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举办“天宫课堂”第三课河南分课堂活动
2022-11-17
本报讯 日前,“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河南省科技馆作为地面分课堂之一,同步组织青少年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房卫平,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等出席分课堂活动。
活动中,河南省科技馆分课堂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课堂进行了现场直播连线。来自省内14所中小学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与3位航天员开展了天地对比实验。3位航天员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现场的学生们在地面课堂教师的带领下,同步进行了天地对比实验。
随后,来自河南省实验小学和洛阳市第二中学的2名学生与航天员进行了在线互动交流,“地球上的机械时钟和电子钟在太空中还能使用吗?重力、辐射、引力等会不会对它们产生影响?”“在太空中种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吗?这个照明是舱内提供的灯具照明,还是太空的自然光呢?”学生们对太空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航天员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细致、耐心、专业的解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活动前期,河南省科协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全省中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随后又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了征集天宫空间站相关互动问题、绘画和手工作品活动,并在活动现场展出了部分优秀绘画和手工作品。
分课堂上,河南省科技馆辅导员表演了精彩的科学实验“一飞冲天”和生动的科普剧《问天·梦圆》,向现场观众直观展示了火箭升空的原理,还原再现了神舟十四号火箭发射过程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场景,点燃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河南省教育廳基教处、河南省科技馆、郑州市教育系统有关同志参加分课堂活动。
(豫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