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社会保障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2-11-18执行本刊编辑部

中国民政 2022年19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共同富裕社会保障

☉ 执行/本刊编辑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探讨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之路,日前,在“以高质量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围绕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编发刊登。

慈善事业在促进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蒲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实践表明,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慈善事业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自愿共享的慈善事业是强制共享的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益补充。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基于自愿共享的机制,承担着第三次分配的功能,也在促进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切实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慈善工作深度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完善慈善事业法治体系,加强慈善领域法制建设;要优化慈善监管方式和治理体系,有力支撑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凝聚最广大的社会共识与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的五大着力点 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直接决定着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客观标志。围绕这一目标任务,需要凝聚一个共识、强化两个尊重、坚守三大原则、提高四个比重、优化五大制度。一是凝聚一个共识:对社会保障进行科学定位。核心是明确其属于国家必要且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现代化的标配,更是共同富裕的主要制度支撑。二是强化两个尊重: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中国国情。需要做到并行不悖。三是坚守三大原则:公平、共建共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逐渐缩小权益不公平,进一步落实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既不超前也不滞后,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水涨船高。四是提高四个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GDP之比、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之比、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之比、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占居民收入之比。这是持续壮大社会保障物质基础并使再分配力度不断加大的基本前提。五是优化五大制度:养老金、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弥补制度性缺失,均衡责任分担,以统一制度促进公平,同时赋予制度积极功能,以增强其对时代发展变化的适应性。

养老服务业要将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江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老年人福利制度基本全覆盖,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取得重大进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取得成效,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全面提升,养老投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日益专业化,这些成就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养老服务业必须将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实现从解决有没有到发展好不好、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数量扩大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因此要加快完善养老抚慰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供给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支持和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更加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发展。

民生保障制度应从五个方面助推共同富裕 童星(南京大学教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途中,民生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人权益保护制度,要认识到共同富裕离不开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应当惩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坚持全覆盖、均等化,统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各类人群的待遇差别,朝着普惠均等的方向稳步前行;三是税收制度,要通过调整税种结构和税率、改进征收方式与监管机制,试点和开征调节功能较大的税种,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方式,有效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四是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其“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功能;五是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鼓励、提升管理服务等措施推动第三次分配。

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有效需求 张思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但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要从四个方面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一是要制定鼓励、支持、激励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再就业,充分发挥优质老年人力资源在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二是尽快完成全国统一的兜底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并逐步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在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床位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上来;四是以三级医院为主体,扩建、联合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面向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残疾老人的省、市级重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以县级医院为主体,扩建、联合建设面向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残疾老人的县域中心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建构与实践 张奇林(武汉大学教授):第三次分配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本土化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收入分配理论、深化了第三部门理论,是“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大理论突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高收入人群体量不断增加,第三次分配将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第三次分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一是可以有效补充前两种分配方式,对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能够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三是有利于营造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养成友善亲睦、兼济天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富足状态。未来应处理好自愿与强制、传承与创新、激励与规范三对关系,推动第三次分配迈上新台阶,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新时代“困有所扶”创新发展 姚建平(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新时代“困有所扶”的帮扶理念要实现从收入贫困向多维贫困、由兜底保障向适度普惠的转变,以推动政策的发展创新。推动“困有所扶”创新发展应当抓住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救助应探索面向常住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扩大低收入人口救助的覆盖面、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二是社会福利应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加大老年福利服务供给、促进残疾人福利升级。三是社会保险应资助困难群体参保以减轻其参保缴费负担、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四是机制创新应建立防止返贫的城乡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困难群体帮扶相关社会政策衔接机制、创新多元参与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机制。

高质量的社会救助制度应当建立在法治化轨道上栗燕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高质量的社会救助制度应以社会救助权为基石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确保提供安全而公平的制度化法治化基本保障。其要求体现在立法引领与保障、经办与执法、司法救济托底,以及全民守法全民参与等方面。在立法引领与保障方面,应通过立法确认救助权利、统一制度规范以及合理科学划定各方权责三方面,推动从政策主导迈向法治驱动。在经办与执法方面,经办服务应从依申请提供为主,向更多发挥政府主动性转变,通过多种渠道摸查更加有效发现救助需求并快速满足体现温度,同时对于各类骗保行为要严格执法;在司法审判方面,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体正义,兼顾个体救济与普遍改进,对于司法审判中发现的救助经办实施中普遍性问题,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反馈主管部门,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在公众参与、全民守法方面,既需要社会各方尊法守法依法,也需要各方主动参与救助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修改。

推动慈善事业与法定社会保障制度融合发展 彭建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慈善事业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性的保障服务,是对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与法定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协调,融合发展。如果慈善事业能够聚焦社会保障对象、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则可以落地生根、大有可为。因此,推动构建慈善事业与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发展机制对慈善事业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慈善与社会保障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服务设施共享机制。

以资源整合修复提升家庭养老功能 郭林(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随着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空巢独居老人规模不断扩大,广大随迁老年人难以享受居住地的公共服务,我国家庭养老功能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要促进家庭养老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具体而言:一是构建家庭友好型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体系;二是分层分类分区探索精准化的家庭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机制;三是实现家庭与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衔接;四是推动社区医养护设施配套建设,满足家庭养老的综合照护需求;五是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促进资源集约化整合。

提高慈善治理能力与水平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刘佑平(中国慈善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当前社会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慈善的治理能力与水平是推动慈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因此,未来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保持初心,坚守价值,始终谨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二是要加强普法教育,引导中国的慈善组织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三是中国慈善的生命力在基层,慈善事业要更加贴近社区,贴近乡村;四是慈善组织要加强职业精神与伦理建设,要有敬畏精神和敬业精神;五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向国内外广泛学习;六是要在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培育学生的仁爱精神。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共同富裕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肩负使命的奶奶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