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22-11-18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积温秧田氮肥

●王 龙 孙 迪 李 鑫 唐 蕾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 黑龙江 虎林 158400)

在我国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水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北方是优质水稻主要产地,黑龙江省是东北水稻种植大省,具有产量高、质量优、商品率高的特点。在长期水稻种植实践过程中,黑龙江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气候、农业发展情况,调整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养分、温度等条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基于此,探究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 整地

1.1 苗床整理

黑龙江地区春季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气温回升速度较慢,苗床制备是难题。因此,种植户应围绕苗床散墒提前备土做床,苗床面积为180~200 m2,为水稻育苗做好准备。早扣棚是黑龙江地区水稻育苗质量提升的关键,种植户不仅需要在3月前后依据农业部门标准建设水稻育苗大棚,而且需要在3月上旬开始扣棚,避免水稻扣棚时间晚于3月25日。同时种植户应刨冻土并将其移动到扣好的大棚内,以集中增温化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高台育苗条件。在棚内土壤融化至规范深度10~15 cm后,种植户应进行土地翻耕、晾晒以及耙细工作,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压实苗床,确保苗床厚度在10 cm左右。

必要情况下,种植户可以在装盘前24~48 h拌入腐熟有机肥、壮秧剂、益微,拌好后覆盖塑料膜焖棚,在抑制土壤中病杂菌的同时,可分解苗床土壤除草剂残留。同时为了降低病菌危害,种植户可以将霉灵、·甲水剂均匀喷洒到土壤表层,并适当喷洒硫酸,控制苗床土壤酸碱值在4.5~5.5,满足水稻植株喜酸要求。

1.2 秧田整理

秧田整理是水稻高产栽培前期准备工作要点,需要种植户落实旱整平、水整地、浅打浆原则,预先整理土地,确保沉降时间,规避壮苗变弱苗、苗等地等问题。其中旱整平需要种植户突破整地死角,控制同一块秧田内高度差在10 cm内,地表松土层厚度在10~12 cm;水整地则需要种植户提前3~5 d放水泡田;浅打浆则指种植户依据田面平整、土壤细碎的原则,打浆平地,确保池内高度差在3 cm以内,地表泥浆厚度在2~3 cm,规避寸水露泥现象。

在整地前期,种植户应根据所处积温带施加腐熟农家肥或化肥,一般在处于第一积温带或第二积温带时,种植户应施加12.5~30 t/hm2腐熟农家肥,或者施加105~125 kg/hm2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铵+105~135 kg/hm2氯化钾+60~90 kg/hm2硅肥;在处于第三积温带到第四积温带时,种植户可施加18~24 t/hm2腐熟农家肥,或者105~135 kg/hm2磷酸二铵+150~210 kg/hm2尿素+90~120 kg/hm2氯 化钾+45~75 kg/hm2硅肥。耕地前施加底肥,氮肥占总氮肥量比的40%,硅肥占50%,磷肥占50%,钾肥占50%,其余氮肥分别用于分蘖肥、穗肥,其余钾肥、磷肥、硅肥用于穗肥。

2 育苗

2.1 选种

根据积温带的差异,种植户可以选择成熟时期适宜、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适用于第一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为“龙稻18”“五优稻4号”“哈粳稻2号”“松粳16号”等;适用于第二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为“绥粳22”“绥育117463”“苗稻2号”“绥粳18”等;适用于第三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为“龙庆粳31”“绥粳27”“龙粳57”等;适用于第四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为“龙粳47”“龙庆稻5号”“龙盾106”等。

在确定水稻品种后,种植户应从农业部门推荐的商家购买种子,并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在苫布、塑料布上摊开种子晾晒,厚度5 cm左右,经常翻动,夜间收堆覆盖,日间再次摊开,连续晾晒2~3 d。晾晒后,种植户可于正式播种前10 d配置比重为1.13的盐水,边加入种子边搅拌,将漂浮的种子捞出摒弃,下沉的种子则捞出用清水洗净后待播。

2.2 浸种催芽

选种后,种植户可以选择咪鲜胺、25%氨烯菌酯3000倍液浸泡种子。浸泡种子前,种植户应根据1∶1.2或1∶1.5(种子∶药剂)的比例,配制消毒液。次日将种子放入编织袋内,依据均匀透气的原则,科学码垛编织袋,随后倒入消毒液,直到消毒液水层超出编织袋10 cm。维持12 ℃的药剂温度,每间隔24 h经泵回水搅拌,连续浸泡一个星期,以便整体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为种子早出芽提供条件。

在浸种后,种植户可以提高环境温度至30~32℃,维持24 h。在种子破壳露白率超过80%时,种植户可以将环境温度降低到25℃。在种芽高度达到1~2 mm时,种植户可以再次将环境温度降低到15~20℃。进而晾晒种芽,准备播种,为齐苗、壮苗培育提供依据。

2.3 播种

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一般选择大钵体超早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积温,适应高寒地区气候特点,为水稻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根据大钵体超早栽培技术特点,种植户可以选择生育期在140~145 d的晚熟品种,在3月20日~25日播种。播种秧苗盘装土厚度应在2 cm左右,播种后覆盖土层厚度则可控制在0.5 cm左右,配合后期浇水时机控制,将秧苗生育进程提前[1]。

