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种子企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2022-11-18胡冠军李永恒李巧敏王智霞刘春梅赵付稳
胡冠军 李 琴 李永恒 李巧敏 王智霞 刘春梅 刘 坤 赵付稳
(郑州市种子站,郑州 45000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都必须打造好农业“芯片”。2021 年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郑州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郑政办[2021]21 号,明确郑州市种业发展的五年目标和加强郑州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着力推动郑州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郑州市种子站根据2021 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组成4 个调研组,对郑州市种子企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秋乐种业等13 个调研点,听取了各个种子企业工作情况汇报,深入了解掌握郑州市种子企业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对策建议。
1 总体情况
1.1 种业管理与服务郑州市下辖13 个县市区,经过2020 年机构改革,目前有种子管理机构5 个,其中市级1 个(参公性质);县级4 个,其中独立法人机构3 个、非独立法人机构1 个;全市种子机构编制78 人,在编人员61 人。与往年相比,市级种子站所有管理职能划归市农委种业处,目前下属县市区种子站多数在农业执法队机构增设种子站牌子,并以执法业务为主。
1.2 种子企业发展情况2020 年郑州市种子企业93 家,主要经营小麦和玉米种子,总注册资本25.7 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 家,3000 万以上企业60 家,年末在册员工1985 人。2020 年郑州市种子企业年销售额20.7 亿元,较上年的19.1 亿元增长8.38%,销售前10 企业销售总额为12.3 亿元,占全部种子企业总销售额的60%。
1.3 种子生产与推广
1.3.1 种子生产情况郑州市本地种子生产规模较小,全市制(繁)种面积2722.0hm2,其中小麦制种面积2693.3hm2,其他作物制种面积28.7hm2。2020 年本辖区内重要企业制(繁)种面积3.0398 万hm2,其中冬小麦育种2.9064 万hm2,玉米制种1334hm2。
1.3.2 种子使用情况2020 年郑州市玉米用种面积13.8288 万hm2,用种量约30kg/hm2左右,种子使用总量约415 万kg;小麦用种面积13.8417 万hm2,用种量约165kg/hm2,种子使用总量约2284 万kg。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些年郑州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推动种子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新形势下种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1 市场监管难度大种子企业良莠不齐,为了生存,非法生产、非法包装、非法销售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中小企业打擦边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品种审定数量多、营销网点多,给种子市场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2.2 种子管理机构职能弱化,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正处于机构改革的深水期,原种业管理队伍人员及职能处于重新分配阶段,地市级种子管理部门职能被极度弱化,种子管理体系残缺不全(县区级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全被撤销),日常监督、监督抽检、质量鉴定、登记备案、行业引导等多项行业服务与指导衔接不畅,甚至存在以罚代管、管理关口后移的现象,种业管理未能体系化有效纵深开展,给种业发展造成冲击,为种子质量埋下隐患。
2.3 农作物制种基地用地紧张,地租提高,设施落后,制种风险很大从调研情况看,制种基地日趋紧张,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该市2020 年平整土地将近133 万hm2,平整后的土地已不适合进行玉米制种;2021 年在全国形势影响下张掖各公司都扩大了制种面积,导致张掖市基地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截至目前,郑州市部分种子企业基地还无法得到落实。
企业制种基地地租大幅提高,以荥阳制种基地为例,租金年年上涨,每667m2已经从1300 元涨到了1600 元,上没封顶,企业压力很大;且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和生产线落后,但是将其淘汰掉后又浪费了资源,缺少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升级;小麦、玉米制种基地企业承担了过多风险,且农民的制种积极性降低。
2.4 成本逐年上涨,企业遭遇寒冬受疫情影响及2021 年以来物价节节攀升,种子企业人员工资、繁育、制种、宣传、包装、加工、物流费、销售成本整体上涨。但因为市场存在不良竞争,如果“单方面提高价格等于让出市场”,导致终端销售价格甚至有所降低,呈现“两头紧”,企业利润空间非常紧张,压力很大。
2.5 科研投入保障机制不到位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研育种实力,科研投入是反映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1]。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全市科研项目资金不断投入,科研平台和硬件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大部分项目资金只适用于科研单位。企业由于缺少相关经费保障,育种工作难以推进,基础研究后劲不足[1]。
2.6 贷款难,贷款贵银行贷款难、利息高,且没有对企业的倾斜,种子企业仅有的利润空间很小,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企业贷款、还款压力很大。
2.7 种子企业上市工作阻力很大种子企业上市业务流程繁琐,耗时、耗资、耗费精力巨大,导致种子企业对上市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申报流程中要求申报企业业务流程透明,该项工作需要中介机构核查经销商3 年内销售情况,而现实情况是,仅大型种子企业的一、二级经销商就可能有上千家,且很多是很小的店,3 年内有可能会倒闭或者易主,给核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之时间紧张和受疫情影响,该项工作基本无法实现。
2.8 种子出口业务手续繁多大多数种子企业对出口政策不了解,甚至不知从何了解,容易错失商机。种子出口业务的审批周期长,特别是时间跨度非常之大,限制因素多,阻碍了郑州市种子企业出口工作的发展。
3 意见和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种业发展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种子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种子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发挥郑州市制种比较优势。要注重发挥玉米育种、小麦制种在全省全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分析存在问题,防范产业风险,制定完善种子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种业发展方向,并策划生成一系列种业发展项目,通过种子产业发展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势产业发展。二要加强基地建设。支持郑州“中国玉米育种、小麦制种基地”建设,把郑州市打造成“中国种业之都”,并为进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发展规划创造条件。
