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
2022-11-18辛洪泉薛永胜
辛洪泉 薛永胜 李 镇
(1.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山东 东营 257091;2.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遗产保护部,山东 泰安 271000)
自然保护区是国内重要的森林资源,近些年,伴随着国内自然灾害的增加,自然保护区中的病虫害问题愈发常见,严重威胁着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提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1.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首先,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森林资源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森林资源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同时还可以发展食品行业及制造业,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收入。若森林出现病虫害,将会破坏掉森林的树种,进而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维护树种的多样性。病虫害的发生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无法为森林中的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将会严重影响森林中动植物的多样性。最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还可以维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平衡。森林资源可以发挥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改善空气质量。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可以保证森林物种多样性不受影响,确保地面的水分充足和土壤肥沃,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2.1 种类多,危害程度重
自然保护区的林业病虫害种类非常多,给日常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严重地威胁着生态环境。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国内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常常会发生一些病虫害问题,各地的病虫害种类是不同的,其种类有200余种,大部分的病虫害影响程度较轻,但也有些病虫害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比方说尾抱霉及煤污病导致的叶斑病、炭疽病等等。
2.2 易扩散,治理难度高
近些年,森林病虫害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治理难度明显上升,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持续增加,进一步扩大了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再加之近几年气候变暖问题的加剧,经历了连续好几年的暖冬,冬季病虫的死亡率也有所减小,所以病虫害的面积呈变大的趋势,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建设等等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2.3 顽固性,易反复爆发
在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森林病虫害呈周期性的发作,每隔一定的周期便会爆发,那些抗药性比较强的病虫,一开始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随着病虫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容易反复发生,大大提高了治理的难度。一般性的病虫在首次治理后很少再出现。然而后期危害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大部分是爆发性的,难以控制和铲除。
3.森林病虫害发生因素
3.1 酸雨和大气污染
大气当中蕴含着许多污染物质,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等,这些污染物质一方面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容易给森林资源带来比较大的威胁,影响到森林的正常生态功能,降低森林的生长率,影响到能量的固定率,进而导致生物种类的减少,养分丧失的问题比较明显,甚至有可能出现森林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于那些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受到酸雨及大气污染的影响,给许多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那些表面上长势良好的生物群落,虽然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正遭受着不易被察觉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3.2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的温室气体的增多,引发了全球变暖的问题,温度上升、降水明显增多。在某些层面上来说,温度和湿度的提高有助于森林资源的生长,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森林资源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也更大。近些年,国内各地区的气温均有小幅的上升,森林病虫害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也创新高。暖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火灾的概率。
3.3 外来生物的入侵
一旦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便会对林业、农业及生态系统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甚至给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在遭受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之后,会改变过去的地表覆盖情况,加剧水土流失问题,令土壤的化学循环发生改变,影响到本土植物的生存。不仅如此,还会给水文循环带来一定的影响,打破原本的水分平衡,提高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种的自然更新,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
3.4 森林火灾
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讲,火灾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有可能出现毁灭性的破坏,火灾发生有可能是自然原因,还有可能是人为原因。火灾的发生一方面会烧毁森林资源,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森林周边环境的失调,大大损害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容易诱发森林病虫害。在森林火灾发生之后,有的次期性的害虫容易侵入火烧木,产生相应的危害,如果条件适宜,会迅速地向四周扩散,导致森林林木灾的快速衰退和死亡。
4.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在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病虫害的种类非常多,严重威胁着林木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林业病虫害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第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真菌孢子萌发,导致林木出现斑点、黑果等现象,甚至会引起林木的死亡。第二种:细菌性病害。通常来说,杆状菌是侵害林木的主要细菌,杆状菌可以经由林木的伤口或者是自然孔口侵入内部,进而引起林木的穿孔、腐烂及萎蔫。第三种:病毒性病害。病毒可以寄生在昆虫组织、杂草、土壤等地方越冬,它的症状主要包括斑点、矮化、簇生、黄化等等。第四种,线虫病。此种病害会导致受害的部位发生畸形,根部位置须根丛生,地上部位生长缓慢,出现黄化的症状。
有很多种害虫都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这些害虫能够对林木的根、茎、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土壤中生存的害虫会侵害林木的根,啃食林木的种子或者是幼芽,有些害虫甚至会钻进林木的根茎啃咬树根。当林木发生健康危机时,蛀虫会伺机侵害林木,大范围地啃食林木的树干,致使林木的树干上布满虫洞,最后树木会直接枯死。枝叶类害虫在钻蛀以及刺吸会导致林木枝叶枯萎,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林木的死亡。上述因素的出现,都会给自然保护区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必须要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病虫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促进自然保护区的良好发展。
