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

2022-11-18姜杏英南昌市进贤县审计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6期
关键词:内审协同行政

姜杏英 南昌市进贤县审计局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将二者协同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单位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确保单位向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目前,单位在推进二者协同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实际协同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单位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内控与内审协同,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亟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本文接下来从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在联系

第一,目标一致。内部控制是指在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与内审职责的基础上,保障单位有效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以及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综合性管理体系。而内部审计是监管内控管理规范化运行以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的职责部门。单位不论是实施内部控制,亦或是加强内部审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履行职责义务,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助推单位健康发展[1]。

第二,都是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控的构成部分之一,内审本身就是一项控制活动,是以内控为依据,单位通过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与管控力度,是单位更好地行使权力职能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又能够推动内部控制,缺少内审评价监督,单位就无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同时,单位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明确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明确问题所在,深究原因,为管理层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内控制度提供助力的同时,确保单位充分履行职能。

第三,内审是对内控进行再控制。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显著特点,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不仅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分支系统,更是单位完成内控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举措,如何在构建内控框架时正确看待内审对内控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具体的审计任务差异性地制定审计方法,对单位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时效极其重要。同时,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单位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与偏差,提高应对的及时性,确保单位按照预期,有序开展业务活动,提高运作的规范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实用性较强的内控管理制度,甚至是缺位,直接将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同于内控管理制度,导致相关工作在开展中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规范性较低,致使单位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积极开展内控工作,但形式化严重。究其根本,在于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过于片面和滞后,管理意识淡薄,单位内部缺少良好的内控环境,尚未实现全面参与,极大程度地弱化了内控优势[2]。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内审工作统一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内部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再加上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轻视与忽视,导致职工也产生轻视态度,内审工作流于形式。此外,单位对内审结果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将其有效运用于内部控制;在内审结束之后,由于相关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并未及时展开整改,导致内审监督出现盲区,从而不断削弱内审价值。

(三)权责分配不合理,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思维固化,对新型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简单地认为账目款项记录、账目计算以及数据申报就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内控制度组织结构的了解过于浅显,导致在内控工作中,普遍存在人员配置失衡问题,人力成本支出增多。但相对而言,单位所投入的经费相对有限,阻碍着单位实现对各财务流程各环节的动态化、实时追踪与监管。

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职务兼任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所配置的财务人员较少,人手不足,仍旧无法有效杜绝职务兼任问题,导致单位难以有效解决岗位责任分离不到位、职务交叉、潜在舞弊风险凸显等问题,致使单位无法有效制约和规范内审与内控工作。

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甚至缺位,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控与内审双向协同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缺少专业化的监督人员,主要从财务部门选拔组建监管人员队伍,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制约着单位提高内控管理质量。部分单位虽已建立独立性较高的内审机构,且委派专业人才担任,但由于内审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发现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亦或是即使发现问题所在,却无法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在实际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资金预算、资金使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获取资金等,且大部分沿用政府采购机制,管理人员认为以上工作都是由行政单位与政府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所行使的职能与工作内容差别不大。不利于单位充分行使内审职能,不利于内审工作的高效推进[3]。

三、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双向协同的策略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有效解决意识问题,推动内控与内审双向协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主动学习和了解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高重视程度,并针对性地优化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细化权责义务。同时,以内部控制为依据,加快内审职能由以往的纠错管理逐渐向服务管理方向转变进程,转移内审重点,尤其是重视对内控与组织治理的审计,持续梳理和调整内控体系,并将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助力单位持续提高内部管理成效。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基于内控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持续完善内控细则,比如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等,通过引入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完善财务审批机制等等,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明确界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要求,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实时共享,为规范内控流程提供支持的同时,为单位实现内控与内审双向协同使用夯实基础。