3.2 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乱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要建立联合执法运行机制。农业、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强化监管手段,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种子的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交。二要加强基层种子监管力度。强化对基层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改进执法方式,改变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重事前审批、轻市场监管的情况。三要完善与种子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要形成市、县两级质检体系分工协作的局面,探索县级质检中心开展基础检测,市级检测中心开展作物转基因成分检测等高科技含量检测工作,并配齐配全两级检测中心的人员经费,提高设备使用率。
3.3 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强化行业的管理与引导一是恢复已撤销县区种子管理站的机构职能。二是明确县级种子管理站编制和经费渠道。三是恢复种子管理站名称,强化机构职能,在现有服务职能基础上,授权或委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行业指导、信息统计等管理职能。四是加大种子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鼓励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人才流动。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在保留原事业单位身份和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到种子企业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享受所聘岗位的薪酬。研究取得的成果署名权归原所在单位,处置权和受益分配权归原所在单位和受聘企业共同所有,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3.4 继续推进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加大对三大地展博览会支持力度充分利用郑州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等展示示范活动,继续支持举办小麦、玉米、蔬菜三大地展博览会。2021 年3 月16 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郑州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郑政办[2021]21 号中大力支持种业新成果展示示范。相关部门应推动该项政策尽快落地实施,对展会主办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通过三大地展博览会,全方位展示现代种业发展成果及相关高新技术成果,为企业搭建出一个品种和成果的展示平台,为农民朋友提供直观的品种现场选择平台,为国内外从业者提供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种业展会,擦亮郑州种业3 张名片[2]。
3.5 创新管理模式,对玉米育种基地、小麦制种基地进行补贴一要完善规划方案。要总结多年来郑州市玉米育种、小麦制种管理实践,尽快出台完善规划方案,解决玉米育种、小麦制种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要对制种基地进行补贴。这样做既可尽最大能力保全制种农民利益,又不对企业形成过大压力,保护企业的制种积极性。三要对育种基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资金支持,如智能播种机、智能植保机、智能收获机;对繁育阶段中的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关键技术设备进行补贴支持;对没有补贴的要给予项目支持、原有补贴的项目应加大支持力度。
3.6 加强金融服务保障一是提供政策倾斜,降低银行利率。相关部门对种子企业的银行贷款出台优惠政策,对种子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方便并进行利息补贴;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二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拓展土地经营权、种子企业抵押贷款、制种保险等适合种子产业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覆盖范围,为制种企业、制种合作社和广大种农发展种子产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3.7 打造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一要积极培育本土制种企业。要将郑州市基地优势转化为本土企业优势,并建设好企业制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专业园区,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从生产到物流到商贸的对接产业链。鼓励规模大、技术强、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高的本土企业与村级组织通过合作入股等形式组建专业的制种公司,建立企业直接管理且相对集中的种子生产基地,推进种子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二要推动本土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培育龙头种业企业,支持企业数据化建设,使其管理内部信息化;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启动“种业龙头企业评审”,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组建种子行业协会,制定公共品牌地方标准以及提升和推广方案,建立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商标运营管理和维护提升,塑造郑州市种业知名品牌。
3.8 完善投入机制,发挥科研队伍优势要挖掘科研人才潜力。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消除顾虑,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结合培训、学习和奖励提高区试专业队伍的业务能力,激发承试人员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3.9 制定上市企业导向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种业企业上市融资,对挂牌上市的种业企业按照市“千企展翼”政策给予奖励,细化每个上市阶段的奖励标准,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申报流程中并无实际意义且难以实现的环节进行删减,简化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