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城市新穷人不是经济穷人,是意义贫困
2022-11-17
项飚 牛津大学人类学院研究员
本文原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
年轻人在寻求工作和意义的关联,会发现他们对于工作的意义感有很强的诉求,希望能直接在自己做的事情当中看到即刻的反馈。对于他们做的事有什么意义,需要别人能给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意义的即刻性”。但这在实践当中是不现实的。
今天年轻人感到是“工具人”的原因,部分来自工作的重复性,每天都在做一样的、重复的事情,对工作的重复性有所抗拒。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复的,比如一日三餐,一直都是周而复始的。在中国几千年的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要“重复”,如果不重复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肖子孙。“肖”的意思就是“像”。当时大家觉得重复是正常的,不重复就会出现问题,那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对“重复性”这么敏感和抗拒呢?
总的来讲,大家有意义渴望,这种心理需求,是和个体化紧密连在一起的。
“工具化”和“个体化”似乎是对立的,但现实中就是一体化的。正因为大家都靠大量的工具,人和人之间没有发生关系,人在和工具玩,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生活在自己的大脑里和心理空间里,自然需要渴求意义来支撑自己。这个时候,人自己就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很多年轻人在大的系统下工作和生活,个体也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天到晚生活在心理空间、脑子里的世界,一点点情感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危机。因为他的意识在不断地自我强化,不断地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转,把自己搞成一个情绪的核反应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农村的,或者附近街角的大妈,她们都比较开朗,愿意成天聊天、说话。她们就没有生活在自己的大脑里,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了大脑里面。
我还看到了中国宠物文化的兴起,这种文化现象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蛮新奇的。人和动物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西方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但青年一代,尤其在疫情期间,大家对动物、宠物的关注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们为什么需要动物来投射自己的情感?因为动物是能够进入我们系统内部极少数的生命之一,在心理疗愈上可能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说老实话,我是觉得有点心痛,年轻人到这一步,需要通过养宠物来给自己打开一点点小窗户。
我们也能看到,今天异化的方式和之前很不一样。以前的异化是对机器的仇恨,对现金、货币的崇拜。而今天的异化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倒过来的。今天的异化,塑造出的好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个体,这个巨大是说,在生活中只看到自己,觉得自我的主体性、个体性,从生活和感受的范围来讲是宇宙中心,但在工作里又是非常渺小的。今天具体感知到的表现形式和以前“被异化”的感受是不一样。
俞凤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摘自《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年第5期
右翼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的迅猛发展之势,对欧美的社会文化甚至国际局势都产生了影响。进入21世纪,极右力量在欧美社会日趋主流化。在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利用欧债危机、难民问题等议题,借助新媒体造势,在政坛上迅速崛起。在美国,得益于“茶党”运动和另类右翼的帮助,特朗普获选总统刺激极右思潮的扩散和美国主流保守主义的“激进化”,导致美国政治进一步极化。欧美极右势力的迅速发展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应激性回应,是其当下社会现实的直观体现。从表面上看,21世纪以来欧美极右势力的迅速崛起有赖于位于社会底层、被边缘化的部分白人群体的支持。他们因感受到社会主体地位和文化主导权的丧失,而被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等极端思潮所吸引。
但究其根本,欧美极右势力在当代复苏的根源在于欧美社会不平等加剧与内部矛盾深化。欧美社会内部的阶层矛盾、文化冲突和种族矛盾转移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和问题的关注,在客观上刺激了“排他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极端思潮的高涨,为极右势力的持续抬头提供了现实土壤。
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右势力在21世纪日趋撕裂的欧美社会内部迅速扩散,实现了对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等思潮的整合。它们以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极端保守的意识形态获得部分群体的支持,除了借助传统的政党、社会组织和学术团体等组织形式,还利用信息技術和自媒体平台等新形式,以非正式形式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特别是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以来,欧美社会的极右势力散播虚假信息,利用疫情造成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扩散极端思想,并在特定事件中完成力量的重组与集结,加强与国际上有关力量的联动。
从长远来看,极右主义作为欧美社会的“病理常态”,将持续存在并加剧欧美的社会危机。但鉴于欧美社会极右势力存在着“适应困境”,它又不太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超越政治“主流”或从根本上改变欧美社会的基本矛盾,只会进一步加剧欧美社会的极端化。
徐宗宇 孙敏 刘耀淞 杨捷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节选自《华东经济管理》2022年3月期
随着我国科创板的推出,一系列规范境内分拆上市的政策陆续出台。2019年12月12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为我国上市公司境内分拆上市提供了规范指引。市场和制度的双重推进,引发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热潮。据统计,2020年有40余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告拟分拆子公司上市的预案,分拆上市在短期内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应。
本文以手工收集的我国2000—2018年分拆上市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分拆上市对企业集团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拆上市以后企业集团的整体价值得到显著提升。在进行替换变量指标、改变匹配方法、优化样本结构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分拆上市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三种途径实现了对企业集团整体价值的提升作用。产权性质会对分拆上市的价值提升效应产生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拆上市对企业集团的价值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本文的研究有如下启示:首先,对上市公司而言,分拆上市应符合母公司“归核化”战略发展需求。通过分拆上市整合业务发展,集中资源增强母公司行业竞争力,同时使得企业集团融资结构更加多元化、债务结构更加合理,融资质量得到保障。其次,分拆业务和上市地点选择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分拆决策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境内外不同资本市场的特点,考虑与分拆业务自身情形是否匹配以及不同市场的政策和监管差异,使分拆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取更好的估值。最后,对子公司而言,应通过分拆上市,积极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规划好子公司发展路径,助力企业优质业务发展,并通过充分披露子公司的业务模式、行业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获得资本和市场的认可,从而提升企业价值。