④文章的观点有“要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创造性的思维有好多条件”“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如何运用知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有区别”“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中心论点:
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为这句话在文章的开篇。
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具备创造力的条件”“任何人都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要素”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心观点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因为这个观点在文章的最后,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③中心论点是“要成为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因为题目是“谈创造性思维”,文章从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说到创造性思维要具备的条件,怎么做有创造性的思维,旁批也指出中心论点段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所以这个观点才是最中心的论点。
师:看来大家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认为中心论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的同学则认为是“创造性思维”。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说文章是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为中心论点,那为什么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如果说文章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这个中心论点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角度开始论述?
参考:文章开头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要有创造性思维。后面的内容就不再阐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了,文章将重点放在了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分析了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得出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需要的要素。因此,“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个话题引入,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结果。而文章的中心论点“创造性思维”也在经过层层深入分析后在文章最后揭示出来,是文章重点论述的内容。
师:那么作者告诉读者要怎么做才能有创造性力呢?
生: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清晰直观地展现?
生:画思维导图
3.绘制思维导图,屏展学生作品。
参考:
师(总结):这篇议论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者不是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而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述。
活动二:研读课文,思考论证方法
师: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商业周刊》评价罗迦·费·因格说他已经赢得全国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为什么读者会忠心地追随与支持他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这篇《谈创造性思维》中获得一些写作手法上的启发。
1.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事理的?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如同课文开头的选择题,从数学思维来讲,只有一个答案,但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发现,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生活中亦是如此,不同的角度、立足点会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说明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相对单一且固化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创新。然后又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可帮助人们寻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的或不同的事物相对照,使得文章的说理更清晰全面,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说服力。
2.分析其他论证手法及其作用。(学生自主讨论。)
参考:
(1)第5 段运用道理论证,引用他人的经典言论,论述创造性思谁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渊博的知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第7、8 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这两人都能够活用所掌握的知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们都具有探索新事物的精神。
3.最后一段三个关键点都可以看成一个分论点,你能运用举例论证证明它是正确的吗?
参考:
(1)有创造力的人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比如法拉第因为上课实验室实验仪器旁边磁针的细微变化,发现了电磁感应。
(2)居里夫人在实验测量时发现有一点结果与实验不符,她抓住了这个细微的变化,详细研究,最终发现了镭。
活动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特色
师:课文的语言表达也非常精彩,大家找一找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突出优点,并做好批注,用直线划出用词,用波纹线划出借鉴句式,在旁边标明写作优点。(学生细读圈画,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分组总结并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预设:
(1)第3 段有个重要的过渡句,由数学问题过渡到生活问题,其中“大部分”“某种”这些限制性的词语用得非常准确,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2)第3 段作者通过指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局限性带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的看法,观点明确,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鲜明性。
(3)“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中“然而、即便、也、相反”等词语的使用,经过两次转折指出灵感的难以获得与持之以恒的钻研对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来更全面地看待事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的逻辑性。
(3)设问句很好,像“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些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引人思考,突出了下面的内容。[2]
师:语言作为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精准表达的诀窍,也希望同学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以后的写作中,让语言之花灿烂绽放。
四、拓展探究
1.回顾课文,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参考: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成为现实。
(1)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他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韩斡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每天都能看见饮酒客人的坐马,他从心底里热爱马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便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进行练习,通过长期刻苦练习,加上名师指点,他成了历史上有名画家。
(3)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的启发,成功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屏显: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2.结合实际,谈谈你该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屏显:
链接资料:
(1)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2)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3)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学生就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并学会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道理,知道了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大家时时发挥创新精神,事事提升创造思维,在发展的世界中不断磨砺,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五、作业布置
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五册中《贵在独创》《度一个创造的人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三篇文章,进一步继续探究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引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证方法
论点:创造性思维 正反论证
本论:富有创造性,必备的条件 道理论证
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举例论证
【教学反思】
围绕议论文的体例,整体思路为先理解课文,划分层次,理清行文脉络,然后分析论证方法,品析文章语言,最后完成拓展探究,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争取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首先,通过自读,学生能掌握基本字词的音形义,能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行文思路。
其次,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了解作者观点,把思路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我布置了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到作者的观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不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引论、本论和结论。
最后,在突破难点上先通过教师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创造思维上,同学们意识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包括自己。只要经常保持好奇心,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自己也会有新发明、新创造出现,从而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创造性思维仍是抽象概念,可给学生链接资料,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让同学们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认识到写作议论文要用事实论据说话,要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让文章更充实更有逻辑,最后通过作业深入探究论证思路,深化课堂所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注释:
[1]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90页。
[2]吴如厂、肖培东:《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反思及点评》,《江西教育》,2019年第11期,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