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初探

2022-11-18文/唐

名师在线 2022年30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阅读教学

文/唐 佳

引 言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阅读教学更加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为此,本文探究了“沉浸式”阅读、“找碴式”教学、“自给自足式”阅读、对比阅读等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课程标准》、新教材实施大背景的推动下,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知有了大幅度的转变。教师更加注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技能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际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讲解重点字、词、句和答题思路,教学过程急功近利;学生对所讲内容难以消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思考。为了赶进度,教师只注重“教”,忽视了“学”,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教师对一些课文的讲解“面面俱到”,大量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

(二)过分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而盲目设置课堂活动,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引领作用,导致课堂活动目的不清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和规范,而对课外阅读的引导相对松懈。在互联网普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教师如果不进行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就可能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小说和碎片化信息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部分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阅读技巧以及考试的重难点,并没有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内容和模式创新力度差,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增反降[1]。

(四)教师创新力度不够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不断学习,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并且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课堂上也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但是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学生基数较大的地区,竞争压力过大,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有增无减,这使教师不敢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完全放开,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较为保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无论在日常的课文教学还是阅读课上,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创新的阅读教学策略,学生能够享受主动学习的乐趣,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建构和思维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摆脱对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依赖,不再拘泥于模板、重点等传统课堂的束缚。阅读教学除了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学习经验,并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在学习中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文本,在发现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在学习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发展[2]。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阅读教学便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济宁市南池小学实行的“1+10+N”语文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通过一本教材来学习十本书,并在此基础上自主阅读多本书。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来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有利于其终身发展。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语文阅读的沃土中不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沉浸式”阅读,巧设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热爱阅读的前提是能够静下心去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沉浸式阅读”则考验学生能否坐得住板凳,能否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增强阅读之“愿”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模块对《西游记》的介绍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使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进行阅读。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原著的语言读起来会略显枯燥。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整理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以及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从阅读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学生阅读的意愿和兴趣[3]。

2.抓阅读之“习惯”

“沉浸式”阅读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支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例如,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制作预习单。预习单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别出心裁的问题中摆脱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通过减少学生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增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合输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

(二)“找碴式”教学,深入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日常的阅读教学文本中存在着一些可以深入探究的“不足”。教师可以采用找出并分析这些“不足”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设置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为例,有学生读到第二段“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这句话时,发出疑问:“海伦·凯勒为什么失明了,仍然能看到母亲的手势?”教师可根据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安排一场“‘看到手势’合理不合理”的辩论,鼓励学生根据文本给出自己的意见并解释,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找碴式”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敏锐地觉察到教学文本中可以“咬文嚼字”之处,引导学生去发现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要有说服力,并且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最后,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教学资源,以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对话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使学生能够区分各种碎片化信息的优劣,提高自己对不同信息的甄别能力。

(三)“自给自足”,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前进,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问题的来源上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读文章来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由小组对问题进行汇总,过滤掉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可以解决的问题,留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共同学习。教师可以整理好各组所留下的“疑难杂症”并呈现在大屏幕上,引导各个小组互相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比打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给自足”式的阅读策略可以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思考自己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共同成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比课堂”,横纵向衔接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眼界局限于教材中、课堂上,而是要鼓励学生将课内课外学到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通过课上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纵向比较

在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时间的纵向对比。如教师可通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鲁迅先生的选篇《社戏》,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对比找出这些文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2.通过课上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横向比较

阅读教学中,在对知识进行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书本中的隐含信息来查找、收集更多有关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达到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学生学了《桃花源记》,了解了陶渊明因淡泊名利而归隐田园的人生经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继续寻找其他田园诗人,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归纳田园派诗人作品的共同特征,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综合归纳能力。

(五)“亲近课堂”,营造和谐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不再“惧怕”教师,而是敢于与教师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4]。

1.倾听学生并教给学生倾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反馈,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其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理解;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回答,学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给学生质疑、反驳教师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因此在阅读中出现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声音是常有之事[5]。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地质疑、反驳小组成员甚至教师的观点,但是应给出相应的理由。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整理出来开展辩论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

(六)“真情实感”,创设情境以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

创设情境可谓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更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情感和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讲解时真挚的情感投入必不可少,创设一个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真实情感”的情境尤为重要。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使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七年级(下册)选篇中有杨绛先生所著的《老王》,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是如何做的,使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人们对弱者的同情,进而理解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结 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样教,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了途径,但是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