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桂柳05136 的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18游建华邓智年卢业飞韦日辉黄日宏卢文祥

中国种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蔗糖甘蔗

游建华 邓智年 卢业飞 韦日辉 黄日宏 卢文祥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 530001;3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甘蔗技术推广站,柳州 545100;4 广西糖业集团红河制糖有限公司,来宾 546128;5 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广西柳城 545200)

蔗糖产业是广西经济的特色传统优势产业,广西亦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常年糖料甘蔗种植面积77 万hm2左右,年食糖产量620 万t 左右,植蔗面积和食糖产量双双占全国60%以上,肩负着我国食糖有效供给和食糖安全保障重任。我国甘蔗原当家品种为新台糖22 号,自2005 年大面积推广以来经过多年种植存在种性退化、每况愈下的问题,宿根蔗黑穗病随着宿根年限的后移愈发加重,一般种植新植1 年、2 年宿根,甚至1 年宿根就要翻兜重种,加大了原料蔗种植成本,不利于降本增效及增强蔗糖的市场竞争力。选育出高产、高糖、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宿根性强等性状的品种取代新台糖22 号并能大面积推广是广西乃至全国其他蔗区的迫切需要。

桂柳05136 是按照常规育种方法,以美国运河点(CP81/1254)为母本、新台糖22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来的新品种。2014 年6 月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蔗2014005 号),正式命名为桂柳05136,同年8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甘蔗)鉴定(国品鉴甘蔗2014004),在广西乃至全国蔗区推广。桂柳05136 的选育成功及其大面积应用打破了糖料甘蔗种植品种单一,新台糖22 号长期当家的弊端与被动局面,推动广西蔗区新一轮品种改良,同时也破解了我国大陆甘蔗育种多年徘徊不前的窘境;广西的自育品种取代新台糖22 号的主导地位,优化了蔗区品种结构,为广西糖业“二次创业”和提质增效作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 生物学特征特性及其农艺性状

1.1 生物学特性植株形态中到大茎,蔗茎直立均匀,植株高大,株型紧凑适中,叶姿挺立,长势好。蔗芽芽体中等,圆形,下部着生于叶痕,芽尖到生长带,芽翼下缘达芽1/2 处,芽孔着生于芽体中上部,根点2 列;根带紫红色,生长带黄绿色。节间圆筒形,遮光部分黄绿色,露光部分紫色,蜡粉多,芽沟浅。茎实心,有浅生长裂纹(水裂纹)。叶姿挺直,叶色青绿,叶鞘紫红色,57 号毛群多。外叶耳过渡形,内叶耳为三角形,易脱叶[1]。

1.2 农艺性状该品种稳产、高产,早中熟,单位面积含糖量高。萌芽率高,苗期出苗整齐;分蘖力强,分蘖苗壮且均匀;成茎率高,有效茎数多;茎径粗壮,蔗茎均匀。宿根性好,一年新植可留3 年以上宿根,并可易获75~90t/hm2的产量,且宿根发株早,发株率高,有效茎数也多[1]。经各地的试种、示范表明,单位面积产蔗量和含糖量显著高于原当家品种新台糖22 号。

2 综合抗性表现

根据参加第9 轮国家区域试验,农业农村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国家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的抗性鉴定和评价[1],以及综合全国各个蔗区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桂柳05136 相比于新台糖22 号抗逆性(抗旱[2]、抗寒[3]、抗病[4])强,收砍后的蔗茎质优退糖慢[5],有利于制糖企业在砍、运、榨工作中灵活调度压榨制糖,提高混合产糖率;生态适应性广,不仅适合广西种植,全国其他不同的蔗区也能种植,易获得高产、高糖。

3 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国家第9 轮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柳05136 的蔗茎产量为100.7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 号和新台糖16 号分别增产0.87%、6.07%。桂柳05136 的蔗糖分11-12 月平均为14.19%、1-3月平均为15.57%,11 月至翌年3 月平均为14.99%,全年蔗糖分平均值分别比新台糖22 号和新台糖16 号高0.56%、0.39%。桂柳05136 的含糖量为15.16t/hm2,也分别比新台糖22 号和新台糖16 号增糖5.41%、8.97%。在参加全国区域试验的10 个品种中蔗茎产量排名第3 位,蔗糖分排名第1 位,含糖量排名第2 位[1]。

