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2-11-18李慧芸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校企

李慧芸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0 引言

“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及立德树人为引领而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1]。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性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探索符合生产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企之间搭建桥梁,通过“新工科”的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人才是地方高校当务之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实践教学与生产需求相脱节

当前食品工业需要的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食品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普遍存在,致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要求[2]。

1.2 实践教学环节单一

仅靠任何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无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根据理论课程来设计实验课的内容,实践环节相对单一。学生没有能及时应用所学技能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经过考核之后很快将其遗忘。同时,随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需要。

1.3 实践教学资源分散

校内的实验实训平台、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和国内外知名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交流学习基地等,都是高校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但这些教学资源在功能上缺乏整合,未形成优势互补的统一整体,制约了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的功效。

2 构建“全方位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工科人才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调研用人单位意见,深入了解食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全方位、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开设力度,实践教学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33.5%;同时,结合陕西地方资源开发优化实践内容,设置了“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等实践项目,将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塑造了学生顺应新时代食品工业发展的综合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阶梯式”的特征,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循进逐深”的规律,依靠“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支撑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基础验证、综合应用、创新开发”的阶梯式多层次实践模式。

3 建立一体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促进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校内校外、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多种实践方式,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实践教育基地,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有食品工艺学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实验室,开展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实验、仿真实训、产品研发等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依托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开设食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打造学生成果转化。通过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联合行业中影响力大、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搭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真实食品工程环境教育基地,使学校教育延伸到企业工程的第一线,贯穿于工程理论、工程思维、工程综合、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工程实习的多维度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需脱节”的教学问题,实现了新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高度统一。

4 产学研合作搭建育人平台夯实学生专业素养

新工科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全方位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终身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新工科背景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和校企隔阂。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的搭建,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主要途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结合模式,共建了集学生实践教学、企业生产研发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地方应用型院校与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5 校企全方位产学研合作 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专业化、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独特的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创新平台,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使其自身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环节,共建实践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课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等,实现了校企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和“双阵地”。

6 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全方位提升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校企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