2.4 苗期管理

2.4.1 水肥管理在水稻秧苗生长到1叶1心或2叶1心时,种植户可以依据5 L/hm2的标准,贯彻不干不旱不浇水原则,配制0.1%弱硫酸水,少量多次灌溉,为齐苗壮苗培育提供充足水分。若苗床湿度较大,则需要种植户适时揭膜或开棚,降低苗床湿度。

在水稻苗2叶1心后,特别是插秧前3~5 d,种植户应注意观察苗情,在发现早晚水稻叶尖不吐水、床土表面发白、午间新展叶片卷曲情况后,应第一时间灌溉,每日补充水分。

根据水稻苗生长情况,种植户可以叶面喷洒1%硫酸铵水溶液,并及时利用清水洗苗,或者每苗床均匀撒施4~6 kg硫酸铵,并及时利用清水洗苗。

2.4.2 温度管理根据黑龙江地区低温多墒特点,种植户应注意综合利用揭膜通风、覆盖草帘、覆盖麻袋片、覆盖棉被、烧稻谷壳等措施,进行苗期低温冷害的防控。即在水稻1叶1心生长期间,控制环境日间温度在25~28℃,避免高于28℃,夜间温度应超过10℃;在水稻植株1叶1心到2叶1心生长期间,种植户应控制日间环境温度在20~23℃,避免超过25℃而引发早穗现象,夜间温度应超过10℃;在水稻2叶1心后,特别是插秧前3~5 d,种植户应控制日间温度在20℃左右,夜间温度在7℃以上,适度开棚通风,避免秧苗徒长。

2.4.3 草害防治种植户可以均匀撒施丁·扑除草剂、益微封闭苗床,每苗床撒施量为180~200 g,可降低草害。若稗草已进入2叶期,则种植户可以选择10%千金乳油,依据每苗床10 mL的标准,配制400倍液均匀喷施。

3 起秧

起秧前24~48 h,种植户可以每苗床喷洒10%吡虫啉1000倍液或300 g磷酸二铵,做好起秧准备,利用人工或专门起秧机械完成起秧。

4 插秧

在环境温度超过13℃(5月13日~25日)且秧苗进入3叶期到4叶期时,种植户可以依据2×104~3×104穴/hm2的标准,进行插秧。每穴插入1个钵体苗或3~7株基本苗。根据积温区差异,种植户可以适度调整插秧密度,一般在第一积温区,种植户可以依据2×104穴/hm2的标准,每穴插入1个钵体苗或3株基本苗;在第二积温区,种植户可以依据2.5×104穴/hm2的标准,每穴插入1个钵体苗或4株基本苗;在第三积温区,种植户可以依据3×104穴/hm2的标准,每穴插入1个钵体苗或7株基本苗。

5 插秧后管理

5.1 灌溉

黑龙江地区秧田灌溉常见方法为浅-湿-干节水灌溉方法,种植户需要将晒水池设置在井灌区,适度延长渠道并提高水温,保持插秧后水层不淹没秧苗心(水层在苗高2/3左右),并适度扶正秧苗。

返青后,种植户应依据增温促分蘖要求,控制秧田水层高度在3~5 cm。

水稻十叶期后,种植户应依据干-干-湿-湿的灌溉手段,增加灌溉频次,为水稻根系下扎提供良好条件。

在水稻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80%左右时,种植户应撤水晒田,连续7~10 d,直至秧田表面发白、裂缝见白根,可达到壮秆的目的。

5.2 追肥

水稻施肥主要包括分蘖肥、穗肥、粒肥。在分蘖肥施加时,种植户应在水稻插秧后7 d或返青后,施加58.5~61.5 kg/hm2氮肥;剩余分蘖肥则可在水稻第七叶露尖到第八叶露尖时,均匀撒施[2]。

在水稻倒二叶露尖且水稻主茎上幼穗长度达到1 cm时,种植户可以施加氮肥、钾肥作为穗肥,氮肥施加量为58.5~61.5 kg/hm2,钾肥施加量为 52.5~67.5 kg/hm2。

在水稻抽穗后1个星期,种植户可以施加适量氮肥或磷酸二氢钾作为粒肥,氮肥施加量为58.5~61.5 kg/hm2,磷酸二氢钾施加量为60~75 kg/hm2。或者喷施1%富含硒元素与锌的叶面肥,每间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5.3 除草防病虫

5.3.1 除草水稻插秧后草害防治方法与苗期草害防治方法相同。

5.3.2 防病绵腐病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种植户可以分别在水稻抽穗前、抽穗后进行一次预防用药喷施。常用药剂为硫酸铜10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

5.3.3 防虫二化螟是水稻生长阶段常见害虫,种植户可以选择辐射范围达50 m的太阳能投射式杀虫灯,每间隔3~4 hm2设置1台,从6月10日开始,每日19:00开灯到翌日06:00,可达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6 总结

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本质上是根据黑龙江地区主栽品种组配的栽培技术。在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践时,种植户应贯彻良种良法配备原则,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育苗,科学整地,并在适宜时期插秧,结合科学的水肥管理,确保水稻优质高产高效。

猜你喜欢

积温秧田氮肥
氮肥追施量及追施间隔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感怀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论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技术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