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能力标准探究*

2022-11-18

舰船电子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指挥员情报部队

李 轲 王 蕾 刘 洋

(1.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武汉 430033)(2.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 武汉 430033)

1 引言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我军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构建的信息保障体系也由以兵种为单位独立的分系统走向联合信息保障体系,加速信息保障部队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培养,不仅是时代的呼唤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也是信息保障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当务之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立足现有指挥体系和装备性能,大力培育一线指挥员指技结合能力,在指挥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信息保障装备战技术性能,最大化指挥员素养与装备性能的融合,而研究如何训考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标准体系又是必须明确的基础问题。

2 研究现状分析

美军认为:“作战指挥不能授权他人作代表。它是作战指挥官对所属部队履行职能的权力,包括组织与运用司令部和部队、分配任务、明确目标,以及就完成司令部受领使命所必须的军事行动、联合训练、后勤等所有方面做出权威性指示[1~2]。”这一观点反映了现代局部战争条件下的一个显著特点:作战指挥是平时充分准备的继续,而不仅仅发生在指挥员受领作战任务之后。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作战指挥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对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构成还有待完善。当前的研究多是沿袭以往基于指挥过程分解指挥能力要素的研究思路,并结合高信息化装备与指挥系统带来的指挥活动变化来确定能力构成要素,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李言斌、张策、吴宏起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指挥能力及其运用研究》一文中,对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给出了明确定义,并指出运筹谋划与协调控制能力需求[3~5]。

第二,能力生成机理还有待解析。目前学术界对信息保障部队作战机理研究有一些成果,如周永生,黄学军等人将这种能力形成机理概括为信息主导机理,网络赋能机理、体系聚优机理。该文所论述的机理更偏向于对指挥能力生成原则所做的规律性概括。李忠华在专著《加快转变体系作战指挥能力生成模式研究》中论述了从指挥机构运行、指挥信息系统运用、指挥方式使用、指挥流程优化、指挥训练组织、指挥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转变指挥能力生成模式[6~9]。

这些文献均从不同角度对提升作战指挥能力提出了具体举措,但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作为一种新质指挥能力,其生成方式必然不同于火力打击部队,以往各指挥能力要素间机械地相互线性叠加,显然不再适用。

3 能力标准建设思路

3.1 目标与体系

1)注重结合装备技术、情报信息流程等客观条件。理清作为情报保障部队指挥员,其作战指挥特点与负责火力打击的部队有哪些区别、作战指挥全过程在伴随信息生成过程中能够分解为哪些步骤和要素。这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必要先验理论基础;

2)信息保障部队各级指挥员都必须具备扎实的装备执掌功底,才能在作战指挥过程中充分调动、发挥所属装备的最优性能和协同、组网探测优势。因此,在能力标准理论研究中,必须要将装备、技术层面的内容融入到标准内容中,才能使研究成果更接部队实战需求;

3)分析得到信息保障部队两级指挥员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作战准备阶段、作战实施阶段、作战筹划阶段更为精细的环节划分和要素要求[10~12];

4)充分分析情报保障任务、装备、人员、地理分布趋势等信息保障部队实际情况,以判断形势、理解意图、定下决心、摆兵布阵、处置突发情况这五大能力为研究抓手,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拓展覆盖到作战指挥能力全要素,建立较为完整的不同层级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标准体系与考评标准;

5)分别根据任务单位各级指挥员建立作战指挥能力标准体系与考评标准。标准体系,特别是由此向下展开生成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和权重,是后续进行作战指挥流程分解等研究内容的设计参考依据。

3.2 实施步骤

1)理清信息保障部队各级指挥员的岗位职责、能力需求、调遣兵力和执掌装备等实际情况,进而分别建立起指挥员能力标准体系与考评标准。

2)研究掌握指挥员进行作战指挥操作的指挥信息系统运用规程,总结提炼出区别于传统火力打击部队,信息保障部队作战指挥的原则、特点与基本要求。

3)以判断形势、理解意图、定下决心、摆兵布阵、处置突发情况这几项指挥员必须掌握的能力为细化出发点,对照前面提出的能力标准体系,建立完整的各类作战指挥能力主要内容、核心要素和具体要求。

4 指挥员能力需求分析

信息保障部队战斗行动的主要特点有对海、空探测活动以电磁波为主要媒介,受电磁波传播方式和地球曲率的影响明显[13~14];时效性强,指挥协同复杂、情报保障任务艰巨;面临信息作战“软打击”和“硬摧毁”的威胁严重,行动隐蔽困难,电子防御和信息安全保密要求高;装备技术含量高,对其依赖性大。鉴于以上战斗行动特点,对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4.1 全方位熟悉战场环境

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战斗行动时,一是必须经常了解敌方作战平台的战术技术性能、使用规律和电子战能力,研究相应的对抗措施和观察方法及手段;二是熟悉部属的训练水平和装备的战术性能,制定有效的观察方案。三是熟悉作战环境,了解有关作战任务、敌我兵力部署、协同方法等情况[15]。四是根据战场敌我态势,预测战斗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包括敌我作战兵力的变化,战斗行动的变化,人员、装备的变化等,预先准备相应对策。

4.2 预案指挥融合临机应对

战争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信息保障部队临战前的准备时间往往极为短促,事先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准备十分重要。它是保证战时指挥员能胸有成竹地实施指挥,避免战时忙乱和发生指挥差错,圆满完成情报保障任务的基本条件。计划和准备要全面、迅速,突出重点,着力于计划和准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预测性和可靠性,着眼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16]。制定作战行动计划,力求一套作战计划有几种作战方案、一种作战方案有几套保障措施,并使之简明准确。作战计划制定后,指挥员应依据客观条件的允许程度,组织所属部队从思想上、组织上、训练上和物质保障上进行充分的落实。

4.3 情报支撑战斗意识明确

首先,要明确战斗行动的目的。达成战斗目的是全局利益的集中体现,树立全局观念的主要标志是明确战斗目的。特别是信息保障部队是以获取和提供海上目标实时动态情报的形式参加战斗的,它是以作战部队的胜利为己任[17]。因此,指挥员必须正确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明确本部队战斗行动的直接目的以及对全局利益的影响,千方百计满足作战部队对海上情报的需求。其次,要把握关节,所谓关节,就是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性环节。

4.4 指技结合提高指挥效率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作战,可供指挥员判断处置情况和组织临战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贻误一分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战斗行动的逆转。指挥员要把握战机、果断决策,简明、迅速、准确地下达命令,采取快速有效的指挥方法,充分发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加快情报处理的进度,提高指挥效率。在遭敌电子进攻时,综合使用各种观察手段,开展电子防御。

5 结语

区别于传统火力打击部队指挥员,信息保障部队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落脚点,主要体现在指挥所属部队获取并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这与传统军事指挥当中态势研判、摆兵布阵、火力打击等概念和要求相差甚远。本文对承担情报保障任务的部队指挥员进行作战指挥能力标准研究,指挥能力落脚点不同于以往,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方式不同、指挥员与装备的协同程度不同、所辖兵力运用方式不同、战斗力生成指标也不同;另外,本文所提出的能力指标体系涉及对象包括任务部队不同层级的指挥员,每级指挥员岗位对作战指挥能力需求、调动兵力数量、执掌装备素养、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功能等要求均有较大差别,在应用时,既要提炼共性内容,更要兼顾不同层级的特点和需求。

猜你喜欢

指挥员情报部队
情报
情报
情报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交接情报
从两广作战看战区、战役指挥员的意见分歧与统一
智勇兼优的高级指挥员皮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