3.2 集成示范桂柳05136 于2013 年参加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第3 轮集成示范,其新植蔗蔗茎产量为73.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 号高20.7%。11月至翌年3 月平均蔗糖分14.72%,比新台糖22 号(13.30%)高1.42%;宿根蔗蔗茎产量为114.2t/hm2,比对照新台糖22 号高11.3%;11 月至翌年3 月平均蔗糖分为15.48%,比新台糖22 号高0.55%[1]。

3.3 专家组田间现场查定2017 年1 月柳城县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组织专家组对柳城县2016 年推广应用的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 进行大田推广应用效果现场查定,桂柳05136 每hm2平均产量103.05t,对照新台糖22 号平均产量92.85t,较对照增产10.20t,增幅10.99%。桂柳05136 的新宿平均蔗糖分为16.19%,比新台糖22 号高0.81%;平均含糖量16.68t/hm2,比新台糖22 号增产2.40t,增幅16.84%[6]。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及种植土地的选择桂柳05136通过了全国区域试验,适宜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全国主要蔗区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种植。

4.2 整地、施基肥与下种桂柳05136 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增产潜力大,整地时应利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深松,深开植蔗沟后,每hm2施农家肥7500~15000kg、钙 镁 磷 肥1125~1500kg、氯 化钾75~120kg、尿素75~150kg 混合作为基肥;或者施用氮磷钾含量为30%左右的甘蔗专用复混肥750~1500kg、尿素75kg 作为基肥;结合施肥,施5%毒·辛颗粒剂60~75kg 或5%吡虫·毒死蜱颗粒剂45~75kg 均匀撒施植蔗沟防治地下害虫。注意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后再下种,避免肥料与蔗种直接接触而烧伤蔗种。在确保种茎芽质量好的前提下,一般下种量以12 万~15 万芽/hm2为宜(如行距1m,12~15 芽/m 即可),斩为双芽、三芽段,双行品字型均匀摆种即可;如在旱坡地种植,可斩为每段3~4 芽或砍除生长点后全茎下种。摆好种后浅盖土2~3cm,以利于蔗芽萌动出土[6]。

4.3 拔节前的田间管理要求甘蔗出苗至拔节初期(主苗有12~14 片叶)保持蔗田无杂草滋生,不出现大量枯心苗,无蓟马为害,蔗苗生长正常,分蘖早而适量。田间有螟虫、蓟马为害时,要及时喷施药剂防治;有杂草为害的蔗地,可在杂草6 片叶以前,选用芽后除草剂防除杂草。施攻蘖肥:如果种植时基肥施用量不足时,在主苗发生5~6 叶时施用攻蘖肥。每hm2施尿素150~225kg、氯化钾225~375kg,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正常生长。如果种植时已经施足基肥,苗期生长良好,可以不施攻蘖肥。苗齐后及时中耕、培土,抑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损耗,确保蔗苗生长茁壮,并促进分蘖苗成茎。

4.4 拔节后的田间管理施拔节肥、施药防虫和大培土 甘蔗主苗抽出10~12 片叶、蔗茎开始拔节时,每hm2施尿素375~450kg 或复合肥1200~1500kg,结合施肥,施5%毒·辛颗粒剂45~75kg 防治地下害虫。追肥后进行大培土,用小型中耕培土机大培土20cm 以上,以防止蔗茎倒伏。

防治绵蚜虫 施肥大培土后,在6-7 月间用50%辟蚜雾水剂750~900mL,或用50%抗蚜威粉剂375~450g,或用5%吡虫啉乳油900~1500mL,兑水900kg 配成药液,喷洒甘蔗叶背彻底防治绵蚜虫。9月初检查蔗田,如果发现绵蚜虫,再次用以上药液喷洒进行防除。

封沟蓄水、抵御秋旱 8 月中下旬以后下雨时注意引水入蔗地,同时封堵行头蓄水,减少雨水泾流损失,提高秋季有限雨水的利用率,增强抵御秋旱的能力,提高蔗茎单产。

4.5 收获及留种注意事项蔗茎收获时最好用锋利小锄低砍,锄头入土4~6cm,减少露地残茎及上位芽残留,促进宿根地下低位蔗芽萌发出土,提高翌年宿根蔗发株率。

留种最好用半年蔗全茎作种,一年蔗最好用半茎种。本品种容易脱叶,蔗芽见光后容易外凸,若以全茎作种,在砍收时应尽量多保留蔗叶以保护中下部蔗芽,装卸时轻拿、轻放[7]。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蔗糖甘蔗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以大豆油与玉米油为原料的“液体皂”的制备
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黑熊吃甘蔗
木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离体保存的研究
逆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