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选择迎向生活
2022-11-18余娅整理
文/余娅(整理)
面对生活,有人选择与世俗背道而驰,追寻内心的宁静。也有一种人,他们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他们被生活弄得遍体鳞伤,却依然勇敢地迎向扑面而来的生活。
苏格拉底:做城邦里的牛虻
雅典同胞们,听我说一句肺腑之言:不论你们怎么想,我现在所做的一切申辩都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你们,对我进行惩罚无异于践踏神灵的恩泽,酿成大错;因为如果你们杀了我,你们再也不会找到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是神指派我来到雅典这座城市的,我知道这听上去有些荒谬,但是不妨让我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一切:雅典就像一匹高贵的种马,但它的身形让它稍显迟钝,所以需要一种牛虻来给以刺激。在我看来,神之所以把我派到这座城市,正是为了让我发挥这种效用。
——[古希腊]柏拉图《对话录·申辩篇》
司马迁:史家的责任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爱迪生:对发明永远狂热
81 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寿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从迈尔斯堡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参考了无数的材料,且不说国内外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刊杂志吧,他所翻阅的书籍就足够装满两架5 尺高的书橱了。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 摄氏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项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些问题。
——《爱迪生传》朱淑君 编著(有删改)
范长江:走在祖国的大地上
范长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纵观范长江的新闻生涯,引人注目的是他从1935 年7 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深入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采访。这次旅行采访,较早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一道道惊雷,唤醒国人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
那时候中国大地上硝烟弥漫、炮火纷飞,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孤身千里走单骑,从成都出发,经川西、陇东、祁连山、河西走廊、贺兰山到内蒙古……走遍大半个中国,据估算,范长江每天最少要走40 里路。他乘羊皮筏子,过雪山冰滩,时常是在“马不能行”、尽是悬崖峭壁的路上艰难前行,常常是滑倒数次,满身污泥。他坚持与工友店员、商人小贩广泛往来、促膝交谈,不断汲取新闻的源泉与前进的动力。
——许海舟《范长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