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提升课堂效益
2022-11-17陈华
陈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教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学的质量来反映。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相反,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为目的。“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当以“学”为中心。这样的“以学定教”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推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忙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使学生真正做到好学、乐学、善学、做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设计、以学情定方法的教学策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那么,究竟如何以学定教呢?
一、课前准备,读懂教材和学生
1.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使用教材、以学定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作为低段数学教师,别看教学知识点简单,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只有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读学生、研读教材上,让课堂自然生成并在教材原原本本基础上去创造精彩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2.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是以学情定目标、定设计、定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的主要依据。
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应当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读懂学生是“以学定教”的重要步骤。老师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才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和学生实际准确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
二、课堂学习,以学为中心
1.课前预学,让学走在教之前
学习,不是从上课铃响开始的。学习,不等于课堂学习。学生的学习,他们生产知识、思想、方法,是不受课堂40分钟限制的。如:在《四川省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要明确预习任务,预习的设计应重点突出“知识的生长点”,特别是核心知识的来龙去脉。预习不等同于简单阅读数学教材,更不能将新课的知识结论做机械化、表面化记忆。 小学阶段,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与学任务来推荐和指导预习方法。借助教材、网络、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勾画、查阅、记录、思考等方式有效开展课前预习。”
2.课中探究,以学生为中心
波利亚曾说过:"教什么,很重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千百倍重要。"他态度鲜明地道出了学生学习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以学定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益。教学要改变一问一答“挤牙膏”式的互动方式,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应占据课堂中更多的份额,即课堂中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多的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两个层次的交流互动活动,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两轮的学习。第一个层次是小组之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小组内要将自己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等会儿在全班交流,如何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介绍。第二个层次是全班范围的交流。交流的小组可以就自学中遇到的各个问题,或某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说明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的学生,先“听”后“讲”,也就是在听完该小组的介绍讲解之后,再陈述各自的想法。课堂内的交流,重在建立具有反思性、循环性、相互依赖性的互动方式。学生能学,学生能教。只是,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采用我们成人的方式在“教”。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方式也许简单,但学生用自己的水平阐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在教,他们在学。
3.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能真正做到“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动手操作的学生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自然而然的参与学习过程;或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中设计合理的故事情景、游戏情景、生活情景等各种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为中心”还需要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积极、平和的学习氛围。
三、活用练习,激活学生思维
“以学定教”意味着要以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学, “学为中心”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一节课的核心,只有通过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學生才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才真正是“学为中心”。而精心设计的创新练习,会让学生思维得到激活。练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许多知识点隐藏在习题中,教师要仔细研究,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度的挖掘和延伸,丰富教学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绕不开的因素,应围绕学生来展开,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针对学生的认知盲点,突出学生的认知重点,以学定教,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