5.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充足的资金等等。在平时的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采取的防治办法比较落后,缺乏完善的防范病虫害的技术,取得的效果不理想,未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给森林资源的生长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在自然保护区病虫害防治中,主要依靠上级部门和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开展相应工作,用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资金少之又少,所以在病虫害的高发时期,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在病虫害防治设备和防治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病虫害治理的效果可想而知。
6.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6.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
在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把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推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当作核心,提高对有害生物控制的理念,站在长远的角度上研究并分析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比如说微生物、森林昆虫等等,做到全方位、连续性的分析,将病虫数量控制在森林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
6.2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注重综合治理,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考虑到保护区的性质比较特殊,无法采用大规模化学防治的办法,如果病虫害大范围扩散治理的难度将会非常高。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属性完整,维护生物安全,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遗传资源,有助于维护自然状态特性。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把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保持当作重点,确保自然属性的完整,更好地保障生物安全。
7.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优化措施
7.1 做好检疫工作,阻断病虫害传入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为原因导致的病虫害传播越来越常见,针对人为因素引发的病虫害蔓延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检疫制度,避免自然保护区内出现有严重危害性的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的环节中,需要精心挑选树种,同时加大检疫力度,避免扩大病虫害的传播范围。同时打造天然林保护屏障,对已有的树木加强防护,严禁林区内盗采、滥伐等活动,保护林区树木种类的多样性。封禁已有的宜林地、灌木林地以及疏林地,提高林分的整体抗逆性以及质量。
7.2 提升思想意识,推动经济发展
在生态建设环节中,需要把森林资源的保护当作一种战略目标,把它当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大幅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深刻意识到病虫害带给森林资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充分了解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发展带来的制约,贯彻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把病虫害的防治当作推动林业进步、提升森林质量、降低经济负担的关键办法,推动林业的跨越式进步。强化森林病虫害防疫工作可以维护生态安全,考虑到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所以需要将病虫害防治划入工作日程,使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7.3 丰富防治方法,合理防治病虫害
在实施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还需要合理地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可以结合自然保护区内树木的种类不同和病虫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办法,基于已有的保护措施,通过建设混交林或者是采种壮苗等方式,对林业资源实施集中化的管理。钻研病虫害防治技术,把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推动二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病虫害防治期间,农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合理使用农药,积极防治各类病虫害。自然保护区中,树木的病虫害种类非常多,病虫害的危害范围也比较大,而且林地的交通不够便利,在农药的使用方面尽量不使用人为干预的方式,可以通过封育及营造林等方法,提高树木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丰富植物的多样性。在一些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如Bt制剂、病毒制剂等等,使用残留少、无污染的药物。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可以通过引入虫害天敌的方法,做到以虫制虫,为森林资源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4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护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广播、电视等路径推广和宣传《森林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内容。考虑到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当地的文化、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群众对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不多,因而需要建立起社区共管的机制,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鼓励当地群众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注重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保护区还应当强化科学研究工作,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病虫害资料调查、病虫害监测以及病虫害预报技术当作研究重点,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设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建立起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成果,比方说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等,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技水平,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7.5 加强日常监督,健全监管机制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当把病虫害监测当作基础,有关部门需要将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当作重要工作内容,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水平,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加强林木检疫工作力度,如有必要可以建设检查站,以免病虫传入自然保护区。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适当地提高资金投入,在治理病虫害时,对重点地区展开科学地整治。在确保资金充足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功能,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科学造林的目标,持续调节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避免林区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在过去的自然保护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改善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可以充分参考上述策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引入新技术手段有效防治病虫害,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