(二)坚持内部审计独立性,科学设定内审职能

设立内审部门,并确保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控与内审协同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利于单位将内审成果向内控有效延伸。一方面,在内审部门设立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应科学地进行职能划分,基于自身实际发展,结合具体工作开展需求,合理设定内审职能,为单位有序开展和落实内控有关工作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为单位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内控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内审作用,使用内审功能,科学定位内审机构,确保其独立,并委派专业化人才从事相关工作,赋予其相应的监督职能。将内控与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效关联,确保单位在有效落实内控工作时,能够进一步履行内审监督职责,助力单位持续提升内审效果[4]。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监督体制

为了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高效开展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打造一支高素养的会计人才队伍,并加强会计系统化建设与优化,逐步实现自动化管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基于内外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财务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秩序的同时,保证单位资金稳定流动。此外,在会计工作中,有效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使用效益,积极构建电算化辅助系统,并持续完善系统的各功能模块,梳理和优化会计工作流程,提高流程的规范性,以确保精准核算各项会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单位必须确保内审人员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内部营造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良好关系,助力单位加强业务活动风险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和优化监管机制,将内控管理与监督管理充分结合,从而保证内审与内控双向协同[5]。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体系的梳理与调整,助力单位持续提高内部管理成效,为全面落实监管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优化内审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原则有序推进内部审计,做好各部门协调组织工作,保证审计监督贯穿单位运行管理全过程,确保内审作用充分发挥。其次,增强内审力量,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开展以内部审计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其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公开、透明地进行招聘,引进更多高素养的内审人才,赋予内审人员相应的权利,以确保其独立、客观地进行内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加强对内控的有效监督。此外,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对表现优异的职工予以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职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职、减薪等奖惩措施,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有效避免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最后,充分发挥内审监督职能,提高内审结果使用效益,以内审结果为依据,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内控体系。合理确定考评标准,健全考评机制,定期评价单位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发现不足,针对性制定应对方案,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四)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提升审计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宣讲,引导全体职工正确看待内部审计,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应积极转变传统理念与认知,全面、系统地认识内部审计,积极优化和调整内审机构设置,并在各主管部门设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及时更新和完善内审方案,提高内审方案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梳理和优化现代化审计工作流程,合理使用审计手段,助力单位不断提高内审质量。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要实现对单位各业务活动流程的全过程监督,在信息化时代下,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媒体的便利性特点,要求政府行政机构协同参与内审方案制定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各层级管理人员、全体职工,尤其是内审人员,转变对内审工作的陈旧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内审方案创新与设计环节,确保单位内审流程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积极革新以往的审计工作思路,基于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审计方法,为单位持续提升内控质量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清楚单位资金使用动向,针对单位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复核审计法等多种方式,科学地进行分析与比对。必须注意的是,审计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单位必须紧跟社会时代变化,持续进行创新与优化,根据所处经济环境,差异化地使用相应的审计方法,以更好地助力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成效。在项目审计时,单位应综合使用两种及以上的审计方案,拓宽审计途径,进一步提高内审的针对性。

(五)提高内审报告质量,落实后续整改工作

单位需要全面搜集各项数据文献,综合评价当前阶段单位实际经济管理水平,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与改进建议。在每年度的审计工作会议上,内审人员应提交内审报告,综合论述本年度工作情况,并客观评价单位现行内控体系,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有依据地进行人员调动,并落实岗位轮岗制,科学调整审计岗位。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内审综合评价报告的数据内容与财政支出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分析内控监督结果,客观评价内控体系。此外,内审人员应对各项工作开展进行追踪落实,确保审计结果客观真实,为单位落实后续整改工作提升整改效果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内部控制,亦或是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效结合,实现内审与内控协同使用,能够助力单位显著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履行职能。目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在协同实施内审与内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单位必须加强研究与分析,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内控意识淡薄、缺少完善内控制度、内审独立性不足等等。基于单位实际情况,联系内外部发展环境,积极探索适用的应对方案,比如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内审的独立性;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并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优化审计方案,提高其先进性与适用性;提高内审报告质量等,为单位健康发展筑牢基石。■

猜你喜欢

内审协同行政
行政学人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